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正德嘉靖万历紫釉瓷器鉴定
话说这个紫色,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自古以来都是贵色。中国有紫气东来,紫袍玉带。古代仅有管局极品者才能服紫。紫色,古代中国多用紫草,也可用红蓝二色染料配色而成,但紫色得来不易,很不容易做成今天这种纯正的紫罗兰色。
而西方,多采用紫蜗牛中提取的泰雅紫,罗马教廷规定,只有皇帝和教会的高级领袖才能穿这种紫色的服饰。制备1.5克的泰雅紫就需要12000只蜗牛,染成一件丝绸的袍子,不知道要牺牲多少条蜗牛的生命。所以极其名贵,就算不禁止,估计也没几个人穿得起。
在中国,紫袍是臣子最高品级才能服用的,所以瓷器中自古以来也在追求这种贵色。不过,瓷器的紫色相比染料而言,更难成功。所以,著名的宋代定窑的紫定,以今天的眼光看来,就是一种酱红色。根本不是现在认为的紫罗兰色。明初的所谓白釉酱花瓷器,其实当时是被叫做紫花的,因为当时只能烧出这种紫色。这种紫,就是所谓的红得发紫的那个紫,也就是紫禁城的那个紫。属于用朱砂红一层层涂抹后日晒雨淋天长日久的那种紫红色,而并不是今天人们熟悉的紫罗兰。
真正的紫色瓷器,应该是明中期之后才烧制成功的,采用的是青花料的尾矿,叫做叫珠的材料制成。我们知道,国产青料主要成分就是氧化锰,而氧化钴含量只有原矿的2%-5%左右,一般都只有不到2%。而进口青料含氧化钴一般都在10%以上,所以国产青料作为青花发蓝的颜料而言,品质不高。后来景德镇发明了水洗,火锻等方法,才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还发现了相对而言更富的矿藏云南珠明料。浙江所藏的青料品质也比江西土产的要好,终于在清代解决了青花彩绘的原料问题。
这个国产料画蓝不行,但是画紫就是它的老本行了。景德镇瓷业工人在长期实践中发现,如果提取了氧化钴之后的国产青料尾矿,再用在瓷器上就能呈现出极为靓丽的紫罗兰色,这就是氧化锰的呈色。
有朋友要问了,为什么以前没有能烧出这种紫罗兰色,而是到了明中晚期才烧成呢?原因在于,氧化钴着色能力特别强,哪怕是国产料含氧化钴成分那么低,一样烧出蓝色而烧不出纯正的紫色。
而只有等到景德镇工匠发明了煅烧国产青料原矿,提纯氧化钴之后,其尾矿里的氧化钴含量急剧降低,此时氧化锰这种呈色剂才跳出来绽放自己的色彩。而在这以前,工匠们是不知道如何才能调配出紫罗兰这种贵色的。
这就好像氧化铜发出鲜艳的牛血红色一样,这种发色需要在机缘凑巧的前提下,窑温,气氛,颗粒细腻度,釉水配方都达到符合条件时才能偶然产生。在古代没有化学分析作为烧制原理的时候,这些就完全靠某个掌握诀窍的工匠才能为之。所谓鲜红土,也极为关键,缺乏这种天然的原料,红色对于古代瓷业工人,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所以,真正的紫罗兰色瓷器最早出现在明中期。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现在还无法断言。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紫罗兰色瓷器一出现,就极为名贵,烧制难度也大,所以存世的明代紫罗兰色瓷器非常少见,升值根本没有出现在国际拍卖市场上过,也几乎没有什么专家学者对它进行研究,更没有收藏家进行专项收藏。
每一件紫罗兰色瓷器,都堪称凤毛麟角。目前大部分收藏在海外,国内罕见明代真品。有缘遇到,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