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为何成为第一受降地?
原载:《新民周刊》2015年第35期
作者:王煜
抗战期间,神秘的“前进机场”一直是日军的心腹大患。从这个机场起飞的战机,不仅能攻击日军在中国的据点,还能直接轰炸日本本土。日军占领浙赣铁路线上所有机场,其本土仍遭轰炸;日军又进攻鄂北、豫西,占据襄阳、南阳、老河口机场,东京皇宫依然吃到了中美战机的炸弹。直至1945年初,日军才终于知道,这个机场隐藏在湘西的小城芷江。
为夺取芷江机场进而进攻重庆,日军发动了“芷江攻略战”,中国军队对此进行了进攻性防御,赢得了抗战中最后一次会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军的意图,也吹响了中国军队由守转攻的号角。这次决战,就是“芷江保卫战”,又称“湘西会战”。决战结束后不久,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第一个受降地,就在芷江。
2015年7月,记者踏访芷江县城,往日的硝烟早已不见踪影,小城里主要的街道门面正在改造成统一的复古装饰,以迎接即将到来的一系列抗战胜利70周年的活动。受降纪念馆、飞虎队纪念馆里游人如织,即将竣工开放的太和塔成为芷江新的地标。
夜幕降临,舞水河畔华灯初上,三三两两的人群散步、休憩,一切都是那样安宁。纪念战争是为了永保和平。人们的心愿,随河水静静流淌,万古不息。
让日寇胆寒的神秘机场
芷江扼守湖南西大门,位于湘黔渝交界的咽喉地带,历来为军事要地,今为湖南省怀化市下属的侗族自治县。1934年,著名军事家蒋百里在国防建设中,就极力主张“中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空军基地宜设在云南昆明,战时大本营宜设在湘西芷江、洪江一带”。同年11月,蒋介石致电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为将来绥靖川湘黔三省边境计”,令在芷江修建机场。1936年10月,建设方案确定,选址在县城东门约1公里外的楠木坪,以原来的古教场为基础,建设800米见方的机场。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更感到芷江这个“黔楚咽喉”对捍卫大西南后方的重要军事地位;同时,陈纳德向国民党中央航空委员会提出“要在中国西南各省开辟基础大型军用秘密前进机场”的建议。有鉴于此,中央航空委员会电令湖南省政府,要求芷江机场规模扩大为1200米见方。
接令后,当地政府从周边的芷江、麻阳、凤凰等11县征集民工19000余名,于1938年1月12日正式动工。这次扩修任务包括跑道、停机坪、排水道、机窝及隐蔽药库等,工程十分浩大,光是坟墓就需要搬迁24000余座。参加修建机场的民工,劳动强度极大。当时挖土、运土、滚压等繁重劳动,没有机械作业,全靠人工完成。民工在挖山头的同时,还要把剩土运去填塞沟洼,几千亩的大机坪,都是靠上百人拉着一个个三四十吨重的水泥大石磙,一步步碾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