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元春封妃,贾府举家欢庆,为何宝玉毫无喜庆之色?

《红楼梦》第十六回,贾政生日当天,突然传来元春封妃的消息。用秦可卿的话来说,这是“非常喜事”,所以“宁、荣两处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

然而,在贾府举家欢庆之时,贾宝玉却表现得很反常,对府内的热闹和众人的得意“视有如无,毫不曾介意”。

有人据此说贾宝玉是个不慕名利的人,所以对亲姐姐当上皇妃毫无反应。

这个结论给得也太草率了,至少没有以文本为依据,属于想当然。贾宝玉不是普通人,自然不能以普通人的思维去分析他。他是顽石的化身,所思所想都异于人类,这是分析贾宝玉的基础。可以肯定的是,他并非是个不慕名利的人。作者在第一回就已经明确交代,顽石迫切的想到凡尘来,就是想“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说白了就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来,怎么可能不慕名利呢?

那么,贾宝玉到底为什么对亲姐姐封妃这么大的喜事毫不介意呢?

原因一、荣华富贵从来不需要他去关注,该属于他的一定会属于他。

贪慕名利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名利抱有强烈的欲望。而欲望,指的就是想要得到却难以得到,至少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比如因元春封妃而建大观园,贾府那些旁支子弟都开始钻营,希望可以从中分一杯名利之羹。

没错,因元春封妃这件“非常喜事”,贾府上下都必须行动起来,才能真正沾到喜气,享受到这件喜事所带来的新的荣华富贵。

唯独贾宝玉例外。

贾宝玉从出生开始,就被贾母“爱如珍宝”。贾母这位老封君,拥有太多代表荣华富贵的名和利,他对宝玉这个珍爱的孙子,恨不得倾尽所有让他享受。不知道宝玉是受贾母的影响,还是巧合,这对祖孙的喜好惊人地一致。他们都喜欢漂亮伶俐的女孩子,都喜欢精致的生活,都喜欢热闹的氛围。因此,只要是贾母喜欢的,她都会主动让宝玉也享受到,根本都不需要宝玉开口。

所以,宝玉对名利不需要关注,也从来没有培养出关注的习惯。在他的意识里,哪怕贾府到了“后手不接”的地步,也不会让他的生活质量打折扣。

元春封不封妃对宝玉有影响吗?他从来没想过,反正只要贾府有的,他就会有。贾府没有的,他也不愿意费力去追求。他天生是来享受的,不是付出的。这也正是他不愿意读书上进的原因。读书上进是为了什么?无非是名和利,而这些宝玉早就拥有了。已经拥有的东西,而且应有尽有,源源不断,还用得着费心去追求吗?

这就是贾宝玉面对元春封妃毫无喜色的第一个原因:名利于他,已是囊中之物,得来全不费工夫

原因二、宝玉有且只有一个值得他关注的爱好:长在他审美上的漂亮的男孩女孩。

元春是贾宝玉的亲姐姐,从常人的角度来看,亲姐姐在宫中战战兢兢熬了多年,终于熬出了头。贾宝玉哪怕自己无所谓,也该替姐姐高兴。但贾宝玉不是常人,所以他没有常人该有的情感,对这个从小便带他读书写字的亲姐姐表现得很冷淡。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他,姐姐封妃可以给他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比如可以更方便地与更多漂亮女孩子玩乐,那么他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且喜形于色。

是的,贾宝玉有一个特别专一的爱好,那就是喜欢漂亮的男孩和女孩,而且不论出身、不论学识、不论个性、不论风格。只要是漂亮的,他都喜欢。也就是说,他有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关注点。为了哄这些漂亮的人儿开心,他愿意屈尊降贵,甘为奴仆,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

所以,当他见到“清眉秀目,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的秦钟,便一改讨厌上学的习性,相约一起上学,从此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当他在野外看到“大有意趣”的农家姑娘二丫头,“恨不得下车跟了她去”;当他在袭人家看到了她那穿红衣服的表妹,“见她实在好得很”,就想“怎么也得她在咱们家就好了”;当他听到刘姥姥讲茗玉小姐的故事,就想去寻找,给她一个安身之所;他最讨厌婆子,但为了傅秋芳,他愿意接受傅家婆子对他的拜访。由这些事例可知,贾宝玉对与漂亮男孩女孩有关的事都非常关注,也愿意付出身心去追求

这就是贾宝玉面对元春封妃毫无喜色的第二个原因:这件事与他的兴趣点毫无关联,不在他的关注范围内

相比元春封妃之喜,贾宝玉更在意秦种去世之悲,“痛哭不已”。这两件事恰好同时发生,作者刻意用回目名将两件事并列,“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其目的也是为了体现贾宝玉面对两件事的不同反应。

从亲情上来说,宝玉应该与亲姐姐元春更亲密,但他对元春之事漠不关心,却对“情友”秦钟难舍难分,执意要去见最后一面。

这两件事,一件大喜,一件大悲。宝玉无喜只有悲,不是因为他对封妃这样的喜事无感,而是因为秦种才是他关注的对象。

由此可知,贾宝玉完全是对人不对事。元春不是他想关注的人,所以元春的一切他都不在意,他的喜怒哀乐也不会因元春而产生,自然元春封妃这样的事也无法引起他的兴趣,更不会为之欢喜。

这与不慕名利无关,只与贾宝玉独特的喜好有关。这也是理解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需要注意的地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