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一勺臊子,重庆非遗“苏曹记老白沙臊子面”传承了上百年

中国自古以来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逢年过节也要祭灶王,甚至有些地区还要拜食神。可见饮食早已成为一种文化,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为中华文化增香添色。说到美食,每个人似乎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但真的细究其文化,却很少有人能够说出前因后果。

第一排:“白沙苏氏臊子面” 创始人苏林发

历史字号为“白沙苏氏臊子面”,创始于一八九七年清光绪,其创始人苏祖年(字林发,1877-1957)外号人称“苏麻油面”。

白沙古镇是一个水码头,每天有二三百只木船过往和歇宿码头。因此,祖父苏祖年(字林发)13岁时在白沙朝天咀码头的餐饮店打杂跑堂。20岁左右(1897)就自己开始在白沙王爷庙租赁了周锡海的门店开办“白沙苏氏臊子面”。主要经营臊子面、麻油面、鳝鱼面等小吃。原白沙餐厅的厨师聂勋德、肖庆华、曹麻子都是苏祖年(字林发)的徒弟和丘二。后来父亲苏武泉(字鑫泉1919-1974)和母亲曹华仙(1925-2014),一直经营该面店。直到1954年公私合营后并到“白沙饮食店”,至此“白沙苏氏臊子面”的字号就停止使用了。

1938年白沙苏氏面馆现在遗址

八十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大潮,为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时机。创始人苏祖年的儿媳曹华仙(1925-2014)(白沙饮食店职工)。1983年承包了餐饮店的门店。重新恢复了“苏氏臊子面”的字号和经营。由于特殊的食材、配料和制作工艺,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特别是香气扑鼻,鲜香可口,营养搭配的臊子面更是白沙人每天必吃的面条之一。

第三代传承人苏承禄,2009年开始在江津区几江街道办事处南安街9号门店取名江津区佳正餐馆,主要经营“白沙苏氏臊子面”,在这些年的经营中,江津区佳正餐馆和“传统臊子面”均获得了各种奖项。并于2019年获得重庆六批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国申报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曹记老白沙臊子面第三代传承人苏承禄

苏承禄为了使有100多年历史的传统老手艺得到传承和发扬,于2016年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申请“苏曹记老白沙臊子面”商标。让更多人品尝到有100多年历史的“苏曹记老白沙臊子面”的正宗味道和工艺,于2017年7月成立重庆苏曹记餐饮文化有限公司。其目的是让更多人了解“苏曹记老白沙臊子面”,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老手艺传承下去,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的精髓,为更多的消费者服务,把苏曹记臊子面做成全重庆、全中国的知名企业。

据重庆市级非遗苏曹记老白沙臊子面第三代传承人苏承禄介绍,以前人吃面都是为了解决温饱,现在人们都希望吃得放心,吃出健康。老白沙臊子面吃了既健康又营养,面条是通过专门配方加工而成,汤是由野生菌加大骨熬制而成,有一股浓郁的香味,能够传承一百多年汤才是臊子面的灵魂。

湖南新化加盟店

苏承禄把苏曹记老白沙臊子面的工艺流程重新做了改良和创新,食材主要用海拨3000以上的野生牛肝菌、本地黑毛土猪前夹肉、秘制专用豆腐干、宜宾大头菜、乡村土鸡蛋和云南笋干、优质食用油、郫县豆瓣、自贡食盐、江津花椒、香料、白砂糖、调味品等十几种原料和几十道工序炒制而成。使之更科学配方和养生,更加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和习惯,主要特点是现吃现做,新鲜卫生,汤香味美,男女老幼,四季皆宜,用普通的食材做出高档的食品,堪称面中精髓。

江苏扬州加盟店

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曹记老白沙臊子面传承人苏承禄每天一丝不苟的完成着臊子的制作,一直坚持的匠心与技艺,正如他自己所说:“不能变味,要把这个技艺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近年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制定了很多的政策,开展了一系列的维护措施.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所具备的特点很难被保存和发展, 在传承和发扬光大的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承接的文明和精神是一个民族最自然、最淳朴的表现, 苏承禄把传承作为文化事业来开做,每天坚持24小时营业,不大的店每天还可以卖出几百碗面。对非遗传承和对美食有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可以与非遗传承人、重庆苏曹记餐饮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承禄交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