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遍“孩子天生会数学”第二章所有游戏,猜猜看有多少?

《孩子天生会数学》是一本数学启蒙的网红书,是美国华盛顿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格雷格·纳尔逊于2014年11月30日出版的一本著作,他是华盛顿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马萨诸塞州布里奇波特州立大学教授,也是蒙特梭利教育课程带头人。这本书由中国脑力工程师孙路弘翻译完成,该书共有86个方便操作且好玩的游戏,让孩子在玩游戏的同时学到了数学知识,通过玩这些游戏,孩子能熟练掌握10以内的数字,并逐渐熟悉10以上的数字。这种层层递进的游戏能帮助孩子反复强化数学基础知识。这本书还包含了一些其他国家的数学游戏,帮助父母和孩子拓展视野。

提到数学,很多人会将孩子的数学能力归结为天赋,甚至追溯到基因,我曾经也受孩子的智力遗传自母亲这一观点影响,坚信母亲数学不好,孩子的数学也不容乐观。很多人因为被数学伤害过,所以对数学有很多负面情绪。正是因为这些代代相传的“数学天赋说”理论,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对数学望而生畏,但科学研究表明,STEM四个学科中,数学领域的学者最为强调与生俱来的能力。数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它不只包含计算和解题,也包含对概念和观点的理解。当孩子将推理,创新,关联及方法结合在一起,让孩子看到数学的多样性,趣味性,试问孩子还会害怕数学吗?数学还会学不好吗?

作者在书中提出:在孩子大脑发育的早期,应尽量为孩子创造广泛的数学体验,利用多样的活动帮助他们形成数学逻辑思维,通过灵活多样的数学困境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考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家长要跟孩子玩各种各样的数学游戏,让孩子沉浸在数学的氛围中,通过数学游戏让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从而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玩游戏学数学比死记硬背数学概念要有趣的多。

我在恬恬2岁7-8个月时买了这本书,通篇阅读后,发现这本书所有的数学概念都是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动手尝试,动脑理解的,用玩游戏的方法让孩子理解数学,喜欢数学。所以我们大约从2岁10个月开始一个个的玩书中的游戏,当时年龄小,有些游戏无法拓展,到3岁4个月时,又陆续玩了一些拓展游戏,加深孩子的记忆与理解。3岁半以后,我们一直保持一周玩一小节游戏的频率,抛开中途种种因素,终于在本周完成了第二章“日常物品中的数学”的所有游戏。现将本章所有的基础游戏和扩展游戏分享,希望对各位朋友有帮助。

第二章“日常物品中的数学”共15节,我们共玩了103个游戏,具体分布如下:

一,数量匹配

材料:10个相同的纸杯,1个胶棒,1个纸筒,2包茶叶,3个卡片,4支铅笔,5只画笔,6个绒球,7个塑料小鱼,8个乐高,9个磁性卡片(材料随意,只要保证体积大小不同数量的小物品即可)

 基础游戏:

1,找出杯中数量相同的两个纸杯并放在一起;

2,根据杯中物品的数量按照从少到多的次序重新排列。

游戏活动:恬恬看到这么多纸杯,这么多好玩的东西,先观察了每个纸杯都有什么好玩意,了解游戏规则后就开始点数每个纸杯的物品,由于纸杯数量有点多,恬恬数完后会忘记,我允许她将对应的数字卡片放在纸杯旁。待全部点数完毕后,她找出了数量相同的两个纸杯,并在数字卡的提示下,完成了从少到多的排序。

(该游戏全程未拍照,只有最终的结果照,所以具体过程还请大家根据字面意思理解)

       扩展游戏:

1,理解0

设置了1个空杯,告诉恬恬“没有”就是0,让她理解零的概念;

2,按要求找纸杯

我随意拿一个纸杯,让恬恬找到比我纸杯里物品少(或者多)的纸杯,恬恬做这个游戏的时候,每次都要按1-10的顺序数一遍,方能确定比我手里的多还是少,虽然操作的很麻烦,但好在没出错。

3,谁多谁少

我调整了部分纸杯的物品,将不同数量的相同物品放在不同的纸杯中,让恬恬来判断谁多谁少。我发现越是同类的物品,越容易区分多少,因为点数后的结果比较容易记忆,孩子能很快做出判断。

二,数量排序

材料:20个带盖子的塑料杯,一些体积大小不同的小物品,大米,雪花片,塑料积木,玻璃石,串珠,瓶盖,绒球及数字卡。

准备活动:我将上述材料中的小物品选1-5个物品分别放进20个塑料杯中,每个杯中的物品数量不相同。

基础游戏:

1,将1-5的数字卡排序;

2,将杯中物品数量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序并匹配相应数字卡。

特别说明:家长向孩子下达游戏指令时一定要清晰明了,让孩子听懂游戏规则是重中之重。

我说明游戏规则后,恬恬先将数字卡1-5排好序,然后开始看杯中物品数量(恬恬具备5以内的目测能力),迅速将杯子放在对应的卡片旁边。数数排序的过程中,最难的是大米,颗粒太小,孩子必须倒出来一颗颗数。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举动,孩子能够理解1粒米和1个玻璃石的异同,虽然大小不一样,但数量都是1。

20个杯子很快清点完毕,恬恬也做了对应的排序。起初恬恬是将所有同数量的杯子围绕在数字卡周围的,后来我建议她排成一列,便于清点检查(家长也可以顺便普及行和列的知识)。

以上是数量排序游戏的基础活动,之后我们又做了一些扩展游戏,加深孩子对数数排序的理解。

扩展游戏:

1,按要求找杯子

我随机拿了一些杯子并拿一张数字卡,要求恬恬找出跟卡片数字相同数量的杯子。由于之前已经清点过一次数量,所以恬恬找起来非常快。

2,比它多(或少)

我拿出一张数字卡,要求恬恬找出比数字卡数量多的杯子放在右侧,完成后,又要求恬恬找出比数字卡数量少的杯子放在左侧。进一步巩固数量排序,数量多少的概念。

3,数量连线

将装有1-5数量的杯子打乱顺序排成一列,数字卡排在一侧,让孩子根据杯中物品的数量跟对应的数字卡连线。完成连线后,可将数字卡换成对应数量的杯子,让孩子再次连线。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

4,分类

上述游戏结束后,恬恬主动将杯子里的物品一一集合归位,即将同一类物品放在相应的容器。这是分类集合游戏,最基础的数学概念。

三、数量不变

材料:10个纸杯,2块塑料积木,4个硬币,6个玻璃扁珠,8个雪花片,10个绒球及0-5的数字卡。

准备活动:我将上述物品按1-5的次序平均放进10个纸杯,倒扣在桌面。此过程我邀请恬恬一起完成,恬恬负责清点材料数量。

基础游戏:

1,让孩子随便变换杯子,体验数量不变;

2,让孩子逐一查看杯子下扣住的物品,找出数量相同的杯子;

3,让孩子跟家长(小伙伴)随意挑选杯子,pk杯子中的数量。

我跟恬恬一起准备好游戏材料后,说明了游戏规则,恬恬就兴奋的开始变换杯子了。因为恬恬参与了材料的清点工作,所以她清楚每种物品的数量,但经过她“肆意妄为”变换后,所有的物品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她一一打开杯子后,惊喜的发现自己会变魔术了,不过在清点数量后,发现其实数量没有变化,仅仅是位置发生了变化。

接着我们开始第二步。让恬恬先随机打开一个杯子看看扣的是什么,然后再逐一查看其他杯子,直到找到与前一个数量相同的杯子后,将两个杯子杯口朝上。这个过程很考验孩子的记忆力,如果孩子翻看过一遍后,就能记住这个杯子下面的物品及数量,配对游戏还是很容易完成的。

第三环节我跟恬恬pk数量。让恬恬再次变换了杯子的位置,我们俩每人每次选一个杯子,最终看谁杯子里物品数量多,谁就赢了。在最后核查比较谁多谁少的问题上,因为恬恬还不会加法,所以她采用点数的方法,最终谁的数大谁赢。

扩展游戏:

1,理解0

我添加了两个空杯子,倒扣在桌上,让恬恬打开杯子体验0的概念,并向恬恬介绍了0的意义。

2,排序

给恬恬提供了数字卡,1—5,让恬恬将数卡放在对应数量的杯子旁,并排序。恬恬的做法是现将数字卡排序,然后再一一对应杯子。我觉得这种方法更清晰明了,不会乱也不会出错。

3,谁不在了?

这个游戏是考验孩子记忆力和观察力的游戏,我随机拿掉一个纸杯,让恬恬观察,哪个杯子不在了?然后拿掉两个纸杯,三个纸杯,最多拿掉了五个纸杯,恬恬基本能根据现有的杯子推断出拿掉的纸杯。最关键的是这个游戏孩子很喜欢玩,跟猜谜一样。

四,是多,是少,还是相同,分类1

材料:8张卡片(自制的),其中包括1到8个不同的物品数量,数字卡。

 基础游戏:

1,将上述卡片打乱顺序,要求恬恬按数量从多少的顺序排列。

恬恬玩这个游戏时只会点数,所以逐一点数后进行了排序。特别说明:这次排序游戏不能借助数字卡,主要是锻炼孩子的排序能力以及逻辑能力。

2,让孩子挑选数字卡对应至游戏1的图片上。

如果孩子能顺利完成第1个游戏,这个对应数字卡就会非常简单。

3,让孩子从图片卡中比较数量的多少,并进行排序,同时学会从数字卡中寻找对应的卡片。

我选择了数字6,让恬恬将比6多或少的图片卡及数字卡排在6的两侧,让她理解量化的概念及数字多少的概念。

扩展游戏:

材料:12张卡片(自制的),数字卡。

这次12张卡片是我跟恬恬一起完成的,我认为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很重要,为以后书写汉字打基础。大家猜猜看,哪些图片是恬恬黏贴的?

1,排序

我将12张图片打乱顺序,要求恬恬按数量从多到少排序,顺便提示她,相同数量的图片会有多个,需要统一排序。

因为有部分图片有数字,恬恬先将带有数字的图片排序,然后再将没有数字的图片一一点数,对应排序。

2,按数量分类

我虽然打乱了顺序,但因为有数字的提示,也比较容易完成。但这种分类方式恬恬第一次接触,觉得很新鲜,我顺便根据图片上图案的分布规律跟恬恬列举了5—8的数字组合,算是加法启蒙吧(注:原计划每个数字图片卡上的贴纸图案不超过2种,无奈有人搞破坏,有2张图片卡超过2种了)。

3,图片卡排序

我将4张没有数字的图片卡挑出,让恬恬按数量从多到少排序,不得点数。恬恬根据目测判断谁多谁少,然后进行排序。后来又试了从少到多排序,恬恬也能顺利完成。

4,配对组合

我挑选出4张没有数字的卡片及有对应数字的卡片,让恬恬将数量相同的图片配对,同样也不可以点数。

5,是多,是少,还是相同

这次我选了只有7张贴纸图案的图片,其余11张图片让恬恬自行排序,并将汉字“多”和“少”放在正确的位置。这个游戏玩起来并不费力,因为对图片太熟悉了。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换几组图片试试看,游戏的目的是帮助孩子理解数量的概念,理解不同物品之间的数量匹配的关联性。

五,斑点盘

材料:纸盘10个,自制斑点,数字卡。

基础游戏:

1,从左到右排列数字顺序;

2,用数字卡配对。

恬恬第一次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刚好那段时间接触了骰子,所以跟骰子排列标准一样的斑点盘一眼就能认出是数字几。另外一种排列方式的斑点盘则需要点数,但恬恬完全无视了斑点盘中不同的颜色。(我认为是尚未到敏感期,所以兴趣不大)

材料:纸盘16个,自制斑点,数字卡。

扩展游戏:

1,从左到右排列数字顺序

我先将一色的斑点盘让恬恬排序,观察所有斑点呈一字型的分布,让她感受数量的多少变化。6和7的斑点数量看起来很接近,很难分辨,需要认真点数。

2,在游戏1的基础上,完成其他斑点盘的排序

这个游戏也是考验孩子的观察能力,我要求恬恬先排斑点盘为1和N组合的盘子,一边排序,一边让她表述:1+N=?我这么做目的不是强行灌输加法的概念,而是让她熟悉数字的组合形式,理解整体与局部的概念。

3,观察斑点盘

由于早期做玩基础游戏的时候,恬恬忽略了颜色的差异,所以这次我特意让她观察每个斑点盘,看看每个数字的斑点盘都有哪些组合方式。比如5,可以是2和3,把盘子转个方向也可以是3和2。而4和6,有两种组合方式无论怎么转盘子,都不会变化。

4,每个数字有哪些斑点盘?

我逐一给她数字卡,要求恬恬找出跟这个数字卡数量相同的斑点盘。这也是数量与分类的练习,进一步理解整体与局部的概念,为加减法打好基础。

5,找斑点盘对应的数字卡

我按照数字组合顺序,将斑点盘从1+N到3+N进行分类,让恬恬匹配数量相同的数字卡。

6,比大小

我随机拿一个斑点盘,让恬恬找出比我斑点数量大的斑点盘。这个游戏恬恬很喜欢玩,但如果我拿了最大的数7,恬恬会问我可不可以拿两个。另外,也可以限定数量,比如我拿了4的斑点盘,要求恬恬拿的斑点数量比我多1个,或者少1个。这都是加减法启蒙的方式。

7,空盘子

拿一个空盘子,问孩子这是几。可以让孩子拿比这空盘子多1个,多2个等的斑点盘,也可以引入空盘子+有斑点的盘子=?的概念。

我们玩斑点盘用了数字3—7,孩子玩熟练后,也可以把数字扩大到10,将斑点盘的数字控制在10以内即可。

六,神秘包

材料:神秘包,扁玻璃珠(或其他任何物品),数字卡。

基础游戏:  

1,让孩子听指令将对应数量的扁玻璃珠放入神秘包。

2,家长将若干扁玻璃珠放入神秘包,让孩子猜测数量。

3,将神秘包中的物品拿出来,清点数量。

扩展游戏:

1,对于不能说出数字的孩子,家长可以准备数字卡,让孩子触摸神秘包里的物品后,找出对应的数字卡。

2,准备6个神秘包,包里分别放入不同数量的物品,让孩子伸手触摸,然后按从少到多进行排序。

3,让孩子挑选一张数字卡,然后按照卡片上的数字找到对应数量的物品放入神秘包。

4,以3张数字卡片为一摞,让孩子从上面拿一张,然后将对应数量的物品放入神秘包,然后家长拿第二张,并放入等量的物品至神秘包,孩子再拿第三张卡片,并放入等量的物品至神秘包。让孩子根据卡片的数量,猜测神秘包中物品的总量。最后,再将神秘包中的物品全部拿出,清点数量。

这个游戏考虑到孩子的数学能力,我先用了两张卡片做游戏,由于孩子掌握了5以内的加减法,所以可以“猜”出总量,但用三张后,孩子就是一脸懵,完全不会。个人建议:如果孩子年龄小,不建议用三张卡片,卡片的数量跟孩子的数学认知能力相匹配比较好。

5,用两张数字卡,比如5和3,先让孩子在神秘包里放入与数字较大的等量的物品,即放入5个物品。然后在从神秘包中拿出与数字较小的等量的物品,即拿出3个物品。然后让孩子猜测神秘包中还剩多少物品。

这个游戏一可以让孩子区分数量多少,二可以进一步提高孩子对减少这个概念的理解。

6,家长准备1—10数字卡,随机将一张数字卡放入神秘包,让孩子观察少了数字几。如果孩子很容易给出答案,可以逐渐增加卡片的数量,增加难度。我们玩这个游戏现在已经完全不需要神秘包,都是直接拿走1—2张卡片,让孩子观察并给出答案。也可以让孩子拿走卡片,家长来猜。家长和孩子一起玩会更有趣。

七,颜色和数量的比赛

材料:

1,用红,黄,蓝,绿制作一张卡片

2,用红,黄,蓝,绿pvc制作50mm*50mm透明卡片各10张,透明卡片上贴1-10数量的图形

3,用红,黄,蓝,绿彩纸做50mm*50mm卡片各10张,卡片上贴的图形同pvc一致。(我贴的贴纸是各式各样的,基本都来自“奇迹数学”里的奖励贴纸,数量不够的就diy了,如果家长有耐心,可以自制贴纸)

基础游戏:

1,按颜色分类;

2,按数量排序。

首先将所有的pvc卡片混在一起,让孩子观察这些卡片都有什么颜色,然后按照颜色将40张卡片进行分类。之所以让孩子先玩分类的游戏,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熟悉卡片,这样才有兴趣玩后续的游戏。

按颜色排好序后,再让孩子观察各个颜色pvc卡片上的图形及数量,让孩子根据数量对每个颜色的pvc卡片排列。我这次偷懒,图形贴纸都是东拼西凑的,没什么规律。虽然看起来很乱,但好处是孩子可以顺带学习加法。

扩展游戏:

1,卡片匹配

我将pvc卡片各挑4张放在卡纸上,然后让孩子找出跟pvc卡片一样的彩纸,并使之一一对应。这也是考验孩子的观察能力,有颜色,有图案,还有数量,略有难度。

2,补漏

这个游戏非常考验孩子的观察能力,我随机挑了4种颜色的pvc卡片,按次序摆放好,然后随机拿掉几张卡片,让孩子观察缺了几?让孩子找出合适的卡片,使各种颜色的顺序完整。这个游戏真的很考验孩子的耐心,为了降低难度,我缩小了备选卡片的范围,孩子的自信心必须小心保护。

3,奇,偶数排列

我让孩子对指定颜色的pvc卡片进行奇,偶数排列,进一步感受数字和颜色带来的视觉刺激。

4,听指令找卡片

我拿出一张卡片,让孩子根据指令找某种颜色比我这张卡片数量大,或小,或相等的卡片。

5,颜色组合

《小黄和小蓝》听的多了,透明pvc卡片非常适合做这本书的拓展,可以让孩子尝试各种颜色的组合,看看重叠后会变成什么新的颜色。

八,起立,坐下

材料:乐高人物及对应数量的凳子或公仔玩偶及对应数量的垫子

基础游戏:

1,安排所有的“群演”坐在凳子上围成一个圆圈,要求孩子想好一个1-10的数字。

2,让孩子选择某一个乐高人物(可以是最大的,最小的,最黑的,最喜欢的等等)作为起点,然后按照顺时针顺序逐一点数,数到之前想好的数字后,就让该乐高人物离开凳子站起来。

3,让孩子再想一个数字,然后从站起来的乐高人物旁边接着数,只能数坐着的乐高人物,数到想到的数字后,让该乐高人物离开凳子站起来。

4,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乐高人物都离开凳子站起来为止。

5,重复上述步骤,这次让所有站的人物都坐下来,直到所有的人物都坐下为止。

扩展游戏:

1,让孩子想好某个数字后,按从大到小倒数的方式,最终数到0,然后完成游戏。

2,当游戏进行到只剩下2个乐高人物的时候,孩子想好数字后,可以让孩子先思考,她所想的数字会让谁坐下(或起立)?然后再通过点数的方式来验证孩子的答案。

3,让孩子顺时针按顺序点数,然后将所有的乐高人物按奇偶数分类。可以让孩子一边数,一边思考,这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4,也可以掷骰子,根据点数来完成游戏,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九,大家一起来数数

材料:积木,乐高,任何可以数数的物品

基础游戏:

1,家长和孩子轮流将球投掷给对方,接到球者说1,依次数2,3等,直到接球失败。建议家长和孩子轮流从1开始数,让孩子熟悉数字。

2,家长和孩子轮流向上搭积木,搭一块数一块,直到积木坍塌。家长和孩子可以记录每次会数到多少块的时候积木容易坍塌,看看每次的变化与区别。我跟恬恬前3次直接在地垫上搭积木,每次到17块的时候就会坍塌,后来我们在地垫上放了一本硬皮书,终于能搭到20块积木了。这样折腾一番,可以让孩子看到并感受到地基的重要。

扩展游戏:

1,收积木的时候,我跟恬恬一人一块轮流将积木放回玩具箱,让孩子数数,看看最终有多少块积木,跟积木箱上的数量是否一致。

2,给孩子准备一些扁石头和数字卡,让孩子点数扁石头的数量,并将对应的数字卡放在旁边。

3,还是上述数量的扁石头,不让孩子点数,用拆分的方法数数。比如拆成两个3的这一组石头是6,拆成3和4的这一组石头是7,让孩子尝试尽可能多的拆分组合。

4,还是上述数量的扁石头,让孩子两两排成一列,数一数每组石头有几个2?观察哪些数量的石头落单了,为什么?

5,跟孩子一起准备5个一组的小物品(我们的物品是恬恬拆解的泡沫塑料),家长结合百数板,教孩子学习5个一组的计数。

6,如果孩子会拍球,可以让孩子一边拍球一边数数,这也是锻炼孩子数数和手眼协调的好方法。

十,手掌中的秘密1

材料:绒球或扁石头(小件可以数数的物品),数字卡,纸杯

基础游戏:

1,家长挑选扁石头,攥在手里,然后打开手掌,让孩子告知“看到了几个扁石头”,家长确认是否正确;然后双方一起清点,一起说出正确的数字;

2,孩子挑选扁石头,攥在手里,然后打开手掌,让家长告知“看到了几个扁石头”,孩子确认是否正确;然后双方一起清点,一起说出正确的数字;由于扁石头比较大,孩子通常拿3个就会被对方看到,所以可以将物品换成绒球,鼓励孩子尽可能多拿一些,最后家长和孩子一起来清点数量。

扩展游戏:

1,用纸杯代替众人,家长和孩子轮流在纸杯下放不同数量的小物品,然后由对方来逐一目测纸杯下物品的数量。(家长观察孩子目测数量的能力及方式,如7个摆放无章的绒球,孩子是如何目测出它的数量,最多能目测数量几?这样做的目的是观察孩子会通过几种不同的集合拆分数字,为加减法奠定基础)

2,将活动1的纸杯顺序打乱,家长先打开一个纸杯,双方确认数量后让孩子再打开一个纸杯,并让孩子描述她打开的纸杯下的绒球数量跟家长的比,是多还是少,鼓励孩子描述出多或少的具体数量,从而让家长猜测真正的数量。这个游戏家长和孩子可以轮流进行。

3,家长给出一个数字,让孩子找出拥有跟该数字数量相等绒球的纸杯,只有一次机会,如果找错了,就换对方找。这个游戏既考验孩子的数数能力,也考验孩子的记忆力。

4,家长给出一个条件,如大于4小于6的数字,让孩子找出跟这个数字一样的纸杯。如果孩子尚不理解大于和小于的概念,可以用数字卡展示,让孩子自行脑补缺少的数字(家长可以给与一定的引导)。

5,让孩子逐一清点纸杯下绒球的数量,然后按照奇偶数分类。要求是只要打开纸杯,就必须做好分类,不可重复打开。这样要求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看到一个数字,立马能做出奇偶数的判断,提高数字敏感度。

十一,桌面拔河

材料:长方形纸,笔,玻璃扁珠(任何小物品),骰子

基础游戏:

1,家长在长方形纸上画好格子条,书中建议21个方格;

2,让孩子在所有的格子中摆满玻璃扁珠,家长可以提问:

1)一共有多少个格子?是奇数还是偶数?

2)可以找到正中间的格子吗?哪个格子是正中间?如果孩子找不到正中间,家长可以给与帮助。我的方法是家长跟孩子一人从一边逐一拿掉玻璃扁珠,直到最终剩下的一个,即为格子的正中间。

(寻找正中间的方法有很多,我用实物的形式是为了让孩子理解何为正中间,以及如何寻找正中间,我的方法仅供参考)

3,找到正中间格子后,在格子下方标记,剩余的一颗玻璃扁珠仍放在中间格中。

4,家长跟孩子各坐在格子一侧,孩子先掷骰子,根据骰子的点数将中间格的玻璃扁珠向她自己的一侧移动相应的数量。如孩子掷了点数5,则玻璃扁珠向孩子一侧移动5个格子。

5,家长同样掷骰子,根据点数将玻璃扁珠向自己的方向移动。如此像拔河一样,彼此交替,直至玻璃扁珠走到格子的尽头,即为赢。(赢得一方可以盖章奖励)

Tips:

如果孩子即将到达终点,家长可以提问,需要掷个什么点数可以获胜?

扩展游戏:

1,我重新画了一个椭圆形的格子,选取中间某个点为起点,也是终点。将两颗不同颜色玻璃扁珠放在起点格子里。一颗代表孩子,一颗代表家长。

2,准备两粒骰子,家长和孩子轮流掷两粒骰子,谁掷的点数总和大,谁先开始。

3,开始一方掷两粒骰子,然后根据两粒骰子的点数之和,向自己的方向移动代表自己的玻璃扁珠,另一方重复,移动自己的玻璃扁珠。

4,双方看谁先能绕椭圆细格子一圈即为获胜。

Tips :

1,两粒骰子就会涉及加法,孩子若不会加法,可以点数;

2,若孩子会简单的加法,可以鼓励孩子说出答案,确实不会的可以点数;

3,如果孩子有兴趣,可以记录每次两个骰子的点数及相加结果,游戏结束后将同样结果的等式连线。

十二,模拟购物

材料:数量1-10只有图案没有数字的卡片,纸盘,小物品若干,玩具购物车(其他容器亦可)

基础游戏:

1,让孩子将卡片面朝下摆放整齐,家长也可让孩子先熟悉卡片,将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之后家长打乱顺序面朝下摆放;

2,让孩子随机抽取一张卡片,让孩子确定卡片的数字后,将卡片放在桌上,家长告诉孩子需要购买某样东西,让孩子按照家长的要求从货架上“购买”跟卡片数量相同的物品,不能多,也不能少。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1)孩子确认卡片上图案数量的方式不用拘泥某一种,可以点数,也可以目测,只要确保数量无误即可;

2)待孩子确认数量并放下卡片后,家长再告诉需要购买的物品,让孩子自己去组合物品和数量;

3)一定要给孩子思考的时间,让孩子充分理解并记忆需要购买的物品和数量;

4)孩子在纸盘前物品“购买”时,不得回看卡片,拿好物品后,无论结果对与错,家长都要询问:还记得你要拿什么物品吗?你拿的数量对吗?

3,孩子买好物品后,让孩子自己跟卡片比对,来检验购买的数量是否有误。

基础游戏可以多玩几次,尽量让孩子玩遍所有的卡片。

扩展游戏:

1,我拿出“颜色和数量比赛”中的自制卡片,挑选简单的卡片,让孩子根据卡片上图案的数量购买某种物品。举例,比如2个数字4的卡片,让孩子自己判断这代表数字几,从而完成模拟购物游戏。

2,从“颜色和数量比赛”中的自制卡片中挑选一些较复杂的卡片,比如不同图案组合的卡片,让孩子记忆卡片,然后要求孩子分别购买与卡片中各图案数量相等的物品。

3,对于孩子暂不能目测10以内的卡片,可以让孩子模仿卡片中图案的摆放形式,摆放一个一模一样的图案。这样做也是为了让孩子熟悉10以内数字的组合形式。

十三,比大小

材料:diy只有图片的卡片

简单说下我的卡片制作材料,卡片是用卡纸剪裁的,每张卡片尺寸为6.5cm*13cm,基本上就是将4K的卡纸对折对折再对折,卡纸上贴的贴纸均来自各类练习册的奖励贴纸,也许有人会问,那做练习册的时候,孩子要奖励贴纸怎么办?我的替代品是盖奖励章,让孩子自己盖,效果等同于贴纸。如果没有这种贴纸的,可以自己用压花器压一些图案,贴在卡片也可。

我没有采取书中提到的扑克牌,最主要原因是我想按照孩子对数量的判别能力来量身定制适合她的卡片。这样做,可以有很多种图案组合,也为加法学习打好基础。

基础游戏:

1,让孩子自己将牌平均分为两摞;恬恬采取的方式是发牌,一人一张,这是模仿大人的发牌方式来做平均分,发完牌后我会让孩子数一数各有几张,是否一样多,通过确认是否一样多这个动作,再次巩固平均分的概念。

2,家长跟孩子一人拿一摞牌,开始比大小。谁的牌大,谁就获得一粒玻璃扁珠。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1)第一次玩,可以让孩子先出牌(卡片),家长跟牌(卡片),首次玩建议双方都随机出牌(卡片),出牌(卡片)时必须报出准确的数字;

2)第二次玩,上轮获胜者(玻璃扁珠多者)先出牌(卡片),这次可以自行选择出哪张牌(卡片)。

这个基础的比大小游戏,我们反反复复玩了7-8次,恬恬太喜欢玩了。

扩展游戏:

1,抽取1-10数量的卡片,打乱顺序,让孩子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

2,让孩子闭眼,家长在排好序的卡片中随机抽取1张,让孩子睁眼猜猜看,少了几。可以适当加大难度,比如抽取2张卡片,或者打乱顺序再抽取。

3,将数量10的卡片拿掉,增加1张数量5的卡片,让孩子将剩余的卡片凑10。如果孩子尚不具备凑10的能力,可以改为凑5。

4,让孩子在所有卡片中找数量相同的卡片,查找顺序可以随机,也可以有规律。

5,将卡片按数量平均分,家长和孩子轮流出奇数卡片或偶数卡片。如果孩子拿错了,可以允许孩子重新查找对应的卡片。

6,增加两种空白卡片,引导孩子巩固0的概念。

7,加入0后的卡片,可以再次玩比大小,这次需要说出双方之间数量差。建议家长配合玩游戏时,尽量选择跟孩子卡片数量差值较小(建议3以内)的卡片,以免孩子因为难度过大而失去兴趣。

十四,赛马

材料:diy赛马跑道(也可以自己打印),骰子,马(其他替代物也可,我用的玻璃扁珠)

考虑到有基础游戏,也有拓展延伸,所以我画了一个环形跑道(用于拓展延伸游戏),中间画了4条长格(用于基础游戏)。这样无论孩子处于什么水平,都可以玩这个掷骰子的游戏。

基础游戏:

1,在基础游戏区域选择一个起点,分别选取两个颜色不同的玻璃扁珠,代表竞技的双方,3-4个人也可。

2,家长跟孩子轮流掷点数骰子,根据骰子的点数移动相应格子的玻璃扁珠,首先到达终点的为第一名。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将起点的格子视为0,第一个格子不计数。

扩展游戏:

基础游戏区:

1,若只有2个人玩,可以将赛道做适当延伸,从第一行出发,再从第二行返回起点。若3-4个人玩,则可以原路返回。增加跑道长度,可以提高游戏的趣味性,提升孩子的竞技兴趣。

2,换了一粒颜色骰子,如果没有,可以自制或者用指尖陀螺均可。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点数,继续玩“赛马”游戏,规则同1一样。

拓展延伸区:

3,在环形跑道上设置一个起点,家长跟孩子轮流掷骰子,先跑完一圈者获胜。

4,新增一粒颜色骰子,跟点数骰子一起掷。这里涉及到颜色跟数字的对比,数字跟数字的总和,略有难度,孩子若觉得有难度,可以换成2个颜色骰子,也可以将颜色骰子对应的数字调小。总之,根据孩子的能力,适当增设难度即可。

5,用两粒点数骰子一起掷,家长和孩子继续竞技,绕环形跑道一圈,先跑完一圈者获胜。如果孩子不会加法,可以采取逐个点数的方式,完成赛马过程。比如骰子的点数分别为5和6,孩子不知道5加6等于多少,可以先让孩子走5步,再让孩子走6步,然后让孩子数一数一共走了多少步。

6,将环形跑道的格子里按顺序填写好数字,也可以让孩子代劳。像大富翁一样增加几个功能点,比如前进2步,后退3步,或者跳至40等,增加游戏的趣味性,也顺便考验下孩子的抗挫能力。看孩子能否平常心态面对倒退,重来这样的挫折。

十五,地板垫与投票箱

材料:任何可以分类,数数的物品

            基础游戏:

我准备了不同类型相同数量的两套书,让恬恬一本本投票选择她喜欢的书,从而来判断她更喜欢哪套书。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态度,尤其是很多个物品让孩子表达喜好时,就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若物品数量单一,可以让孩子用排序的方式表达态度。

拓展游戏:

1,不同类型的物品投票

我准备了一些物品,数量不一,让恬恬根据喜好投票选出她最喜欢的物品。特意选择了数量不一的物品,旨在用来干扰她的判断。倘若我都用一个物品代替,孩子就会每个物品投1票,最终的结果也就失去了意义。

父母在引导孩子投票时,要刻意忽视物品的数量,让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选择。

2,我准备了一个鸡蛋盒及若干木棒,鸡蛋盒底部及木棒一侧均画了图形,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程度按顺序将对应颜色形状的木棒插入鸡蛋盒,父母可在旁稍作记录。事毕,让孩子判断他最喜欢的颜色和形状是哪个?是否跟父母记录的一致?

3,孩子上幼儿园后,几乎每天都有请假的同学,可以让孩子连续一周记录班里谁请假了?一周后统计本周一共多少人请假?谁请假天数最多?

以上就是第二章我们做过的所有游戏,基础游戏和拓展游戏共计103个,我自己也有些吃惊,不知不觉又玩了100多个游戏。第二章所有的游戏都是日常物品量化的一个过程,无论是数数,匹配还是拔河,购物,都在用最常见的方式让孩子用眼睛感受数字,用实践理解数量。日常生活中,数字随处可见,车站指示牌,商场标价,超市购物小票,登机牌以及家庭住址楼牌号,家庭成员个数及生日,家里的物品数量等等,只要有心,数字随时学,随时用。家长需要做的仅仅是帮助孩子发现数字,协助孩子寻找数字间的规律,给孩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孩子学会思考,即可。

孩子的数学学习是渐进的过程,家长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每一次尝试,认可孩子的每一个进步,耐心等待孩子的“数学思维之树”开花结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