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87)

十一章、阳明太阴合病

5、葵子茯苓散

【组方】:葵子一斤,茯苓三两。右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则愈。

金匮·妇人妊娠病8: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注】:妇人妊娠,常见小便不利,水无法正常排泄,停在身体里和肌肉与皮肤之间,多下肢水肿,因此身重,如同被注水那样洒淅恶寒,站起就头眩,类似苓桂术甘汤证,但是没有气上冲,有里水也有皮水,是妊娠常见病,不吃药问题也不大,生产后慢慢就会好。葵子茯苓散主之。葵子甘寒利尿力强,但不伤人(用于妊娠极好),茯苓也利尿。男女非妊娠者有是证者皆可用之。

《本经》:冬葵子,味甘,寒。主五脏六腑,寒热羸瘦,五癃,利小便。久服坚骨长肌肉,轻身延年。

原方的比例,冬葵子与茯苓16:3,《经方传真》30:12,大冢《金匮研究》20:4,《皇汉医学》20:12,可见各家使用在量上比较灵活。这些可供参考。

冯老将此方归类为阳明太阴,出于对药性的考虑。冬葵子寒性定为阳明,茯苓祛水定为太阴,因此归属阳明太阴合病。从条文似乎热像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探讨。

6、栝蒌瞿麦丸

【组方】:栝蒌根二两,茯苓,薯蓣各三两,炮附子一枚,瞿麦一两。右五味,末之,炼蜜丸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金匮·消渴小便不利淋病10: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栝蒌瞿麦丸主之。

【注】:条文中的小便不利,指明是由于水蓄不化,有用之水不能上承、布津,故其人渴。这种水饮停蓄出现的口渴证,主因里虚寒停饮,宜用栝蒌瞿麦丸治疗。本方证见小便不利、腹水或下肢肿,脉一般当沉,方后说“腹中温为知”,服药前必是腹中寒甚明。

本方附子振兴下焦机能的沉衰,栝蒌根解渴,天花粉、薯蓣滋补健胃生津液,瞿麦、茯苓利尿。栝蒌瞿麦丸与肾气丸比较,前者偏重解渴,后者偏重补虚去瘀。

7、薏苡附子散

【组方】:薏苡仁十五两,大炮附子十枚。右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7: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注】:本条的胸痹主证就是疼痛。但时轻时重,久久不愈。遇寒则疼,遇温则缓。薏苡附子散主之。薏苡解凝性,祛湿排脓,配附子治疼。这个方子可以排脓,但本条并没有脓。后面的薏苡附子败酱就用于疮痈证的排脓了。本方若作汤剂,附子量不要大,3克到15克就行。薏苡仁味甘微寒,有利尿排脓、消炎、止痛、解痹、解痉等作用,今与附子为伍,以治胸痹痛。

8、薏苡附子败酱散

【组方】: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右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

【参考】:薏苡仁30克,附子6克,败酱15克

金匮·疮痈肠痈浸淫病3: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注】:肠痈进一步发展,若腹部反柔软了,但感觉肚皮拘急,脉数(数为热)而肚皮摸上去并不热,这是腹内有痈脓的反应。

其身甲错,指腹皮如鱼鳞。腹皮外虽拘急,但按之则虚软无力。腹胀满虽形似肿状,但细按其腹内并无凝结物之感。脉数主热,今身无热,其为肠内有痈脓无疑,宜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古代的热与无热,与现在体温计测试判断有无发热不同,是以患者自觉与医者用手触摸的感觉进行综合判断。

该方用于使用大黄牡丹汤的时机已过,进入局限于化脓阶段的治疗。

如果用于阑尾炎,该方肯定不是初期用的药方,当急性症状已经消失,病证为陈旧性,患者营养亦衰竭,相当于腹膜炎的场合,陷于相当程度的阴证状态,使用该方是有效的。

本方于薏苡附子散增大薏苡仁的用量,更加有祛瘀排脓作用的败酱,因治瘀血痈脓之变。薏苡性寒解凝排脓、利小便。败酱也性寒去瘀排脓。薏苡败酱合用祛邪排脓,再加点附子亢奋补益扶正。这个组方还解湿痒,像一般皮肤病、硬皮症、甚至顽固的牛皮藓也可以用。

【药物】:

败酱:苦平无毒。消炎、解凝、排脓性之利尿,兼驱瘀血。

【验案】董某,男性,10岁。头面及四肢发黄水疮,瘙痒而流黄水,此起彼伏,已两月不愈,曾用青霉素等消炎治疗无效。饮食如常而大便干燥,苔白厚,脉细数。此属内有瘀热,郁久成痈毒而发于外,为薏苡附子败酱散的适应证,与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

生苡仁30克,制附片3克,败酱草30克,山栀10克,连翘18克,银花18克,甘草6克。

结果:上药服二剂,流黄水减,服六剂,黄水疮消失。

----冯世纶《经方传真》

9、芎归胶艾汤

【组方】:一方加干姜一两。胡氏治妇人胞动,无干姜。芎䓖,阿胶,甘草各二两,艾叶,当归各三两,芍药四两,干地黄四两。右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

金匮·妇人妊娠病4: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注】:妇人妊娠期间腹痛有崩漏,称为“胞阻”。胶艾汤主之。这是四物汤加味,乃强壮性祛瘀组方。当归、川芎性温补血,补血者都祛瘀。当归与川芎也有区别,在补血、去痛方面当归强,在祛瘀散邪方面川芎强。芍药治血痹。地黄偏寒,强壮祛瘀、解烦、止血。艾叶燥湿除寒,温经止血。方中寒热药皆有,所以整个组方不寒不热,但偏于虚热。方后有加干姜一语,在妇人妊娠期间崩漏问题上不必用。若加参苓术,就起安胎作用。

本方的应用并不限于以上所述妇人诸病,凡诸失血,属虚而腹中痛者,不问男女均可用之。又芎归地芍四味,后世名之为四物汤,谓为补血的要药。芍药除血痹而主腹痛,已屡言之,至于当归、芎藭、生地,均不外是强壮性的祛痛药。不过芎归性温宜于虚寒,生地性寒宜于虚热。补虚定痛则芎藭较逊于当归,行瘀开郁则当归稍次于芎藭。生地除烦热,并有止血的特能。

因方中有芍药、甘草,腹诊上虽为腹直肌挛急,然若因瘀血者,则其挛急限于左侧。虽类于桂枝茯苓丸证,然无上冲之候(无桂枝),无心悸(无茯苓)。又与彼有桃仁、牡丹皮异,而含有芎藭、当归、艾叶,故彼治实证性瘀血,而此主阴虚性瘀血也,故腹部之实状不如彼,一般软弱无力也,脐下虽有瘀血块,亦软弱微小。虽然,因有地黄,则现烦热,且有脐下不仁证。有阿胶,治脱血颇有力也。本方治下血有腹痛,即不下血,而有腹证时,亦能主治腹痛,不可偏执。

《千金》之芎归汤、《局方》之四物汤,皆祖于此方,然其妙效,在于阿胶之滋血,艾叶之温经,加以甘草之和中,是以反较四物汤辈更效。

【药物】:

芎藭:辛温,无毒。俱温性强壮性补血去瘀血之特能。

当归:苦温,无毒。作用与芎藭无异,补血胜之,去瘀逊之。

艾叶:温性收敛性止血,兼有强壮作用。

(0)

相关推荐

  • 大医传承二 第23讲 大黄牡丹皮汤(肠痈)

    学习日志大医传承二第23讲大黄牡丹皮汤(肠痈) 文章重要观点或知识. 1.大黄牡丹皮汤 大黄56克.牡丹皮14克.桃仁50个.瓜子仁30克.芒硝10克,水6升煮取200毫升入硝再煎,顿服,当下血. 肠 ...

  • 18.人紀金匱-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並治第十八

    我们继续介绍第十八篇,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治第十八. l  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大家看这个条辨,他说脉是浮数的,应当发热,诸位在读伤寒论的时候,唉,老师这个脉是浮是数 ...

  • 【《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

    当归芍药散 [组成]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芎劳半斤(一作三两) [用法]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原方主治]妇人怀妊,腹中㽲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

  • 加味薏苡仁附子败酱汤 经验方录  何复东五十年临证高效验方

    加味薏苡仁附子败酱汤 [组成]薏苡仁40g,附子(先煎)6g,败酱草30g,荔枝核30g,红藤30g,牡丹皮30g,当归15g,川芎15g,丹参15g,白芍15g.[功能]排脓消肿,败毒散瘀. [主治 ...

  • 一个阑尾周围脓肿的治疗过程,介绍这次中医治疗成功的经验。

    #非常病例#病因介绍:张某,女,56岁,农民,2020年8月16日初诊.患者因"阑尾周围脓肿形成"在一三甲医院住院十一天,行西医保守治疗,好转后出院.普外科医生嘱三个月后再行阑尾切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阳明胃家实之大承气方证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0) 第三章.阳明病 第二节阳明方证 十.胃家实证 1.大承气汤 伤寒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1)

    本文根据本群各位老师讲课的内容,尽量进行了剔除错误.删烦就简.增补遗漏,修订而成.为了突出学习的完整性.系统性.风格一致性,对讲课记录进行较大的修改,也不再列出哪位老师讲哪部分内容. 本群各位讲课老师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8)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11.麻黄汤 「太阳伤寒」之「脉浮紧.发热.恶寒.无汗.头项痛.身痛」乃麻黄汤证之典型证. [组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约28克).上四味,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7)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8.桂枝加葛根汤 [组方]: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桂枝二两.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6)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5.桂枝加黄芪汤 [组方]:桂枝,芍药各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黄芪二两.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取微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5)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插曲]:刚学过太阳中风的桂枝汤.伤寒论中以「六经名+中风」作为题首者,共8条,即各经都有「中风」条文.于是,以内经解释者认为,各经皆有「经证」,或者说,各经皆有自己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4)

    第一章.太阳病 第二节太阳病方证 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一个特点,是直接从方学起.而不是先学药理,再辩病因,根据病因选药组方,不走这条路. 什么是经方?是张仲景继承<神龙本草经>.<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3)

    第一章.太阳病 第一节无方证条目 第8.9.10三条,是岐黄家言,恐后世所添加,略去. 伤寒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 ...

  •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2)

    第一章.太阳病 什么是太阳病?按照内经解释来说,有将「手足太阳经络」联系起来的,有将「太阳寒水之气」联系起来的,有将经络.膀胱.小肠.气化合起来考虑的,还有提出「经证」.「腑证」.「本病」.「兼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