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了《菜根谭》,也就懂了人性百态

小时候听闻《菜根谭》,天真地以为是一部菜谱,跟着它学习就能成为大厨。到长大一点了,语文老师在课上提及,才知道《菜根谭》是一部人生格言收集录,但对书本中的内容也是似懂非懂,一知半解。

随着时间的流逝,阅历的增长,偶尔《菜根谭》里一句一句话浮现在眼前,我才慢慢懂得:哦,原来人生是这个道理。

再次翻开《菜根谭》细细品味,就发现有不一样的感觉。再逆向思维想一想,就会看懂人性百态。全书作者用360则精炼的句子,优美的语言,对仗工整的形式,或从正面或从侧面告诫我们要如何修身养性,如何为人处世,人生才会过得怡然快活。

下面我摘选了几句经典名句,给大家解读一下:

《菜根谭》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世事无常,你从来都不可能知道下一刻这世间会发生什么。

可能现任皇帝在位时你被压制着,被忽视着,但到下一任皇帝即位后,又可能提拔你,赏识你,重用你。你可能在下一刻就一飞冲天,也可能落入万丈深渊。可能这十年歌舞升平,太平盛世,但到下一个十年战火纷飞,妻离子散。

这本书的作者洪应明深有体会。

洪应明

洪应明,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据目前的历史考证,只能知道他大概活在万历年前后,是一位隐居的道人。他留给后世的精神典籍中,除了《菜根谭》外,还有《仙佛奇踪》。

大概能知道,年轻时的他,与无数热血青年一样,热衷于仕途与功名利禄。“幼慕,纷华,晚栖禅寂”

当时神宗皇帝在位,明朝这栋大厦因为明世宗嘉靖帝的折腾已经岌岌可危了。对内,内阁纷争不断、宦官当道、朝纲废驰;对外,女真族堀起,频繁骚扰边关,边疆民不生潦生。

嘉靖帝埋下的祸根,却在万历帝时显现出来。万历还是很有想法的,想全力补救,却无济于事。社会矛盾越积越深,反抗的人民越来越多,奋起的有识之士也越来越多。

面对这日益严峻的形势,洪应明感受颇深。或许他就是当时众多有识之士中的一员。他们满怀豪情壮志,要去改变这形势,却被残酷的现实所击败。他们有心,却无能为力。

既然世道已不可改,那为什么不看淡一点?

功名利禄都是浮云,只有淡泊功名,做到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再去坚持自己喜欢的事,人生才会豁达,开朗。

万历皇帝

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却不知有风。

人哪,总是会自动忽略掉那些容易得来的事物,觉得理所应当。等到哪一天突然失去了,才知其珍贵。洪应明先生对这一时代,看得特别透彻。

高层统治者们为了自己的私欲去明争暗斗,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往往会劳民伤财,积怨民愤。他们认为自己高高在上,掌握着众生的杀生大权,骄傲自得。尤其是当时的宦官,横行霸道,为所欲为,视人民的性命如草履,随意搜刮民脂,令当时的老百姓苦不堪言。

做人不能忘本,做统治者更不能忘记群众基础。彻底激怒了人民,把人民逼上绝路,起义造反,就能理解了。

水能载舟,水的流动性与浮力可以保证船的安全与前进;水亦能覆舟,大风大浪里的水也能轻而易举地将船淹没。这也是历史的必然循环。

洪应明是想通过这个时代的教训去警醒以后的统治者,人民的意愿才是历史最终的发展规律。

历史是这样,我们人也是这样。不要因为能呼吸就忘记了空气的存在,忘记树木的存在;不要因为自己的成就而忘却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要因为别人一个善意的举动或帮助而觉得理所应当。

人,要时常心存敬畏,心存感激。只有这样,人生才会更顺利,更快乐。

百姓的艰苦生活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

这句话有很明显的佛道思想。是一句很好的自我约束自我反省的警句。

一名君子,一名有品德有教养的人,是不会随意去评论或揭发他人的短处,或是喜欢提起别人不堪回首的往事。

这世上,人都不完美,有缺点和瑕疵的才叫人,所以要以宽容之心去对待身边人,不要老想着他们的过错,才能算是正人君子。

另外,每个人都有隐私。他们有权利选择是否对外保密这隐私,这是他们自己的专属空间。所以,不要仅为自己的好奇心去打听别人不愿意说的事情。

若别人把自己最私密的事偷偷告诉了你,也不要为了炫耀和虚荣心而把别人的私密事随意传播出去。别人能把自己最私密的事情告诉你,就是对你无条件的信任。若你肆意宣传,只会有失去朋友之德,为人之本。

人,要学会宽容,大度。这样你的人生才会更加顺利,人品也会受到人们的欣赏,受到他人的敬重。

高一步立身,退一步处世。

对自己,要做到“高一步”,对他人,要做到“退一步”。

这句话是一句很好的警示之言。但说实话,我觉得真正参透这句话,并且把这句话很好地付诸于行动的人,寥寥无几。因为这实在是太难了。

就像是大同社会,这句话只能是一个理想的境界。若每个人都能做到这句话,这世界上就会少一些纷争,多一丝平和,做到真正的大同。

“高一步”我认为有两种解释:

第一,是不但要时常自审自省,还要以高要求去标准自己,这样事情就会做到极致。自我约束力很大程度上会决定着事情的成功与否。只有“高一步”,事情才会做到极致。

第二,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若只看眼前,鼠目寸光,那一辈子只能困在当下的环境里,做一个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井口大小的天空,不能看到外面的海阔天空,无法做到进步。若站在高高的山顶上,才能“一览众山小”,开阔眼界,发现世界的多元化。

人要站得高,不被自身局限性束缚,才能进步,才能成功。

像徐霞客,终其一生都在翻山越岭,看遍祖国大好河山,“站得高”,才能写出《徐霞客游记》;像圣人孔子,博览群书,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在学识上“站得高”,才能有现在的儒家思想;像王阳明先生,经历各种磨难,苦心研究,思想上“站得高”,才能感悟出“阳明心学”。

无论是哪种形式,只要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同样,我认为“退一步”也有两种解释:

第一,对他人的要求不能像对待自己那样高,要时刻保持着宽容与理解。若对待他人苛刻,不但让他们感受到压力,事情不一定能做的好,自己也更加辛苦。对他人的要求“退一步”,反而让他们拥有了提升的空间。

第二,待人接物时,不要步步紧逼,要退一步,留出空间。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不但是指宽容,还指双方都需要一些距离。只有彼此之间有一个缓冲的距离,事情才会有更多回转的余地。这在情感方面最为明显。

像亲情、友情、爱情,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越靠越近。等到面对面地贴着,才发现对方一些不可忽视的小瑕疵,发现自己容忍不了,最终情感破裂。要人们控制自己保持距离往往很难,所以要谨记:退一步,距离才能产生美。

品读《菜根谭》

以上就是我感受颇深的几句话以及自己的解读,这几句话时常像一把尺子那样在衡量着我的作为。虽然要做到很难,但还是要努力向它们看齐。

有人说,《菜根谭》是35岁以后的读物,我觉得这样的理解有点片面了。难道35岁之前就不能品味了吗?

其实每个时期的自己对这本书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因为不同时段自己的想法与思维是不同的。每次读同一句话,都有可能有不同的感悟。

我认为,35岁之前可以学习书本里面的做事准则,立志方向;35岁之后可以学习书本里的为人处世,乐观豁达的生活方式。

《菜根谭》这本书凝聚着作者一辈子的经历与思悟。他抛开了浮世的繁华,看到了最基本最内在的本质。把这些本质精华凝炼成360则警示之言。这不但是对他自己的自省自悟,更是对当代,对现在所有人都有启发作用,现在细细读来,仍然很具有价值。

它之所以能成为经典,能影响深远,就是因为它能经历时间的考验以及社会的千锤百炼,更加永垂不朽。读懂了《菜根谭》,就会了解人性百态

我们后世人能时常翻阅,思考,就是对这部书最大的回馈。

当然,作者也不是完人,他也有因为时代的局限性而看不到的盲区,书本里面也有从现代的眼光看来不适时宜的言论。

因为时代的局限性,让他无法看到随着时间的发展,社会的更迭,慢慢涌现出了一些新事物。所以,对于这本书我们不能全盘地接受,要带有自己的思考,批判地接受,成为新时代的《菜根谭》,这才是对这本书的升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