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濒危号称“恶魔”的食肉动物,其咬合力秒杀老虎狮子

袋獾凭借残酷冷血的生存策略,保证了后代的健康和强壮,得以在澳大利亚繁盛一时。但由于人类的疯狂猎杀,目前袋獾已成为澳大利亚最濒危的动物之一。

袋獾是澳大利亚的一种珍稀野生动物,它毛色油黑,身材娇小,小眼睛,大嘴巴,长相虽然谈不上特别漂亮,但也还算娇憨可爱。就是这样一种小动物,却有一个难听且令人生畏的别名——“塔斯马尼亚恶魔”。袋獾在澳大利亚被视为祸害,遭到人们的疯狂捕杀,以致被逼到了灭绝的边缘,现在仅塔斯马尼亚州有少量分布,是澳大利亚国宝级珍贵濒危野生动物。

袋獾的确非常凶猛,尤其是其撕咬能力甚至超过凶猛的狮子和老虎,位居动物世界之首。可袋獾同时又很羞涩温和,若非生命安全或食物受到威胁,绝不会出手伤人。随着科学家长期不断的研究,“塔斯马尼亚恶魔”的本来面目已经逐渐被揭开。

“恶魔”绰号的由来

很早之前,袋獾就被澳大利亚人称作“塔斯马尼亚的魔鬼”,但却很少有人真正见过它们,即使在一些动物教科书上也只有它们的画像。那么,袋獾的“恶魔”绰号是如何得来的呢?或者是因为这种动物具有昼伏夜出的行为特点,而且在深夜捕食时常为了保护食物而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咆哮声,这种声音在夜深人静时能传出很远,听上去如同恶魔的哀嚎;或者是因为在人们的传言中,它们就像恶魔的化身——能咬断手指粗的铁棍,咬断被捕猎器夹住的爪子,能在一小时内吃掉一只丛林袋鼠……

成年袋獾身长近1米,非常健壮,浑身长着油亮的黑色皮毛,只有喉部及臀部点缀着几片白色的斑块。袋獾是有名的大肚汉,一顿可以吃下相当于自身体重一半的食物。不过它们对食物并不挑剔,无论是老鼠、蜥蜴、兔子之类的小动物,还是别的动物吃剩的残骸,它们都不挑不捡,照单全收。

曾经有一段珍贵的袋獾觅食的影像资料显示:一只刚成年的雄袋獾正在吞噬一具袋鼠的残骸。这家伙的吃相十分不雅,整个背部弓起,强大的颌骨像一台推土机那样迅速地向前推进,就连袋鼠坚硬的腿骨也不肯放弃,像嚼甘蔗那样咬成碎屑,吞咽下去。不过十几分钟。袋鼠的尸骸就荡然无存,连骨头都没剩下。

袋獾进食时是极为投入的,即使看到前来抢食的同类,也不肯停止咀嚼,只是从牙缝里挤出一阵阵嚎叫。那是何等恐怖的嚎叫!伴随着咀嚼股沟的咔喳声,时而是凄厉的嘶鸣,时而是声嘶力竭的哀嚎,回荡在寂静的夜晚,令人毛骨悚然。事实上,正是袋獾夜晚活动时发出的这种恐怖叫声给最早来到澳大利亚的欧洲移民造成了很大的心理恐慌,加之袋獾生性狂躁,又喜欢吞食腐肉,它们才获得了“塔斯马尼亚恶魔”这个可怕的绰号。

凶猛的动物

袋獾不仅喜欢食腐,而且在遇到来犯的敌人或者感觉到危险临近时,会吐出奇臭无比的唾液,这使得很少有人对它们产生好感。其实,在大多数时候,袋獾都是胆小和温和的,甚至还有些洁癖。每天清晨觅食结束,它们一定会扎进水里好好洗一个澡,而且还会像猫一样用舔湿的前爪仔细地洗脸洗耳朵、梳理毛发,然后才肯钻进地下洞穴睡觉。看来恶心的臭味不过是它们对付敌人的工具。

袋獾在梳洗打扮时,如果碰巧有一只小鸟突然掠过,就可能把它吓坏。但澳大利亚科学家证实,在发情期或在被激怒后,袋獾隐藏的野性会充分暴露出来,转瞬之间它们就变成了世界上最凶猛的动物。

袋獾的下颌不仅强悍,而且结构非常奇特,嘴巴张开最大可达180度,而且根本不会影响到咀嚼的功能。据实验室测试,袋獾的咬合力远远超过狮子和老虎,在现存哺乳动物中高居第一位,是地球上咬合力最强的动物,可以轻松地咬死体重超过自己5倍的动物。据现有的影像资料,一只体重约6千克的袋獾曾成功地袭击并杀死了一头30多千克重的袋熊。

奇特的婚恋

雌袋獾只有当育儿袋发育成型,而且在已经做好了生儿育女的准备后才算真正成年。雌袋獾进入发情期的重要标志是后颈部鼓起的厚实坚硬的肉块,那是一种极不雅观、又红又紫的大肉瘤。同时,雌袋獾还会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然而,在雄袋獾的眼中。只有这样的雌袋獾才是十足的“美人”。

在雌袋獾进入发情期后,就会有数只雄袋獾闻“香”而至。为了抢夺交配权,它们不仅会声嘶力竭地相互嚎叫,还会大打出手。这种打斗绝不是点到为止,一旦出手,场面总是极为惨烈。它们相互挤撞、撕扯,一有机会还会使出杀手锏——拼命撕咬对手的要害部位。在抢夺配偶的战斗中,失败者非死即伤,胜利者也难免遍体鳞伤。

在袋獾的世界里,雌袋獾对选择配偶拥有最后的决定权。当雄袋獾们殊死搏斗的时候,雌袋獾只在一旁饶有兴趣地冷眼旁观,直到战斗的最后一刻,它才会发出温柔的呼噜声,邀请胜利者走进自己的“闺房”。袋獾是地球上少数避开同类进行交配的动物之一,它们只在漆黑的洞穴中才会进行“浪漫的”交欢。

然而,一当交配结束,雌袋獾马上就翻脸,它愤怒地吼叫着、挤撞着驱赶雄袋獾,甚至对其又撕又咬。不过,雄袋獾也会拼尽全力地赖在雌袋獾身边。当雌袋獾渐渐体力不支,撒腿冲向洞口企图离家出走时,雄袋獾却在后面穷追不舍,百般阻挠,甚至咬住雌袋獾颈后的肉块将其拖回洞穴,开始一次类同“强奸”的交配。

“出逃、追逐、搏斗、交配,再出逃、追逐、搏斗、交配……”在随后的一周中,这样的场面几乎每几十分钟就会重复一次,而且日夜不停,直到雌袋獾疲惫不堪,再也无力逃跑。

原来,发情期的雌袋獾都有喜新厌旧的毛病。袋獾一次生育的幼崽可以有不同的父亲,雌袋獾总希望能从更多、更年轻健壮的雄性那里得到更多样的基因,以确保下一代中至少能有一两个强壮优秀者能顺利健康地成长。但雄袋獾却要力保自己基因的纯正性。为了防止妻子“红杏出墙”,雄袋獾往往采取严防死守的策略,在雌袋獾发情期间,它会尽可能地守在妻子身边,甚至用一次次交配累垮妻子,让它再没有精力和机会与其他雄性交配。

一周之后,当雌袋獾颈后的肉块消退,发情期特有的味道逐渐消散后,雄袋獾这才放心地离开洞穴。这时,雄袋獾自己也已变得皮毛凌乱、虚弱不堪。不过它应该为此感到骄傲,因为大多数雄袋獾都没有它幸运。当雄袋獾体力消耗殆尽后,雌袋;獾就会溜出去“偷情”。

铁血淘汰

孕期的雌袋獾变得十分贪吃,觅食的时间越来越长,有时直到天空泛亮还心无旁骛地四处寻找食物。临产前,雌袋獾的腹部变大,行动笨拙,这是它一生中最危险的时期,一旦遭遇澳大利亚野狗或澳大利亚雕之类的天敌,转瞬之间就会死于非命。所以,在这一时期雄袋獾大多会守候在妻子的身边,还会将自己的食物分给妻子。对袋獾这种饕餮之徒,自己填饱肚子已经非常不易,还要与他人分享食物,简直是天大的事。

好在这样的时间不会太长,雌袋獾的孕期只有31天,当小袋獾出生后,雄袋獾可就不再负责了。

袋獾每胎大约生二三十只小崽,但雌袋獾的育儿袋很浅,而且只有四个乳头,也就是说,最多只能有四五个孩子活下去,其他的都会夭折。刚出生的小袋獾似乎知道这是此生第一次生命的竞争,因此这些只有几厘米长的小家伙们会不顾一切地迅速爬行,谁先爬进育儿袋吃上母乳,谁就有可能活下去。

进入育儿袋后竞争也不会停止,小袋獾们相互推搡着,争抢着仅有的四只乳头。较为虚弱的小袋獾长时间无法靠近乳头,就会饿死或被挤出育儿袋。新生儿还没有长出皮毛,一旦失去育儿袋的庇护,很快就会被冻死。即使这样。母袋獾也绝不会出手相救,它们的原则是“出袋概不认账”。不仅如此,母亲还会把掉出育儿袋的小袋獾当作“小点心”吞入腹中。

小袋獾在育儿袋中大约生活3个月,但整个哺乳期长达8个多月。在这段时间内,为了填饱肚子,雌袋獾必须拖着孩子们终日奔波。然而,无论它多么努力,也不可能养育全部的孩子,两个多月后,它的育儿袋就会变得冷清许多。

严酷的生存竞争和优胜劣汰,使得能够活下来的幼袋獾具有强健的身体和竞争意识。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非常成功的生殖策略。小袋獾一旦断奶就会被母亲赶出家门,但你完全不必为它们担心。在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小袋獾的生存能力很强,无论是捕食毒蛇、蜥蜴,还是吞噬其他动物吃剩下的腐肉,它们都不会生病。如果没有大型猎食者的猎食,它们几乎都能够存活下来。

生存危机

袋獾凭借残酷冷血的生存策略,保证了后代的健康和强壮,得以在澳大利亚繁盛一时。直到1788年,当第一批欧洲移民和他们的家犬来到澳大利亚,袋獾的好日子戛然而止。

由于袋獾食量惊人,它们有时会为填饱肚子而偷袭人类的家畜,加上它们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发出怪叫,那些早期移民对它们深恶痛绝,将它们视为残忍的食腐动物,澳大利亚的祸害和人类的敌人,将猎枪对准它们,进行疯狂的猎杀。而大批放野的家狗也成为袋獾的可怕天敌。短短几百年时间,袋獾的数量急剧减少,现在澳大利亚大陆上已经完全灭绝,只在塔斯马尼亚岛上有少量存活。袋獾已成为澳大利亚最濒危的物种之一。

实际上,人类误解了这些生灵。如果没有这些食腐动物,草原上将尸横遍野,瘟疫盛行。而且袋獾也绝非我们认为的“恶魔”或“暴徒”,它们的凶猛之举往往只是虚张声势的自卫。在澳大利亚的研究机构,在与科研人员长久接触,并确定他们并无恶意后,袋獾们就会安静下来,甚至还会侧过身体,享受来自人类的爱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