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成为有想法的人?|关于孩子的那些事

丸子的妈

下午茶话会我不去了,我要盯着小丸子写作业!这小孩动作太慢了,告诉她怎么做不够,还得盯着才行!

花妈

蛤~太可惜了!今天有很多贵妇太太捏!

大雄妈

多亏我们家哆啦A梦,大雄的弯路少走了不少!(偷笑)

爸妈总会告诉我们"经验"谈,而孩子学到的究竟是经验的累积,还是单纯的条件反射呢?

怀小宝

 经验=经历+体验

第一次登船的小男孩,在爷爷与爸爸的带领下,也成为了小小船长。

帽子戴高了才好看,精神有朝气的样子!

帽子压低了才好看,沉着、稳重!

小男孩尝试着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好船长,爷爷有爷爷的样子、爸爸有爸爸的姿态,虽然有点疑惑,但也有模有样的学着。

看爸爸揉了揉鼻子,小男孩也揉揉鼻子;爷爷掏了掏耳朵,小男孩观察了一下,也伸出自己的小指对着耳朵掏啊掏...

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但称职的船长就要揉鼻子掏耳朵吧!

经验,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从过程中汲取好的方法,避免下次重复错误;经验也可以是观察别人的经验,从中提炼对自己有利的加以保留,那些教训与错误我们也透过他人的失败而避开了。

但是,并不是每个阶段的孩子都能够做到观察学习、模仿学习的。他需要有一定的具体经验累积,才能够在脑中进行预判与思考,这也是为什么孩子会摸完冒烟的铁板后哇哇大哭,下次看见冒烟的冰可乐,也会吓的不敢再摸,直到他经验累积够多,能自然区分冷热。

给孩子面对问题的机会

有时候我们会试着让孩子去承担一些事、冒些险,希望他能从中得到成长、学习。在父母的引导与安全的范围内,给孩子探索、尝试的机会,是很棒的一件事!这会让孩子感觉到"原来我也可以!"

让孩子觉得自己做的到,一步一步的提升自我效能感,孩子将会更加主动、更愿意接受较难的挑战;同样地,面对耐受度也会逐渐提升(当然了,前提是受挫的过程中得到很好的支持)。

不过,护子心切的我们,更多时候是直接的告诉孩子方法,取代孩子自我探索的过程。

也许是希望他们少走点弯路,也许是觉得没有什么方法比我们目前的更好了!也许希望他们符合我们期待中的样子。

更多时候是

我们"等不及"孩子去试错

但,等等如何?错了,又如何?

成长不就是一件不断找可能性的过程吗?

直到我们遇见了更大、更新的难题,一个连我们都不晓得如何面对与解决的新鲜事...

没有固定的方法、没有成功的经验下,无论是大人或孩子,我们都开始尝试...

只要无害,尽情尝试又何妨

当我们心中没有"标准答案"时,更多的可能性就进来了。当我们没有既有的期待时,孩子有更大的发挥机会,这时也才能看见他们隐藏在小小身体中的大大创造力!

然而,

所有的创造力都不是凭空而来的。

创造力需要灵感,灵感则来自于丰富的日常生活。你会发现,生活一成不变的人很难有灵感,很少接触新事物的人很难有创造力。

孩子也是一样的,要激发无限的可能性,或许需要让他们去接触更多不同的事物,才有可能打开体内大大小小的开关,不只让孩子更全面的发展,同时也能看见孩子更多的可能性。

能不能对人生有所帮助,或许暂时看不出来;会不会对成绩有加分,可能也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但只要无害,在安全范围内是可以也应该孩子多看见这个世界的不同。

帮孩子打开一扇世界的窗,给他充足且丰富的经历,有一天,他将会成为神来一笔的灵感泉源。

投票时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