【赵永莉原创】家乡的柿子
柿子为柿科柿属植物,落叶乔木。入秋后,柿果柿叶鲜艳悦目,具有良好的观赏作用。柿树适应性极强,能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山区生长,是著名的“木本粮食”和“铁杆庄稼”。柿果营养丰富,被誉为“果中圣品”,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些关于柿子的事。
我的老家位于秦岭山脉以南的小山村中,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别的果树不易存活,产量低下,唯独柿树成片,硕果累累。每年十月份,漫山遍野的柿子红着脸,笑意盈盈地站在枝头,等着人们的采摘。
由于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涌向了城市,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他们上不了树,没有能力去摘柿子,再加上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食物品种繁多,也并非柿子不可。实在想吃了,用竹竿夹几个吃吃。剩下的任由它纷纷掉落,腐烂成泥。一阵秋风吹过,几个又红又软的柿子“吧嗒!吧嗒!”落在了我的脚下。
我捡起了其中一颗没有摔烂的柿子,思绪竟飞回了三十多年前。
在那个物质匮乏、缺吃少穿的年代,柿子就是我家的口粮和钱袋子。每到柿子成熟的时候,全家老少齐动员,手脚麻利的哥哥们爬上树顶,用麻绳将竹笼绑在树杆上,近处的柿子用手采摘,远处的就用竹竿小心翼翼的夹断枝丫,将柿子卡在竹竿缝中,屏住呼吸,缓缓的移到手边,放入笼中。
哥哥们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歇息片刻,又将竹竿投向更远的柿子。晚上妈妈和我坐在灯下,将白天夹的柿子按软硬归类。软的烂的挑出来,或者生吃,或者和上黑面制成柿子饼吃。硬的柿子要做成柿饼拿到集市上卖掉。
做柿饼要经过好几道工序,首先要挑好的大小均匀的柿子,用刀子刮掉外皮,然后用草绳将刮好的柿子一个一个串起来放在屋檐下,避免雨淋,自然风干。待到用手捏起来不粘手,有弹性的时候就可以捏柿饼了。
一个个椭圆形的半干柿子在妈妈的巧手中变成了圆形的柿饼,半成品的柿饼问世了。接下来的工序就是将半成品的柿饼,倒在屋顶的草席上,着上霜,经过一个多月,红柿饼变成白柿饼,才算大功告成。做成以后的柿饼红底白霜,剔透玲珑,吃起来软软甜甜,回味无穷。
北宋诗人张仲殊这样赞美柿饼:“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轻匀绛蜡里团酥,不比人间甘露。”妈妈每年把做好的柿饼一大半在年前出售换成钱,为我们置办年货。留一小半给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以及过年来拜年的亲戚吃。
现在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富裕,但我们永远也不要忘记艰苦卓绝的岁月。
有空的时候,带孩子出去走走,讲讲我们那个年代,讲讲柿子的沉浮历史。让我们的下一代要感恩生活,珍惜幸福。
1
[嘉年华ing]平台系列
▼
作者简介
赵永莉,笔名生如夏花,女,系商洛市二龙山水库管理处的一名职工。工作之余喜欢读书与写作,曾有几篇文章见于《商洛日报》《陕西日报》和商洛市水利网上。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