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带火的脱贫示范镇


p01


p02

p03

《山海情》带火的脱贫示范镇

图文/华希良

一部热播的电视“扶贫剧”——《山海情》,讲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定义为“人类最不适宜生存”的宁夏西海固群众,通过移民搬迁,克服各种困难,探索脱贫发展办法,将昔日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为今日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这部电视剧的“原型”就是先后荣获全国特色小镇、全国重点乡镇、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荣誉的宁夏“闽宁镇”。

1983年,国家启动实施“三西”(宁夏西海固地区、甘肃河西与定西地区)农业建设,宁夏成为全国最早开展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开发的省区之一,开创了全国扶贫开发的先河。而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的宁夏西海固地区,曾经十年九旱,广种薄收,干旱是这里百年贫困的最主要根源。“搬出大山,向水而迁”,为破解水困魔咒,一场百万人口的大移民由此开始。在先后经历了“八七扶贫攻坚”、“1236工程”、“十五”国家异地扶贫搬迁试点、宁夏“十一五”异地扶贫搬迁、宁夏“十二五”生态移民等系列计划和工程后,截止2015年,宁夏共累计搬迁移民120余万人。而闽宁镇也成为了搬迁移民中“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奔小康”的典型示范村镇。

1990年10月,宁夏南部山区西吉、海原两县的1000多户百姓,搬迁至银川市永宁县境内,在靠近贺兰山东麓,一个叫玉泉营的地方定居下来,开始在这个茫茫戈壁的“干沙滩”进行开荒和开发。由此,他们也成为了这里的第一代移民。1997年7月,这里被命名为“闽宁村”。由于扶贫开发和建设成效显著,在20多年的时光里,这里先后接纳了来自宁夏“西海固”六个国家贫困县的6万多名移民,汇集于此,开始改变他们命远的“第二故乡”建设和“脱贫奔小康”。2001年12月,经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批准,“闽宁村”组建更名为“闽宁镇”,并成立玉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20多年来,闽宁镇从最初的8000多人发展成现在6.6万人的移民示范镇,移民年均可支配收入由搬迁之初的500元跃升到2020年的1496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600万元,走出了一条东西协作的脱贫之路。2019年9月,闽宁镇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2021年2月,闽宁镇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电视剧《山海情》的热播,使得闽宁镇几乎“一夜间”成为人们探究、感受的“网红”旅游小镇,也使闽宁镇焕发出多彩的活力与魅力。


p04    闽宁镇是宁夏银川市永宁县的下辖镇,地处银川市西南25公里处的110国道旁,面积87.98平方公里。下辖1个社区、6个行政村。分别为福宁社区、福宁村、木兰村、武河村、园艺村、玉海村、原隆村。


p05


p06


p07    依托贺兰山东麓的独特自然地理优势,闽宁镇不仅以双孢菇、枸杞、红树莓、大枣、肉牛等种植、养殖为基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而且还成为了宁夏,乃至全国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的产业基地。


p08


p09


p10


p11    在闽宁镇的镇史馆,人们在找寻闽宁镇脱贫致富的“秘诀”、“根源”和“脉络”,感受闽宁镇的历史变迁。


p12


p13


p14    今天的闽宁镇,不仅成为了旅游“网红”,还成为了党史教育的“红色”小镇。


p15    在电视剧《山海情》的本地演员——赵鸿文化大院里,游人们在参观拍摄场景及使用道具,感受闽宁镇农民生活的变迁。


p16


p17


p18


p19


p20


p21


p22    依托葡萄种植、酿造发展起来的宁夏西夏王葡萄酒有限公司,主产高档干红、干白、冰白等系列产品,年加工能力4.5万吨,被农业部等国家八部委确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p23


p24


p25


p26


p27


p28


p29


p30


p31


p32


p33


p34


p35    电视剧中的主人公——“马福德”的原型,闽宁镇闽宁村第一任支书,也被称为闽宁镇发展的“引路人”、“带头人”、“见证人”——谢兴昌在自己的家里向游人讲述着闽宁镇20多年发展变迁和个人感受。


p36


p37


p38    岁月无声,山海有情。正是无数人的齐心协力和前仆后继,才书写了闽宁镇的发展故事,成就了今日中国的脱贫奇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