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非遗丨针尖上的画作
绒绣
绒绣是用彩色绒线在特制的网眼麻布上进行绣制的一种手工艺品。由于绒线本身没有反光,具有毛绒感,绣品浑厚庄重、色彩丰富、层次清晰、形象生动、风格独特。基本针法与我国传统的打点绣针法(又名戳纱)相同。用有规则的斜针按网眼一格一针绣制,每针就是一个椭圆形小色块。一幅绒绣少则几万针,多则须几十万针。绣制时,可自行拼色。它善于表现油画、国画、摄影等艺术效果,大则可为丈巨制,宏伟壮观;小则可为盈寸绣品,惟妙惟肖。产品分欣赏品和日用品两大类。
绒绣与十字绣的区别:两种都为纯手工制品,区别在于十字绣采用的绣布为棉质,绣线为棉线,而绒绣所采用的绣布为特制纯棉麻绣布,市场上买不到。绣线是经过高温染色的绒线,产品基本上以外贸出口为主;十字绣成品画面比较平整,缺乏立体感,绒绣则在保持画面逼真的效果下,又突出了画面立体感,富有油画效果,更能体现绣品神韵。
绒绣制作主要有3道工序:
①放样。用打格子的方法将原稿放大在麻布底子上。
②染色配线。根据原稿画面色彩,按照色调、色相、色差的区别染出所需颜色的绒线。
③绣制。一般先绣出轮廓,再绣各色彩块面,最后进行细部刻画。
运城绒绣与关公夫妇有不解之缘。传说关公关夫人刺绣精美,绣娘们为纪念关羽夫妇,便将这种民间刺绣称为“关圣绒绣”。运城的绒绣艺人用祖传的绒绣技艺,多变的针法,创造性地发展了绒绣艺术。运城绒绣是古代广大劳动者智慧的结晶,有着突出的艺术、观赏、收藏价值。盐湖区的绒绣被列为运城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运城市盐湖区绒绣艺人李淑叶的绒绣活在当地首屈一指,她自幼随母亲学习刺绣,并在传承传统刺绣的基础上,用多达百余种不同色彩的纯毛绒线,使绒绣艺术品达到了忠实原作,胜于原作的艺术效果。她创作出的绒绣艺术品《奔向新纪元》、《三代伟人》、《关帝》、《桃园三结义》、《关公千里走单骑》等,不仅色彩丰富,而且针法繁多,层次清晰,造型生动,形象逼真,立体感强,表现力丰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其绒绣作品被很多信众收藏,绣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太原、香港、台湾、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