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早期发现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一点资讯】

很多病友都知道,慢乙肝感染有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一旦发生肝硬化,就意味着慢乙肝的疾病进程发展到非常严重的地步,预后显著变差,因此不少患者及家属对肝硬化谈肝色变。 事实上,肝硬化并不是一个突变的过程。随着乙肝病毒的不断复制,肝炎反复发作,在肝组织反复修复的过程中肝细胞外基质会不断累积,纤维组织不断增生,肝脏会逐渐由轻度肝纤维化、中度肝纤维化发展至重度肝纤维化,一旦假小叶形成(肝脏网状蛋白支撑结构发生塌陷、残存再生的肝细胞被过度增生的纤维组织分隔包绕成为再生结节)即正式宣告患者进入肝硬化阶段。

此外,肝硬化本身也不是一个恒定不变的状态,在较早的阶段,由于残存肝组织尚能代偿性发挥功能,可无明显症状,经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甚至可以使肝纤维化消退、肝硬化逆转。但如不加重视,放任疾病进展,随着纤维组织的继续累积和肝脏结构的进一步破坏,门脉高压形成,即进入预后极差的失代偿肝硬化阶段,可有腹水、上消化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脾亢、继发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期寿命。

由此可见,在肝硬化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准确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早期发现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即使把握抗病毒治疗时机,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寿命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早期发现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呢?目前肝组织活检(即肝穿)仍然是确定肝脏组织肝纤维化分级及炎症程度的金标准,然而由于肝穿刺活检为有创性操作,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且技术要求高、禁忌症较多,难以为大多数患者接受。而FIB-4,FibroTest等联合多种血液标志物进行肝纤维化分级的模型,近年来的研究虽然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临床价值,但这些模型的构成及计算方式过于复杂、而且检査结果易受肝功能、体重、腹水等因索的影响,结果判断缺乏特异性。瞬时弹性成像系统(FibroScan)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操作简便可重复(像做超声一样)且无创的诊断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新技术,其原理是通过超声换能器产生低频振动,超声振动通过肝组织时产生弹性剪切波,波速与肝脏弹性相关,肝脏硬度越高、波速越快,故通过检测波速可以换算成肝脏弹性值,结果用千帕(kPa)表示。其结果可反映肝脏的硬度,硬度越高,纤维化程度越明显。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转氨酶及胆红素均正常者LSM≥ 12.0 kPa诊断肝硬化,LSM≥ 9.0 kPa诊断进展性肝纤维化,LSM< 9.0 kPa排除肝硬化,LSM< 6.0kPa排除进展性肝纤维化,LSM6.0-9.0kPa者如难以临床决策,考虑肝组织活检。

FibroScan肝硬度检测目前已被WHO以及世界各大肝病学会推荐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时机和肝纤维化程度评估,其准确性有比肩甚至替代肝组织活检的可能。对于已经存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患者,肝硬度检测也能直观反映抗病毒治疗带来的肝纤维化/肝硬化程度逆转,给予患者更多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建议所有有条件的慢乙肝患者将FibroScan肝硬度检测作为长期门诊随访的常规观察指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