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高材生入外国籍,令中国损失7千多亿,如今还在国外花天酒地

原创阿森品史

引子

从哲学角度而言,这个世界是处处充满着矛盾的,有光明就有黑暗,有正义同样也会有邪恶。自然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如果有爱国者,那么就一定会出现卖国求荣之人。从主客观角度分别来看,之所以会出现卖国之人,他们的思想认识肯定是有问题的,不以国家和民族的荣誉为己任,反而是站在了国家和人民的对立面。从客观角度来看,卖国的人之所以会出现和时代背景同样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古代朝代更迭时期,有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做出卖国之举。


01

比如说在《清史稿》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位十分矛盾的人物——洪承畴。他作为晚明重臣,却在清人入关之际投降,成为清朝的臣子。虽说他的投降实属无奈,可在中国古代忠君思想的评定下,他确实并非忠国忠君之人。如果说洪承畴的举动还情有可原,可下面这个人就完全是自视清高卖国而不自知了,这个人就是王明。

洪承畴

在《王明的这一生》这本书中,详细的记载了在奋斗期间他曾经犯过的诸多错误,比如说不顾实际情况贸然乐观的估计当时的形势,主张进攻中心城市而不是采纳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对进步事业造成了极大危害。对他最恰当的评价就是为苏联想得太多,替自己想得太少,甚至不惜牺牲国家和军队的利益,片面的附庸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这种做法往往事半功倍,得不偿失。

02

在历史上这类人往往很常见,有些甚至在抗战期间公然与日本人勾结。但同样总会有一些伟大的爱国志士,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次又一次的拯救人民于危难之间,因此才得以让中国千百年来始终未曾中断的持续下去。现如今国际形势已经趋于缓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仍然会出现卖国之人,而他们做出这种举动的目的不是为了保命,而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胡士泰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他是北大高材生,然而在国外留学之后却加入外国籍。我们自然没有权利去干涉他们对于国籍的选择,可这个人却利用国籍之便,公然做出卖国的举动,令中国损失7千多亿,这个人就是北大才子胡士泰。


  •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出现了一股留学风潮。这是因为这个时期正好赶上改革开放,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密切,国家对于这些出国留学人才也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希望他们能够在学成归国之后为祖国做出贡献,然而有些人确确实实的学成之后选择回国,却还有一部分人沉迷于国外的生活,选择放弃中国国籍。

胡士泰

胡士泰就是其中一员,他于1963年出生于中国天津的一处普通家庭,那个时期社会正处于动荡之中,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可胡士泰却敏锐地发现只有读书才能够改变他的命运。在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他顺利地考入北京大学历史专业,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涯。

  • 北大作为我国的顶尖大学之一,是很多人都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胡士泰在学成毕业之后加入了非常著名的中信集团,并在工作几年之后获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就这样他踏上了前往澳大利亚深造的旅程。

力拓公司总部

03

在澳大利亚求学的这几年,他顺利地加入了当地著名的哈默斯利铁矿公司,并于1997年获得了澳大利亚国籍。后来力拓公司收购了哈默斯利铁矿公司,胡士泰也得以成为力拓公司的一名高管,并负责和各大钢铁厂进行贸易往来。

恰好当时我国经济正高速发展,对于铁矿石的需求每日剧增,因此我国主动与力拓公司展开贸易合作,希望能够购买足够的铁矿石。恰好那个时期由于胡士泰的特殊身份,成为了这个业务的主要负责人。胡士泰作为一名华人,国内的很多公司对他都是非常信任的,可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胡士泰却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窃取了非常多的绝密信息,并在交易过程中令我国经济利益受损,短短5年时间竟然让中国损失了7000多个亿。

  • 这对于我国而言自然是无法忍受的,2009年8月,胡士泰等人被捕入狱,并付出十年囚禁的代价,然而由于胡士泰本人掌握着很多重要机密,在他刑满释放之后澳大利亚当地仍然给他恢复职位,如今还在国外花天酒地。

澳大利亚政府曾试图营救胡士泰

结语

我们一定要在年轻时给自己和下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无论在做什么事情之前要考虑国家与民族的荣誉,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做出这种卖国的行为,必然会遭到他人的唾弃。

参考文献:

《清史稿》

《王明的这一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