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股份中期预亏7500万 温氏赚到8亿净利 谁是猪周期之王?

据说

有房产的人都喜欢做这个测试...

测试

投实君按:在周期的底部,谁熬过去,谁就是赢家。

作为全国最大的两家养猪企业——牧原股份、温氏股份,交出了截然相反的中期成绩单。

7月9日,牧原股份发布2018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称,公司大幅下调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亏损7500万元–8500万元,此前预计盈利1亿元-4亿元。2017上半年盈利1 2亿元。

7月11日,温氏股份披露了业绩预告,公司2018上半年实现净利润8.5亿元~9.5亿元,同比去年下降47.52%~53.04%。

虽然业绩都是下滑,但牧原是亏损的,温氏是盈利的。

养猪第一大户,温氏,靠的是养鸡,在猪周期的地步,获得了盈利。

温氏称,由于肉鸡市场行情较好,公司商品肉鸡销售均价同比上涨58.16%,公司养鸡业务盈利同比提升175.43%。而养猪业务经营业绩同比由盈利转为小幅亏损。

根据两家企业2017年收入构成上看:牧原股份生猪销售占总收入的99.6%,几乎全部靠生猪;而温氏股份肉猪类占总营收的63%,肉鸡类占31.58%。

温氏穿越猪周期,靠的是多元化饲养——猪周期和鸡周期,是错位的。

温氏股份以紧密型“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为核心的发展肉鸡和肉猪养殖业务;而牧原股份自育自繁自养大规模一体化的生猪养殖企业。

不同经营模式,养殖成本上有很大区别。2017年,温氏股份拥有5.54万户合作养殖农户(或家庭农场),其中养鸡户3.27万户、养猪户2.10万户。在一定程度上,养殖户本身也是均摊了周期风险成本。

但是,值得注意是,同一行业下的两家公司在猪周期下行阶段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走势:

温氏股份的财务数据与“猪周期”比较契合:2017年总营收下滑6.23%,净利润下滑超40%。其股价受到猪周期影响,2017年全年股价跌幅为15.7%,市值由1532亿下跌到1247亿。

但牧原股份2017年的财报数据与股价走势却要强劲的多。2017年总营收100亿元和净利润24亿呈现出双增长:增长分别为79%和1.88%,其股价(前复权股价计算)2017年逆势上涨132.44%,相应的市值从241亿增长到612亿。

从两家公司融资看,牧原股份比起温氏股份显然更加激进些。

自2014年1月上市以来,牧原累计募资172.5亿元,其中,直接融资122.7亿元,股权再融资65.5亿元,间接融资49.7亿元。而温氏股份自2015年11月上市以来累计融资仅33.8亿元,直接融资25亿,间接融资8.8亿元。近两年的上市时间差,牧原融资额度却是温氏的5倍。

无论从融资的速度和金额上,还是从产能的扩张的速度上,居于行业第二的牧原,显然比行业第一的温氏,激进许多。而体现在股价上,牧原股份从2017年1月1日,市值增长了123%,经历了股市的牛熊和猪周期的冷热,都不改强势。

温氏在同样的时间段里,市值下跌了20%,同样的周期,同样的行业,市场却给予完全不同的估值。这充分说明,中国的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喜欢成长,更甚于稳健。

生猪规模:牧原增6成 温氏增1成

销售收入:牧原增3成 温氏降1成

从2017年以来生猪销售数据上看,牧原股份并未随着商品猪销售价格的下滑而减少对生猪的销售。2018年6月商品猪价格为11.19元/公斤,较2017年1-2月份17.21元/公斤,下降了34.98%。

然而,从生猪销售规模上看,2018年上半年牧原累计生猪销售474.4万头,较2017年同期的295万头增加了179.4万头,同比增长60.81%。

从温氏股份生猪数据上看,2018年6月温氏生猪销售均价11.58元/公斤,较2017年1月-2月均价17.17元/公斤,下降了32.58%;2018上半年生猪销售1035.64万头,较2017年同期的897.12万头,同比增长了15.44%。

也就是说,在同时面临猪价下跌近三成左右的趋势下,牧原股份生猪销售规模增加6成左右;而温氏股份生猪销售规模增加了1成半左右。

数据显示,2018年牧原股份上半年销售收入54.84亿元,较2017年同期的42.34亿元,同比增长29.52%;温氏股份2018年上半年生猪销售收入143.97亿元,较2017年同期的165.8亿元,下降了13.16%。

生猪与肉鸡“冰火两重天”

养猪大户温氏靠养鸡撑业绩

温氏股份7月11日披露了业绩预告显示,公司2018上半年实现净利润8.5亿元~9.5亿元,同比去年下降47.52%~53.04%。

公告显示,业绩变动原因:肉鸡市场行情较好,公司商品肉鸡销售均价同比上涨58.16%,公司养鸡业务盈利同比提升175.43%。而商品肉猪销售价格同比下降24.06%,养猪业务经营业绩同比由盈利转为小幅亏损。

而就温氏股份2017年的主营构成来看,肉猪类营收350.49亿元,占总营收的63%;肉鸡类营收175.64亿元,占31.58%。前者是后者的的1.9955倍。

公司称,2018年肉猪出栏目标是2200万头左右。公司未来肉猪出栏目标是5000万头,未来几年仍会保持每年15%~20%的增长,争取达到10%的市场占有率。

对比温氏养猪业务的小额亏损,并且还有养鸡撑起了业绩。那么,全部以生猪(收入占99.18%)为主业的牧原就没有那么幸运。

7月9日,牧原股份发布2018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显示,公司大幅下调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亏损7500万元–8500万元,此前预计盈利1亿元-4亿元。并且,2017上半年盈利1 2亿元。

并且,牧原股份表示,2018年公司计划出栏生猪1100万头至1300万头。

最新数据显示,国内生猪价格近两个月内持续上涨,重回12元/公斤左右的成本线。其中,生猪(外三元)价格从5月11日的10.01元/公斤涨到近期的12.09元/公斤,近两个月来涨幅高达20%。据专业人士判断,猪的周期一般在48个月左右,预计低迷行情至少会持续至2019年。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是这轮猪周期价格顶部,彼时猪肉平均价格超过30元/千克;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集贸市场活鸡平均价格2017年6月以来仍处上升趋势,其景气程度直逼2013年、2015年、2016年高点。

上市四年牧原份生物资产从未计提减值

2018年报是否要计提?

牧原股份2014年年初上市,至今刚好四年多,差不多相当于一个猪周期的时长。

从财报上看,牧原股份的存货增长迅速,尤其是2016和2017年。2017年年末牧原的存货达41.9亿元,2018年一季度存货金额更是达50.18亿元。

牧原股份的存货主要是消耗性生物资产,然而对于存货中金额不菲的生物资产,牧原股份从未计提过跌价准备。

(来源:2017年牧原股份年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