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生会数学”第五章—看图比大小的数学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我们每个人都是玩着游戏长大的,我们玩的游戏或多或少都会带着“地域特色”,“文化特色”以及“时代的烙印”。为什么每个人都喜欢玩游戏,因为游戏很好玩,会带给我们很多快乐和乐趣。游戏对学龄前的儿童又有什么意义呢?除了好玩,我想游戏还能给儿童提供一个心理安全的活动环境,让孩子在这个想象的世界,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通过假设或者幻想的形式满足自己的欲望,摆脱家长平日的束缚。如果家长能配合孩子一起玩游戏,参与到孩子的幻想中,孩子对游戏的理解和安全感都会得到提升,从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而孩子的思维能力也就是思考方式会决定孩子未来的发展。
孩子天生会数学第五章则是通过真实或虚构的游戏环境,强化孩子对数量的认识,建立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通过游戏中数量的不同角色体验,促进孩子对数字和数量的对应理解,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本章共13小节,我们共玩了89个小游戏,希望我的分享能帮助到更多为此所困的家长。
一,铅笔盒

按照书中的游戏规划,要求用10个铅笔盒完成。为了省事,我用白纸和彩色胶带自制了游戏材料,跟书中的“铅笔盒”的效果一样。

~~~~~~~游戏分割线~~~~~~~
材料:白纸,彩色胶带,玻璃扁珠,数字卡
基础活动:
1,让孩子拿起一枚玻璃扁珠放在数字1的空格里。
2,让孩子不断将玻璃扁珠放在对应数字的空格里,一边放,一边数,将数字1-5填满。
这个游戏对有基础的孩子来说非常简单,家长可以适当增加难度,比如让孩子自己摆放1-5的数字,并按规律(颜色)摆放1-5的玻璃扁珠,或者让孩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摆放数字,填满玻璃扁珠。
3,按照“十格阵”的规则,摆放6-10的数字。如果孩子不熟悉或者忘记了十格阵,家长可给与提示或帮助。
扩展与延伸:
1,打乱顺序
家长将玻璃扁珠的顺序打乱,重新摆放,让孩子根据玻璃扁珠数量摆放数字卡。家长可以一边问,一边让孩子摆放,尽量让孩子瞬间识数,不要数数。如果孩子摆放有误,可以点数核实。
2,平均分
家长可以让孩子找出6-10这些数字里能平均分的数字,并将玻璃扁珠按平均分的方式摆好。这样做可以帮助巩固孩子对平均分的理解,家长也可以顺便帮助孩子梳理可以平均分的数字的特点。
3,比5多几个?
利用摆好的玻璃扁珠引导孩子观察并提问,哪些数字比5多,分别多几个?
4,凑10
根据摆好的玻璃扁珠,让孩子找出哪两个数字在一起可以组成10,。(口述即可)
5,猜谜语
为了加强对关键数字5的理解,家长可以跟孩子猜谜语,比如,比5多3个的是几?它是奇数还是偶数?

总结: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将数字与数量结合起来,并熟练掌握10以内跟5有关的加法概念。

二,拼接楼梯

书中建议用10种不同颜色的积木搭建,我盘点了家中的乐高和积木,凑不够10种颜色,所以果断再次用了数学游戏神器—玻璃扁珠。

~~~~~~~游戏分割线~~~~~~~
材料:玻璃扁珠,白纸打印好100个方格(10*10),贴纸,古氏积木
基础活动:
1,让孩子在100个方格中依次按1-10的顺序摆放玻璃扁珠。
Tips:
A,在摆放前可以先让孩子数一数这张表格中一共有多少行,多少列,熟悉表格后有利于检视摆放的准确性
B,让孩子用一种颜色摆一个数字,尽量让颜色对比明显
2,让孩子观察摆好的楼梯形状,描述每一层楼梯之间相差几个数字?
扩展与延伸:
1,把楼梯立起来
家长将摆好玻璃扁珠的白纸旋转90度,使之竖起来摆放,让孩子观察楼梯发生了什么变化(楼梯的高矮,长短等)。
2,把楼梯倒过来
家长将摆好玻璃扁珠的白纸再次旋转90度,使之跟最早的楼梯(基础游戏1)形成倒立的感觉,让孩子观察楼梯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空白格的次序,楼梯的走势等)。
Tips:旋转的过程中,让孩子观察最高和最矮楼梯的颜色变化。
3,哪些是奇数楼梯,哪些是偶数楼梯
家长让孩子观察并指出哪些是奇数楼梯,哪些是偶数楼梯,并说出两个相邻偶数(奇数)楼梯之间相差几个数。
4,哪两个楼梯相加等于最高的楼梯?
让孩子观察楼梯,并指出哪两个楼梯相加等于最高的楼梯(即10),并指出有几对这样的组合?数字5应该跟谁相加?
5,用贴纸替换玻璃扁珠
根据上一个游戏的结果,让孩子用相同颜色的贴纸替换玻璃扁珠。即用相同颜色的贴纸展示凑10的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是再次巩固孩子对凑10的理解和记忆。
6,古氏积木和贴纸一一对应
让孩子将1-10的古氏积木和贴纸一一对应,数量必须保持一致,最好不要点数。
7,比古氏积木多1,少1
随机拿一根古氏积木,让孩子最快速度找出比这根积木多1,少1(多2,少2)的楼梯贴纸。
8,他们等于10吗?
随机挡住贴纸最下方的两个数字,让孩子看贴纸来判断,挡住的两个数字是几?相加是否等于10?

总结: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进一步巩固孩子对基数原则的掌握情况,能够理解数字与数量之间的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能加深对10以内数字的拆分与合并,加强孩子对数字的理解与排序,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发现不同。

三,数字磁砖

这个游戏需要红和蓝共55块的小磁砖。对于游戏教具,我一直秉持能按要求使用教具最好,若不能,也尽量找到符合要求的替代品。所以我用卡纸自制了3cm*3cm红和蓝的小卡片,家长也可以用正方体榉木代替。

~~~~~~~游戏分割线~~~~~~~
材料:3cm*3cm红蓝卡纸片,白纸,古氏积木
其中红色卡片30个,并依次用深色彩笔标上10个1,8个3,6个5,4个7,2个9;蓝色卡片25个,并依次用深色彩笔标上9个2,7个4,5个6,3个8,1个10。
基础活动:
1,让孩子通过数字给卡片分类。
在孩子分类的过程中,家长可以一边让孩子分类,一边让孩子思考,1有10个,2有9个,那3会有几个?以此类推。最好让孩子自己找出规律。
2,让孩子通过颜色给卡片分类。
在进行颜色分类的过程中,家长引导孩子观察卡片上的数字,找出分类规律,即奇偶数规律。
3,古氏积木和卡片的对应
书中的游戏教具是桌用木条,我采用了古氏积木,只要孩子理解一一对应的规则,用哪种教具,效果都是一样的。这个游戏的目的是让孩子能按照1,2,3,4的顺序放在对应数量的古氏积木上。即古氏积木的第一段表示卡片1,第二段表示2。只要孩子理解了这个规则,游戏就容易多了。
4,按次序核实,找规律
将卡片跟古氏积木(1-10)一一对应后,让孩子再按次序核实一遍,看看是否有遗漏,是否有错误。同时引导孩子观察,卡片的摆放规律和古氏积木的摆放规律有什么特点?
扩展与延伸:
1,卡片叠加找规律
让孩子核实有几个1,几个2?帮助孩子回忆跟起初分类游戏时,卡片数量是否一致?并让孩子在白纸上写好数字,放在对应的数字下面。
这个游戏若想培养孩子的空间思维,可将卡片换成榉木,乐高等可以叠加的材料,务必保证颜色的统一。
2,按数量摆卡片
让孩子将写好的数字卡片1-10按顺序排成一列,再根据数字的数量进行红蓝卡片的排序。简言之,就是将基础游戏3中的古氏积木换成数字卡片,让孩子依次排列卡片。再次检验孩子对基数原则的理解。
3,从多到少排序
打乱卡片,让孩子先思考,若按照数量多少排序,哪个数字排第一?排出来后是一个什么形状?这个游戏锻炼孩子的记忆力,观察力及空间抽象思维。
4,哪些数字相加等于10?
通过上述游戏的排序,观察,找规律等,孩子对10的排列组合会相对熟悉,若孩子喜欢,可以让孩子写出哪些数字组合等于10。也可以家长提前按一定的顺序写好算式,让孩子补充。
5,古氏积木与卡片玩加法
有了古氏积木和卡片对应的游戏基础,再让孩子进行加法组合练习就相对容易些,家长拿一块古氏积木,让孩子说出数字几,然后再找出可以组成这个数字的卡片。通常孩子会按照自己熟悉的组合找,若有遗漏,家长再给与引导和补充,并逐渐引导孩子按照1-10的顺序依次找组合。
6,红蓝卡片总和是多少?
家长可以让孩子猜猜看红蓝卡片一共有多少张,鼓励孩子回忆玩古氏积木时1+2+3+4+5+6+7+8+9+10等于多少,若孩子还记得结果,可以引导孩子如何用最快的方法得出55的结论。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探讨,是逐个点数,还是2个2个数,还是5个5个数,又或者10个10个数,这样反复操练几次,孩子对此结果印象非常深,也顺便加强了数数的能力。
若孩子年龄略大,会20甚至30以上的加减法,可以让孩子逐个加出每个数字的总和,也能找到规律。

总结:通过这个游戏,可以巩固孩子依次排列数字的能力,能通过叠加,判断出相邻数字间的多少关系,通过家长的引导与鼓励,帮助孩子学会观察数字,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数感。

四,用晾衣夹子夹盘子

顾名思义,这个游戏需要用晾衣夹子和纸盘,我用了燕尾夹,不过木质晾衣夹子效果最佳。

~~~~~~游戏分割线~~~~~~~
材料:夹子,纸盘,圆点贴纸,白纸(材料成品图如下)
游戏道具的准备工作略复杂,我分步骤描述。
1,将有颜色的圆点贴纸(我用圆形压花器和彩色压花纸自制的)沿着10个纸盘的边缘贴上,数量从1到10,不同的数字用不同颜色的圆点贴,这样便于后续的游戏拓展。即蓝,蓝粉,蓝粉黄,蓝粉黄绿。。。
2,将材料1中的圆点贴按照1-10的顺序贴在白纸上,每个数字贴一个圆点贴即可。(不明白的可往后看,后续有游戏介绍)
3,55个燕尾夹(晾衣夹子),在正面标上数字,分别从1到10,具体数量为10个1,9个2,8个3,以此类推。因为我用了燕尾夹,用记号笔写数字会“隐形”,所以我将圆点贴剪成两个半圆,刚好够贴在燕尾夹上,并写好了数字。在这个过程中,我一边准备,一边让恬恬数有几个1,几个2,猜一猜有几个3,几个4等。让孩子一边参与,一边思考。
基础活动:
1,让孩子对彩色圆点盘排序
打乱圆点盘,然后让孩子按圆点盘的数量顺序排列。我要求恬恬拿起一个圆点盘,不通过点数就能说出有几个圆点,然后给该圆点盘找到合适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她对10个圆点盘的整体摆放有提前规划,做到心中有数。至于圆点盘摆放的形状可以让孩子自己规划,也可以由家长指定等。(我们在地垫上摆了一个三角形,我忘记拍照了,便于游戏,后来转战方桌)
孩子排好序后,可以将对应的数字写在纸盘中间的贴纸上。
2,让孩子用夹子上的数字匹配圆点盘
在玩这个游戏之前,可以先问孩子几个问题:
1)10个圆点盘中,哪个颜色的圆点最多?有几个?哪个颜色最少,有几个?
2)10个圆点盘,所有的圆点排列有没有规律?
3)这些燕尾夹中,如果按照数字一一跟圆点盘对应的话,你认为哪个数字的燕尾夹最多?为什么?
无论孩子回答的对与错,都暂不答复,让孩子带着问题,按照燕尾夹的数字,按1-10的顺序一一放在圆点盘上(也可以夹,我们手部力量不够,很难夹住,所以改为放)。在这个过程中,恬恬找1-4这几个数字的燕尾夹花费了很长时间,但从5开始,恬恬表示很好找了,很快就完成了游戏要求。如果你的孩子也有这样的反馈,家长可顺势问孩子为什么。
完成游戏要求后,可以再带着孩子回顾刚才的问题,答案显而易见。
扩展与延伸:
1,神秘包摸夹子
将若干夹子放进神秘包,让孩子伸手进去摸,通过手的感知来清点数量。确定数量后,将夹子全部拿出放在对应的圆点盘上(圆点盘中间有数字),再清点核实,是否有误。家长跟孩子可以轮流玩,以此来看看谁的手感更好一些。
2,各色圆点有几个
将圆点盘按顺序排列好,拿出之前准备好的贴有圆点的白纸,让孩子根据圆点盘中的彩色圆点数量,在对应的圆点上写上对应的数字及其数量。写完后,家长引导孩子寻找规律。
3,奇偶数圆点盘分类
奇偶数的游戏我们玩了很多了,这个按奇偶数圆点进行分类的游戏难度也不大,家长若想增大难度,可将中间的数字卡去掉,让孩子凭数感做出判断。
4,燕尾夹上的数字贴纸玩拆分
游戏进入尾声,可以考虑将燕尾夹上的数字贴纸撕掉了。在撕的过程中,我突发奇想,让孩子一边撕,一边将相同的数字贴在一起,贴成她喜欢的格式,但数字必须按1-10的顺序贴。
贴好后,我让恬恬立即目测每个数字共有几个,并用分割线画出她的拆分思路。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对数字拆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家长也可以观察孩子对数字拆分的熟练程度和拆分习惯,以便在以后的练习中查缺补漏。
5,10的拆分
10以内加法中最重要的一项是10的拆分,很多孩子能迅速掌握5以内的拆分,但10以内拆分却需要很长时间。根本原因在于孩子的数感还需要进一步磨练。今天我选了10这个数字,让恬恬根据记忆和理解,将10的拆分算式按顺序写下来。找到了规律,也熟知10的拆分方法,这个算式写起来就非常容易了。游戏中偶尔穿插一些孩子擅长的游戏,对孩子自信心的提升大有益处。
6,换一种方式学习瞬间识数
我将圆点盘上的彩色圆点按照每行3个的方式贴在了白纸上,每个数字独立成块,然后让恬恬目测有几个圆形贴。这其实也是培养数感的一种方式,让孩子熟悉3的倍数,能瞬间识的有几个3。家长也可以做成4的倍数,5的倍数等,根据自己孩子的能力做相应调整。

总结: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从任何数字都能开始按照次序数数,能够将数字和数量对应起来,也能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及手部精细动作,一举多得,不妨一试!

五,图片分类

分类游戏是我个人特别喜欢的游戏类型,分类游戏可以有效提升孩子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分类游戏玩的好,可以让孩子思维缜密,做事细心,思虑周全。所以,分类游戏应当多多益善。

~~~~~~~游戏分割线~~~~~~~
材料:自制卡片(1-10不同数量不同种类的图片),笔
基础游戏:
1,将卡片按图片类型分类
我打印的这套卡片原图是彩色的,为了游戏效果,我打印成黑白的了。每个数字共有4个类型,分别是数字,物品,圆点及英文单词。
我让孩子按照每个数字的图片类型进行分类。让她分类的同时熟悉每个卡片的数量及类型。
2,将卡片按数量分类并排序
熟悉了卡片后,让孩子再按照数量进行分类,就相对容易一些。不过这里也有一个小问题,我们在游玩中,我并没有提示孩子,这么多卡片应该怎么分。但我提了一个要求,卡片分类必须看着整齐舒适。
在这样的原则基础上,恬恬决定一个类型一个类型的按数量排序。即第一轮先排数字卡片,第二轮排物品卡片,第三轮排圆点卡片,最后排英文单词卡片。
这个过程中,我认为恬恬做的还不错,至少面对纷繁复杂的卡片,没有手忙脚乱,而是先确定分类方案,再具体实施。逻辑性也不错,最终也达到了整齐舒适的要求。
当然,如果家长没有强迫症,也可以让孩子逐一将打乱的卡片分类,这样速度也许会慢一些,但能提升孩子的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
最终孩子要如何玩这个游戏,家长自己斟酌吧。
扩展与延伸:
1,不同种类卡片排序
我让恬恬将第二章第十三小节的“比大小”游戏中(“孩子天生会数学”之比大小)的自制卡片再次进行排序,根据基础游戏2中的英文单词提示来排序。这款道具被二次利用,既环保,又能巩固基础知识,非常实用。
我又拿出桌游的卡片,让恬恬进行排序。这对她来说,似乎也没难度。
做了这么多各种不同卡片的排序,无非就是想提高孩子对图片数量的判断能力,提升数感。看到10以内的图片,能做到脱口而出数量是多少,就足够了。
上述卡片,我都特意少拿了一张,让恬恬在排序前先目测,少了数字几的卡片,通过排序来验证她目测的结果是否准确。我的这点小心机,孩子很享受。
2,比大小
我将黑白卡片打乱顺序,平均分成2份,我跟恬恬一人一份,然后通过卡片数量来比大小。这其实是一个玩过很多遍的游戏,小孩子总喜欢用最大的牌去管制对方,当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强大。我在比大小的过程中,尝试教恬恬用“田忌赛马”的方式赢得更多,她似乎有一点点开窍,还需多玩多练。
3,孩子自己分牌比大小
上轮结束后,我让恬恬把卡片打乱顺序,重新分卡。给她提了一个问题:想一想,怎么分卡可以做到自己全赢,对方全输?
恬恬不假思索就将她认为最小的卡片都分给了我,自己留的都是较大的卡片。第一次分配完毕后,她清点了双方的卡片,发现数量不对等。于是又将自己那一堆较多的卡片中最小的几张卡片再分配给我,然后再次核对双方卡片数量。这一次双方卡片一样多了。
我没有急于玩游戏,让恬恬观察自己手中的卡片,最小的数字是几?最大的数字是几?猜一猜妈妈手中最小的数字是几?最大的数字是几?
观察结束后,我们继续玩游戏。恬恬终于弄明白一件事:1-10数字卡片比大小,必胜的要诀是给对方前5个数,这样无论对方出什么数字的卡片,她都必胜。
4,凑10
借用数字卡片,我们玩了凑10的游戏,这对恬恬来说也不是难事,很快就能搞定。
不过游戏结束后,我让她观察图片,说一说奇偶数相加的规律(教孩子弄懂奇偶数,只需这3步),当做对奇偶数知识点的巩固吧。
5,10的拆分之至少拆一个奇数
自从恬恬对10以内加减法有点开窍后,我经常跟她玩10以内数字拆分的游戏。这次让她把黑白卡片中物品类图片进行拆分,拆分要求是拆分的数字中至少有一个是奇数。
这样玩的目的是想让她打破10以内数字的惯性思维,拆来拆去都是她最擅长的组合,这对数感的培养不利。多一些维度的拆分,就势必会让她多一些思考。
6,10的拆分之至少拆一个偶数
黑白卡片就剩下圆点图未做拆分,这次让恬恬拆分圆点图,拆分数字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
同游戏5的目的一样,拓宽孩子的拆分思路,让拆分变得更有趣,更灵活,还能也能提升瞬间识数的能力。一举三得,非常有趣的游戏。

总结: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学会多维度的分类,拓宽孩子的思维,提升孩子对数字的敏感度。有兴趣的你可以一试。

六,是多,是少,还是相同2

这是一个关于比较的游戏,在玩本书“是多,是少,还是相同1”时,因为认知有限,我没有采用书中附录的图片,而是用了更适合她年龄段的图片,现在孩子4岁多了,能理解事物的相对性,以及参照物的意义,所以今天的游戏我自制了附录中的图片。

~~~~~~~游戏分割线~~~~~~~
材料:20个空杯,每个杯中放入1-10不同数量的物品,数字卡
我准备好空杯和小物品后,就让恬恬自己将小物品摆放在杯中,数字控制在1-10,可以重复。她很喜欢参与游戏设计的过程,这样也能提高对游戏的兴趣。
基础活动:
1,让孩子熟悉卡片
在玩游戏前,我跟孩子详细讲解了三张图片的意义,以及什么是参照物,为什么要采用参照物。这一点,家长可以视自己孩子的情况,酌情处理。
孩子明白了卡片的意义,就可以按照家长的要求进行排序了,从少到多,从多到少均可。
2,选定数字(参照物),摆放杯子
从数字卡中随意抽取一张数字,作为参照物,放在表示相同的卡片上,让孩子将装有不同数量物品的杯子摆放在对应的多,少,相同三张卡片上。
举例来说,我们第一次选择了数字5,将其摆放在相同的卡片上。让孩子思考,多的图片上应该摆放什么数量范围的杯子?少的图片上又包含哪些数量的杯子?
如果孩子不理解,家长可以稍作提示,即相同的卡片上表示5,也就意味着参照物是5,我们的比较标准是5,这样孩子就很容易理解比5多,或者比5少了的含义了。
可以多选几个数字多玩几次,提高孩子对相对性数量的理解。
扩展与延伸:
1,猜数字
家长随意抽取一张数字卡,让孩子猜,这是数字几?根据孩子的答案来给出想要的卡片提示,即多,少,还是相同。每轮3次机会,3次仍猜不出正确数字的,即为输。
家长跟孩子可以反复交替玩这个游戏,让孩子不断重复的感受数字之间的关系。
这个游戏我全程一直陪玩,没拍照片,大家自行脑补吧。
2,用符号比大小
我们在“摩比爱数学”中学到过大于号,小于号这些数学符号,所以这个游戏借用这些数字符号,让孩子来找出符号要求的杯子。
家长随意选一个装有物品的杯子,让孩子目测有几个,然后根据数字符号来找出相应的杯子。
在玩这个游戏过程中,我们刚好遇到了找不到相同的情况,于是我就让孩子通过加法组合的形式完成匹配,顺便还能玩加法,效果翻倍。
3,数字比大小
熟悉了10以内多,少,相同比较后,我将数字范围扩大到了100,想借助百数板来巩固数字之间的比较。当然,也可以从11-20,到30这样拾级而上。
我们采用比大或比小的方法来论输赢。即我随意出个数字,要求对方找出比我大的数字,恬恬能准确找出就算她赢,反之,也可以找比我小的数字。
为了增加趣味性和竞技性,我们采用了谁赢就得一个印章的方式,结果我输的惨不忍睹。
4,易混淆数字比大小
我选了一些恬恬经常会判断错误的数字,比如86,68谁大谁小?让孩子理解大小的意义,再增加难度,将数字增加到3个,4个,5个等。
这样做数字比较的意义在于让孩子理解两位数的概念,明白十位,个位代表的含义(这些我在孩子做排序时都跟孩子做了讲解和说明),也知晓该如何判断两个两位数的大小。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这些易混淆的数字。

总结: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学习相对数量的比较,能够对数量的多少有相对性的感觉。

七,给数字和数量搭桥

顾名思义,这个游戏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将物品的数量和数字相对应,从而理解“这是几个”的问题。

~~~~~~~游戏分割线~~~~~~~
材料:书中建议用扑克牌和图片卡,我用桌游“数字恐龙”代替,考虑到“数字恐龙”只有1-10的数字,我另外自制了11-20的数字卡和点卡,详见下文。
基础活动:
1,让孩子熟悉游戏卡片并排序
这款“数字恐龙”我们玩过很多次,孩子对卡片也比较熟悉。不过按照我们玩游戏的惯例,玩游戏前我都会让孩子熟悉游戏道具,这样便于后续游戏的进行及拓展,家长也可以很好的观察孩子的思辨能力,不会因为不熟悉道具而中断思考。
“数字恐龙”桌游,共有1-10数字卡及图片卡各一张,另有5张恐龙卡及木恐龙一个。
2,1-10数字和数量的搭桥匹配
将“数字恐龙”所有卡片背面朝上,双方轮流翻卡片,每次翻两张,数字跟图片数量匹配一致,即木恐龙去你家,直至所有卡片翻完。木恐龙在谁家,谁就赢得一张恐龙卡片,最终谁的恐龙卡片多,谁获胜。
这个游戏也很考验孩子的记忆能力,当翻出的卡片不能匹配时,卡片需要重新背朝上摆回去,下次翻到与之能匹配的卡片时,就可以根据记忆来寻找对应的卡片了。
年龄小的孩子可以先玩数字1-5,逐渐增加难度。
扩展与延伸:
1,让孩子熟悉11-20的自制卡片并排序
我用卡纸自制了一套11-20的数字和点卡,共20张。点卡的分布是根据恬恬的接受能力设计的,目的是希望熟悉的数字能一眼看出(比如11,12,16,20等),不熟悉的数字能通过10的拆分来识别。不过我不得不承认,像7+8,9+8这种的组合,对孩子而言难度不小。
在熟悉卡片的过程中,让孩子顺便完成排序,也能增强孩子对数字的敏感度。
2,11-20数字和数量的搭桥匹配
同1-10的游戏规则类似,同样将卡片背面朝上,双方轮流翻卡片,每次翻两张,若数字和数量匹配,则这一对卡片归自己。直至所有的卡片配对完毕,谁手中赢得的卡片多,即为赢。
这个看起来只是将数字扩大到20的游戏,难度却不小。点卡排列没有明显的规律,导致孩子需要不断的点数或拆分组合来确认数量,方能确保数字和数量匹配。不过这样玩的好处是:在不断的重复中,孩子的拆分能力有显著提高,能很迅速拆分组合,从而提高数数的效率。
3,猜猜还剩几?
在翻卡片的过程中,每匹配成功一对,我都会问孩子:还有哪些数字没有匹配成功?还剩哪些奇数没有匹配?还有哪些偶数没有匹配?让孩子做到心中有数,也能提高匹配的效率。
4,猜猜还剩几对?
在剩下3对尚未匹配成功的时候,我引导孩子思考:还剩几对卡片没有匹配?都有哪些数字?6张卡片可否平分?平分后一半是多少?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但凡没有匹配的卡片,数量总和均为偶数。
5,比大小
我们抛开数字卡,用10张点卡玩比大小的游戏。我整理好点卡,让孩子平均分配给我们两个人,分之前先思考每个人几张,分完后再核对是否正确。
这个游戏玩法比较简单,双方轮流出点卡,谁的点数大卡片即归谁。出点卡的方式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经过思考后选择的。
6,规则的数字与数量匹配
恬恬在玩11-20的不规则卡片时,发现有些排列相近的卡片可以当做加法来玩,比如12+1=13,12+4=16,她是以排列规律的12为基础做了相应的加法。这个想法给了我灵感,我做了一套类似十格阵的11-20的卡片。
起初恬恬看到这密密麻麻的卡片有点畏难情绪,觉得点太多不想数。我让她仔细观察,寻找规律。很快她发现原来卡片上黑点的数量是固定的,都是10,只需要数每张卡片上红色的点即可。
发现了卡片的规律,做数量排序就很轻松了,也能轻而易举的完成数字卡的匹配。
7,点卡与点卡的数量匹配1
仍是游戏6中排列规则的点卡,我让恬恬用不规则的点卡进行匹配。因为前面玩过几个游戏,所以对卡片已经很熟悉了,玩起来也较之前容易的多。
8,点卡与点卡的数量匹配2
同游戏7一样,不过这次加大了难度,将卡片背面朝上,通过翻卡片的形式来进行数量匹配。当游戏增加了趣味性,孩子根本不会拒绝,迫不及待的跃跃欲试。

总结: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将数量和数字联系起来,数字7不再是一个数字,而是代表7个物品,同样7个物品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打通了数字和数量的桥梁,孩子对数字的理解也变得有意义,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

八,宾果卡

宾果游戏来自国外Bingo游戏,即玩者均持有一张数字卡,第一个凑齐庄家喊出的全部或一组数字者胜出。Bingo游戏玩法众多,比较常见的是美式Bingo,在5*5的格子中,在竖直、水平或对角线上占据五个方块,每条竖列上方都有单词BINGO中的一个字母即为获胜。

我们今天玩的宾果卡游戏采用了5*5的格子,格子上有不同数量的圆点,让孩子根据指定的数字来匹配对应的圆点,简言之,其实也是一个数与量的匹配对应游戏。
~~~~~~~游戏分割线~~~~~~~
材料:宾果卡,数字卡,不同数量的图片卡,即时贴,彩纸
基础活动:
1,让孩子熟悉宾果卡
我自制了一张5*5的宾果卡,数量为2-12不等。这张宾果卡上的圆点有规则排列的,也有不规则排列的,目的是让孩子熟悉各种排列组合。
恬恬拿到宾果卡后就开始写对应的数字,这对她来说已不是什么难事。略微有点难度的,她会自己画出拆分规则,一方面验证自己的判断结果,另一方面她也尝试不同的拆分组合。
写完所有的数字后,我让她目测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字,出现次数最少的数字,最大的数字以及最小的数字,这样做也为了提升她的数感。
2,数与量的对应
我重新制作了一张宾果卡,结合图片卡玩数与量对应的游戏。我采用了“数字恐龙”中的图片卡,背面朝上,让孩子随机抽取图片卡,然后在宾果卡上找出与图片卡数量一致的格子。
因为我自制的宾果卡中数量会有重复,所以孩子每选一张图片卡匹配时,我都会让孩子确认一次,有没有遗漏,培养孩子自己检查的习惯。
如果孩子对两种卡片都不熟悉,可能需要耗费一些时间,家长切莫心急,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去匹配。如果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将数量控制在5以内,视情况自行增减。
如果想降低难度,可以用数字卡代替图片卡,或者家长采用叫号的形式,播报需要孩子寻找的数字。总之,形式可灵活多变,只需选择孩子喜欢的方式即可。
扩展与延伸:
1,帮算式寻找答案
我在即时贴上写了一些加法算式,让孩子根据算式的结果在宾果卡中寻找正确的答案,并贴在对应的格子里。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自行安排算式的难度。
恬恬非常喜欢玩这个游戏,她很享受可以迅速找出答案的成就感。也因为我给她提供的加法算式都比较简单,她也越来越自信,逐渐克服了对加法的恐惧。
另外,我根据宾果卡的圆点分布情况,做了几张连加的算式,让恬恬尝试计算并寻找答案,她也玩的不亦乐乎,有兴趣的家长也可以试试。
2,让孩子自己写算式
扩展游戏1玩完后,考虑到恬恬喜欢自己“设计”游戏,我特意留了几个格子没有写出算式,我让她按照结果自己写计算公式,同时鼓励她写出多种计算公式(即拆分方法)。
为了让孩子的数字拆分有一个扎实的基本功,老母亲我也是煞费苦心,变着花样的让她练习拆分,组合。
3,行与列的对应
我打印了一张空白的bingo卡,用两种颜色的彩纸分别写上行与列的交叉组合以及数字,让孩子随机抽取一张字母数字组合卡,再抽一张数字卡,然后将对应的结果填写在空白的bingo卡中。
这个看起来有点“无聊”的小游戏,孩子却玩的不肯停下来。在玩的过程中我也不断的调整游戏规则,进行引导式提问。另外,将数字改成汉字,单词等都可以,任何形式都可以玩。
为了增加难度,我尝试将数字换成加法算式,孩子也非常喜欢。适当给孩子一些挑战,也能促进孩子更快的成长。

总结:通过这个游戏,孩子能进一步进行数与量的匹配,扎实数字基本功,提升目测能力及数量的组合拆分能力。

九,神秘包的数字1

本书第二章首次出现了“神秘包”游戏(“孩子天生会数学”之神秘包),旨在让孩子通过视觉来感知数量的变化,用触觉去验证变化的过程。而本次的神秘包游戏则是进一步利用触觉去感知数量,并找到对应的数字与之匹配,对触觉和数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游戏分割线~~~~~~~
材料:神秘包,小物品(神秘包里能装得下的任何安全物品均可,切勿用会伤手的小物品),数字卡(扑克牌或者点卡牌均可)
基础活动:
1,寻找缺失的数字卡
我打乱了1-10数字的顺序,随机抽走了一张,让恬恬清点数字卡,然后找出缺失的数字卡。玩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孩子对数字的敏感度,为数独游戏奠定基础。恬恬把所有数字卡清点一次后,找不到缺失的数字卡,随后她将数字卡排序,结果很容易找到了缺失的卡片。
2,用手感知数量
我将若干个小绒球放进了神秘包,让恬恬伸手进去感知数量。与其说“感知”,不如说“点数”,恬恬是通过一个一个点数的方式来确定最终的数量,然后找到对应数字卡,再进行清点核对。
扩展与延伸:
1,不同物品的数量感知
我先后换了好几样小物品,数量随机选,没有特定规律。家长可以选择不同材质,不同大小的小物品让孩子去感知,可以是软的,硬的,长的,短的,细的,粗的等,看看孩子对哪些物品的感知能力更强一些。
2,还有哪些数量没感知
因为在准备工作中,我让恬恬清点了数字卡1-10,所以随着一次次的触摸感知,有些数字卡尚未用到,每玩一次,我都会提问:还有哪些数字卡没有玩?还可以触摸感知哪些数量?一次次的提问和引导,也是提高孩子对数字的敏感度。
在这里顺便分享一个小插曲,我们在玩该游戏时,恬恬问我:妈妈,我能摸出积木是什么颜色吗?我发问她:识别颜色应该用五种感觉中的哪一种?她想了想,哦,只能用视觉去感知颜色。想到了这点,她也就不再纠结每次摸出的小物品时,只能说出数量而无法说出颜色这个点了。我又追问:那哪些情况下可以用触觉呢?恬恬说:妈妈你不记得了吗?上次你说我眼角有掉落的眼睫毛,要帮我弄,我告诉你,我可以用触觉感觉到,不需要妈妈帮忙,这就可以用触觉啊。我竟一时语噻。。。

其实,我们在玩数学游戏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一些科学常识,如果孩子产生了疑问,家长可以顺势做一些拓展,让“枯燥”的数学游戏变得丰富多彩。

十,神秘包的数字2

材料:神秘包,小物品(神秘包里能装得下的任何安全物品均可,切勿用会伤手的小物品),数字卡(我们用了带磁性的冰箱贴,只要背面没有数字或提示数量的卡片均可),十格阵

基础活动:
1,数字卡与神秘包物品匹配
将数字背面朝上放在桌上,神秘包中放若干小物品。让孩子随机翻开一张数字卡,然后在神秘包中用手去触摸并取出想要数量的小物品。最后清点核对,看数量是否匹配。
2,这是一种限定条件的感知数量,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调整数字卡。
扩展与延伸:
1,感知数量,寻找数字卡
跟基础游戏相反,这次让孩子先从神秘包中感知数量,然后找到对应的数字卡(同基础游戏一样,数字卡背面朝上)。这个游戏不仅锻炼孩子数量匹配能力,还锻炼记忆力。我每轮只允许她最多翻3次,若超过3次都没找到合适的数字卡,视为输。有兴趣的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竞技,增加趣味性。
2,比比谁找的又快又准
准备两个神秘包,家长跟孩子一人往一个神秘包里投放若干小物品,然后交换神秘包(即孩子用妈妈放的神秘包,妈妈反之),伸手触摸感知数量,两个人比赛,看谁找的又快又准。
找到后,也可以顺便玩个比大小游戏,看看谁的数字大,大多少。
3,凑10
我先在神秘包中随机放一些小物品,让孩子触摸感知数量,然后找到与该数量能凑10的数字卡。
总是枯燥的感知数量,花样再多,孩子都会觉得枯燥,不如换种思路,给孩子一个思考的过程,这样的趣味性孩子可能会更喜欢。
4,两种物品的触摸感知
我在神秘包中放了两种不同的小物品,让孩子触摸感知数量。通常孩子会先数一种类型的数量,再数另一种,然后相加得出结果。这其实也是在玩加法游戏。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控制小物品的数量。
5,20以内的触摸感知
前面玩的都是10以内的触摸感知,我再次加大难度,将小物品的数量调整到了20以内,想看看孩子的能力。果不其然,对孩子来说还是很有难度,因为她一只手抓不下,很容易数错。
这时候我用了十格阵的方式,让孩子来清点数量。第三章我分享过我们玩过的十格阵游戏(“孩子天生会数学”之十格阵),今天算是十格阵的延伸。
用两个十格阵来清点20以内的数,就容易多了。在玩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孩子尝试分两次将小物品拿出,并放在十格阵上。变相的让她尝试20以内加法的计算(即先凑10,然后再加),孩子像发现了新大陆,觉得自己学会了20以内加法,飘飘然了。

总结:神秘包里的数字1-2都是通过触觉去感知数量的多少及变化,将数量与数字想对应,透彻理解抽象数字,是非常好的数感游戏。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家长跟孩子一起玩,你一定会有收获。

十一,喂养松鼠

从游戏名称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略带童趣的数学游戏。作者在文末也做了提示,不必局限于松鼠这一种动物,可以随季节进行灵活调整。我结合家中的材料,仍然选择了松鼠,图片也来自书后附录10。

~~~~~~~游戏分割线~~~~~~~
材料:打印松鼠图片并涂色,纸盒(小纸盒,牛奶盒均可),毛绒球(充当坚果),数字卡(扑克牌或者点卡牌均可),白纸,彩笔
将松鼠图片的嘴部剪开形成一个较大的洞,然后将其粘贴在小纸盒上,纸盒底部最好能打开,方便游戏。
基础活动:
1,根据图片卡喂养松鼠
我用数字恐龙的图片卡作为游戏的数字卡(简言之就是用图片代替数字),背面朝上,随机抽取一张图片卡,根据卡片数量给松鼠喂相同数量的坚果(绒球)。
2,根据数字卡喂养松鼠
由于数字恐龙只有1-10的图片卡,所以11-20的卡片我用了数字卡,同游戏1一样,根据卡片数量给松鼠喂养相同数量的坚果(绒球)。
扩展与延伸:
1,喂养不同口味的坚果
所谓的口味其实就是坚果(绒球)的颜色,我们假装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口味的坚果,我设定一些口味需求,让孩子根据口味来喂养松鼠,最终让孩子计算出喂养的坚果总数。
对于口味的设定,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自行设置,不必完全参考我的标准。而且最好在孩子喂养结束后,让孩子思考并计算喂养总数。
这个游戏其实是按颜色给松鼠喂养,但我们将颜色“拟人化”,变成不同味道的坚果,无形中就增添了游戏的趣味性,也能提高孩子的游戏参与度与配合度。
2,松鼠一天吃多少
动物跟人一样,也需要一日三餐,所以我们按照一天的三餐习惯给松鼠喂养。每餐的食量也是由我提前设定好,孩子只需要按照喂养清单喂养即可。
恬恬在玩这个游戏时,怕有错漏,每喂一餐,就会在对应的食量后打勾,既能保证数量的准确性,也能确保无重复缺漏。最终通过目测或者凑10来计算一日的餐量合计。
记录了3天的餐量后,可以让孩子找出吃的最少或最多的一天,如果想顺便锻炼语言能力和想象力,可以让孩子思考并描述为什么某一天吃的太多,某一天吃的太少。
3,松鼠只想吃去10个
看题目就能猜到我们在玩什么游戏,没错,就是凑10。家长可随机抽一张10以内的数字卡,并给松鼠喂养对应数量的坚果(绒球)。然后让孩子再补充喂养一些坚果(绒球),确保松鼠吃到10个坚果(绒球)。
这个游戏家长和孩子可以轮流随机制定松鼠的目标值。家长只需要在孩子能力范围内略微增加点难度即可。
4,我们喂的一样多
这个游戏同样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玩,家长可以抽取一张10以内的数字卡,并给松鼠喂养相同数量的坚果(绒球)。要求孩子喂养跟家长数量一样多的坚果(绒球)。最终,让孩子计算出喂养坚果(绒球)的总量。
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熟练掌握20以内的均分,孩子计算完毕后,同孩子一起将盒中的绒球倒出来,检验孩子计算的准确性。
如果孩子并不能准确计算,可以让孩子自行摆放绒球,通过不同的摆放形式理解计算结果。
5,一个大坚果等于3个小坚果
为了照顾到不同松鼠的饮食需求,我们假设三个小坚果的能量等同于一个大坚果的能量,然后设定一些条件,让孩子根据条件去喂养松鼠,并将最终的结果转化成大坚果的数量。
这个游戏是为等量代换奠定基础,让孩子理解等量代换的意义。

总结:看似简单的喂养游戏,但随着条件的变化,孩子一直觉得在喂养一个又一个新的松鼠,也不断的提醒自己,要像松鼠一样不挑食,好好吃饭。是不是很有趣?你想不想试一试呢?

十二,地面十格阵

本书第三章首次提到了“十格阵”游戏,用来理解5和10的相对数量关系。本节“地面十格阵”将十格阵呈现在地面,让孩子用身体去感知十格阵,理解数字的意义,非常适合5以上,10以内数量关系容易混淆的孩子玩。

~~~~~~~游戏分割线~~~~~~~
材料:毛根(彩色胶带,绳子均可),胶带,骰子,白纸,玻璃扁珠
家长根据现有的材料在地面贴出或画出一个十格阵,每个格子边长控制在20cm左右,视实际情况自行调整。
基础活动:
1,数字卡与十格阵匹配
这次我用了只有一个数字的数字卡,让孩子自己挑选出1—10的数字,让她自己考虑数字10该如何表示。在挑选数字的过程中,尽可能让孩子不要按顺序挑选,从而培养孩子对1—10的数感。
挑选好数字后,让孩子将数字卡按照十格阵的计数规则放在对应的方格中(家长可以在起始处设置一个标记)。
2,我说数字你来找
书中建议用抽数字卡的形式让两个孩子一起玩这个游戏。由于我设置的地面十格阵边长较长,格子间距较大。所以我没有采用抽数字卡的方式,而是由家长口述数字,让孩子用四肢去填充对应的数字格。这样就可以将数字控制在孩子可操作的范围。
看看我们玩的这几张图,你能猜出都包含了哪些数字吗?
恬恬非常喜欢玩这个游戏,并且很喜欢跟我轮流玩,尤其喜欢故意选择一些距离较远的数字,让我努力(chili)完成,比如1和10这样的组合。
扩展与延伸:
1,掷骰子,玩转十格阵
家长掷骰子(圆点骰子或数字骰子均可),让孩子根据骰子显示的数字,最快速度找到对应的格子。由于我家都是6面骰子,所以最大数字不会超过6,如果家里有多面骰,可以试试10以内的数。

2,掷骰子,算算走到几?

同样是掷6面骰子,第一次让孩子根据骰子显示的数字找到对应的格子,接着继续掷骰子,让孩子将两次骰子数相加,算一算等于几?然后找到对应的数字格,速度越快越好。
3,隐形的十格阵
准备一张白纸和10个玻璃扁珠,假装十格阵被隐形了,现在需要孩子根据家长提供的数字,再现完整的十格阵。(一开始家长可以先设定好数字1或10的位置,给孩子提供一个玻璃扁珠摆放位置的参考)这个游戏我拍摄了视频,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去我的微博浏览。
孩子若能做到心中有个隐形的十格阵,那恭喜你,孩子已完全掌握了十格阵的要领,你可以跟孩子玩20以内(2个十格阵)的游戏啦。

总结:通过该游戏,能强化孩子对5这个里程碑数字的理解与认识,能熟练掌握10以内数字的数量关系。

十三,手工数字艺术

第五章中的最后一个游戏“手工数字艺术”。该游戏结合第五章的游戏活动特点,让孩子在体验数字游戏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数字中蕴含的艺术,是一个可以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活动。

既然是创造类游戏,所以我认为游戏形式不必局限于书中的示例,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游戏分割线~~~~~~~
材料:白纸,彩笔
基础活动:
用数字创作动物
我用黑笔在白纸上依次写好1-10的数字,让孩子根据数字“创造”出一个新的动物。这是一个非常开放的游戏,孩子可以天马行空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没有对错之分,只有你敢不敢想,能不能想到。其实孩子创作的过程中,也会遇到瓶颈,这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孩子共同完成创作,让孩子感受到数字带来的无限可能,体会到数字的艺术,那么游戏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扩展与延伸:
寻找跟数字有关的事物
设计这个游戏的初衷是希望孩子能发现万事万物之间的数字规律,通过发散思维来感受数字和数量的关系。所以我跟孩子反反复复的强调游戏规则,因为我发现孩子起初会理解成只需要找出几个的某些东西即可,而非该事物本身就具备数字几的特征。经过我不断的举例说明,孩子终于理解了游戏规则。最终,在我们俩共同思考和分析下,有了如下的结论。
我很高兴能跟孩子有这样的游戏体验,在跟孩子一起游戏的过程中,我能观察到孩子的思维模式,能通过正面的引导让孩子的思维方式更具有成长性,而非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同样的游戏,家长的引导方式不同,孩子的游戏体验也大不相同。

总结:通过该游戏,让孩子能体会到数字中蕴含的艺术,增强孩子对艺术的理解,理解并能创造自己的想法。

以上就是《孩子天生会数学》第五章的全部陪玩游戏,我坚信游戏能为孩子提供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也能让孩子在探索中学会思考。我希望我的点滴经验能带给家长更多的灵感,让游戏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