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带火的脱贫示范镇
《山海情》带火的脱贫示范镇
图文/华希良
一部热播的电视“扶贫剧”——《山海情》,讲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定义为“人类最不适宜生存”的宁夏西海固群众,通过移民搬迁,克服各种困难,探索脱贫发展办法,将昔日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为今日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这部电视剧的“原型”就是先后荣获全国特色小镇、全国重点乡镇、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荣誉的宁夏“闽宁镇”。
1983年,国家启动实施“三西”(宁夏西海固地区、甘肃河西与定西地区)农业建设,宁夏成为全国最早开展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开发的省区之一,开创了全国扶贫开发的先河。而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的宁夏西海固地区,曾经十年九旱,广种薄收,干旱是这里百年贫困的最主要根源。“搬出大山,向水而迁”,为破解水困魔咒,一场百万人口的大移民由此开始。在先后经历了“八七扶贫攻坚”、“1236工程”、“十五”国家异地扶贫搬迁试点、宁夏“十一五”异地扶贫搬迁、宁夏“十二五”生态移民等系列计划和工程后,截止2015年,宁夏共累计搬迁移民120余万人。而闽宁镇也成为了搬迁移民中“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奔小康”的典型示范村镇。
1990年10月,宁夏南部山区西吉、海原两县的1000多户百姓,搬迁至银川市永宁县境内,在靠近贺兰山东麓,一个叫玉泉营的地方定居下来,开始在这个茫茫戈壁的“干沙滩”进行开荒和开发。由此,他们也成为了这里的第一代移民。1997年7月,这里被命名为“闽宁村”。由于扶贫开发和建设成效显著,在20多年的时光里,这里先后接纳了来自宁夏“西海固”六个国家贫困县的6万多名移民,汇集于此,开始改变他们命远的“第二故乡”建设和“脱贫奔小康”。2001年12月,经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批准,“闽宁村”组建更名为“闽宁镇”,并成立玉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20多年来,闽宁镇从最初的8000多人发展成现在6.6万人的移民示范镇,移民年均可支配收入由搬迁之初的500元跃升到2020年的1496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600万元,走出了一条东西协作的脱贫之路。2019年9月,闽宁镇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2021年2月,闽宁镇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电视剧《山海情》的热播,使得闽宁镇几乎“一夜间”成为人们探究、感受的“网红”旅游小镇,也使闽宁镇焕发出多彩的活力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