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方言把“结亲”叫“葛亲”,据说是取瓜葛之意 2024-05-12 04:40:51 如果两个胶东人在一起聊天,那么,对话中常会出现这样的片段:“某某和某某ga亲了。”笔者小时候也多次听到这样的话语,虽然从前后语境中可以推测出“ga 亲”是“结亲”、“联姻”的意思,但并不知道“ga”具体是哪个字,为什么要用这个字来形容结亲?起初,笔者一度以为是“割”(在胶东方言中的发音也是ga),甚至联想到了“剪彩”的概念。但转念一想,结亲是两家合一,用“割”这个字就有点大煞风景了,显然不太可能。那到底是哪个字呢?几十年过去了,一直到前几天才算找到了比较满意的答案。在阅读民国版《牟平县志》的时候,看到县志里在解释方言时说:“一家中,老者称尊长,家长称当家的,少者称年轻的,戚属中无论姻亲表亲,统称之曰亲戚,结亲统曰葛亲。”县志用的字是“葛”,在胶东方言中,“葛”不管是用作姓氏,还是用作“葛根”一类的词汇,都读作“ga”。 读音符合,在含义方面,《牟平县志》又做了一番解释。志称:“取瓜葛之意。”“瓜葛”在现代汉语中可能多用作中性偏贬义的语境,但在文言当中,其实就是瓜蔓葛藤绵延相连的意思。古籍《埤雅》记载:“瓜葛皆延蔓相及,故屬之綿遠者取譬瓜葛。”这很好理解,瓜和葛都是藤蔓植物,即便是相隔很远的两棵,长着长着也有可能连在一起。这种现象与两家之间互相联姻很相似,因此方言就取引申含义而称“结亲”为“葛亲”。类似的词汇还有“并蒂莲花”,这也常用来形成百年好合、永结同心。只不过,并蒂莲花更文雅,而“葛亲”更多是口头上的说法。 当然了,“葛亲”不仅是在胶东半岛东部的牟平这样用,笔者打听了莱州和平度的朋友,那边也这样说。举一反三。知道了“葛亲”的写法和含义之后,另一个胶东方言词汇“ga hu”,也就好理解了。“ga hu”,现在一般用“噶胡”这两个字代替,这是因为在普通话中,葛读作“ge”,而嘎读作“ga”。但实际上,“ga hu”的嘎,也应该是葛,同样取瓜葛的含义。至于“hu”是哪个字?暂时还没有见到权威的说法,暂且先用“葛胡”来代替 “葛胡”在胶东话中,既可以用作动词,也可以作为名词。用作动词的含义就是“处关系”,关系处得好叫做“葛胡得好”,父母们常对孩子说的话就是:“在学校和同学好好葛胡。”作为名词的时候,“葛胡”后面通常带上儿化音,说的是彼此关系好的人,多数场合下是形容异性,含义接近于“相好的”。这一点,你懂的。 赞 (0) 相关推荐 合合 "合合"在孝义话中可以读huε(一声) huε,有"一起,共同"等意思. 这个"合合"在司马村读hū hu. 1.这驾车子,你跟弟弟合合骑罢 ... 毫无瓜葛 毫无瓜葛 胶东方言中的“葛亲”和“葛胡”到底怎么写?众说纷纭 之前有篇关于胶东方言中"葛亲"和"葛胡"词汇的介绍,朋友们讨论的热情都很高,当然说法也不尽相同.今遵"百家争鸣"之义,将不同说法归纳汇总,供 ... 胶东方言把黑读作“he”,河读作“huo”,那“黑河”怎么读? 夏天通常是沿海城市的旅游旺季,又加上现在正是大樱桃收获的时节,因此五月底.六月初这段时间,在胶东半岛各县市区,常能看到很多外地牌照的汽车. 周末的时候,笔者与朋友外出,就在路上注意到一辆从黑龙江来的车 ... “割麦子”和“摘樱桃”这两个词,在胶东方言里怎么读? 夏至已过,六月临近下旬,此时在胶东半岛,樱桃收获季已经结束,麦收也过了大半了. 这几天,在跟一些朋友讨论麦收和樱桃的话题时 ,笔者忽然留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割麦子"和"摘 ... 胶东方言中有个量词读作“bàng”,意思跟“对”差不多 三伏时节,天气炎热,午后行走在胶东城乡,常常可以见到五六人围坐在树荫下,一边乘凉一边打保皇或够级扑克的场景. 不管是保皇还是够级,一般都需要四副扑克,除了大小王之外,剩下的牌都是每样16张.出牌的时候 ... 在烟台排队做核酸检测时,听到多种胶东方言而有感 从昨天开始,烟台市主城区启动了全民核酸检测.由于白天比较热加上担心人太多,笔者选择在晚上十点多出门,前往芝罘区一处检测点. 然而,可能是大家都想到了一块,等到检测点一看,排的队伍似乎比白天还长.好在人 ... 以胶东半岛海阳所为例谈胶东方言与江淮方言的渊源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加强山东半岛的防务,防御倭寇海上入侵,明政府在山东半岛一次增设了7个卫和4个守御所,7卫分别是安东卫.灵山卫.鳌山卫.大嵩卫.威海卫.成山卫.靖海卫:4个守御千户所为雄 ... 山西方言——屋里屋外都是亲 又见乡村 我们还有更多丰富有趣的话题,点击关注哟! 屋里的婆姨,屋外的汉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相约98, 大约在冬季的白云和黑土, 他们那段让人捧腹的自我介绍: 宋丹丹: 我叫白云, 赵本山: 我叫黑土 ... “踢蹬”不仅是胶东方言中的口头语,它也是个书面词汇 "ti deng"这个词,对于胶东地区的朋友来说,应该都不陌生.不管青岛还是烟台,在日常生活中,它使用的频率相当高. 例如,甲对乙说:"走,今天上午去逛街吧?" ... 胶东方言原来是这么来的...... 胶东话中口语.俗语中的古语 dai饭 胶东的许多地方的人都把"吃"说成"dai",查过很多资料,没有找到读"dai"音的字有"吃& ...
如果两个胶东人在一起聊天,那么,对话中常会出现这样的片段:“某某和某某ga亲了。”笔者小时候也多次听到这样的话语,虽然从前后语境中可以推测出“ga 亲”是“结亲”、“联姻”的意思,但并不知道“ga”具体是哪个字,为什么要用这个字来形容结亲?起初,笔者一度以为是“割”(在胶东方言中的发音也是ga),甚至联想到了“剪彩”的概念。但转念一想,结亲是两家合一,用“割”这个字就有点大煞风景了,显然不太可能。那到底是哪个字呢?几十年过去了,一直到前几天才算找到了比较满意的答案。在阅读民国版《牟平县志》的时候,看到县志里在解释方言时说:“一家中,老者称尊长,家长称当家的,少者称年轻的,戚属中无论姻亲表亲,统称之曰亲戚,结亲统曰葛亲。”县志用的字是“葛”,在胶东方言中,“葛”不管是用作姓氏,还是用作“葛根”一类的词汇,都读作“ga”。 读音符合,在含义方面,《牟平县志》又做了一番解释。志称:“取瓜葛之意。”“瓜葛”在现代汉语中可能多用作中性偏贬义的语境,但在文言当中,其实就是瓜蔓葛藤绵延相连的意思。古籍《埤雅》记载:“瓜葛皆延蔓相及,故屬之綿遠者取譬瓜葛。”这很好理解,瓜和葛都是藤蔓植物,即便是相隔很远的两棵,长着长着也有可能连在一起。这种现象与两家之间互相联姻很相似,因此方言就取引申含义而称“结亲”为“葛亲”。类似的词汇还有“并蒂莲花”,这也常用来形成百年好合、永结同心。只不过,并蒂莲花更文雅,而“葛亲”更多是口头上的说法。 当然了,“葛亲”不仅是在胶东半岛东部的牟平这样用,笔者打听了莱州和平度的朋友,那边也这样说。举一反三。知道了“葛亲”的写法和含义之后,另一个胶东方言词汇“ga hu”,也就好理解了。“ga hu”,现在一般用“噶胡”这两个字代替,这是因为在普通话中,葛读作“ge”,而嘎读作“ga”。但实际上,“ga hu”的嘎,也应该是葛,同样取瓜葛的含义。至于“hu”是哪个字?暂时还没有见到权威的说法,暂且先用“葛胡”来代替 “葛胡”在胶东话中,既可以用作动词,也可以作为名词。用作动词的含义就是“处关系”,关系处得好叫做“葛胡得好”,父母们常对孩子说的话就是:“在学校和同学好好葛胡。”作为名词的时候,“葛胡”后面通常带上儿化音,说的是彼此关系好的人,多数场合下是形容异性,含义接近于“相好的”。这一点,你懂的。
如果两个胶东人在一起聊天,那么,对话中常会出现这样的片段:“某某和某某ga亲了。”笔者小时候也多次听到这样的话语,虽然从前后语境中可以推测出“ga 亲”是“结亲”、“联姻”的意思,但并不知道“ga”具体是哪个字,为什么要用这个字来形容结亲?起初,笔者一度以为是“割”(在胶东方言中的发音也是ga),甚至联想到了“剪彩”的概念。但转念一想,结亲是两家合一,用“割”这个字就有点大煞风景了,显然不太可能。那到底是哪个字呢?几十年过去了,一直到前几天才算找到了比较满意的答案。在阅读民国版《牟平县志》的时候,看到县志里在解释方言时说:“一家中,老者称尊长,家长称当家的,少者称年轻的,戚属中无论姻亲表亲,统称之曰亲戚,结亲统曰葛亲。”县志用的字是“葛”,在胶东方言中,“葛”不管是用作姓氏,还是用作“葛根”一类的词汇,都读作“ga”。 读音符合,在含义方面,《牟平县志》又做了一番解释。志称:“取瓜葛之意。”“瓜葛”在现代汉语中可能多用作中性偏贬义的语境,但在文言当中,其实就是瓜蔓葛藤绵延相连的意思。古籍《埤雅》记载:“瓜葛皆延蔓相及,故屬之綿遠者取譬瓜葛。”这很好理解,瓜和葛都是藤蔓植物,即便是相隔很远的两棵,长着长着也有可能连在一起。这种现象与两家之间互相联姻很相似,因此方言就取引申含义而称“结亲”为“葛亲”。类似的词汇还有“并蒂莲花”,这也常用来形成百年好合、永结同心。只不过,并蒂莲花更文雅,而“葛亲”更多是口头上的说法。 当然了,“葛亲”不仅是在胶东半岛东部的牟平这样用,笔者打听了莱州和平度的朋友,那边也这样说。举一反三。知道了“葛亲”的写法和含义之后,另一个胶东方言词汇“ga hu”,也就好理解了。“ga hu”,现在一般用“噶胡”这两个字代替,这是因为在普通话中,葛读作“ge”,而嘎读作“ga”。但实际上,“ga hu”的嘎,也应该是葛,同样取瓜葛的含义。至于“hu”是哪个字?暂时还没有见到权威的说法,暂且先用“葛胡”来代替 “葛胡”在胶东话中,既可以用作动词,也可以作为名词。用作动词的含义就是“处关系”,关系处得好叫做“葛胡得好”,父母们常对孩子说的话就是:“在学校和同学好好葛胡。”作为名词的时候,“葛胡”后面通常带上儿化音,说的是彼此关系好的人,多数场合下是形容异性,含义接近于“相好的”。这一点,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