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精妈妈育儿观爆火,获百万点赞: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成为“孩子”

作者:胖胖

来源:有书少年(ID:qzgongdu)

前不久,一位“戏精”妈妈火了。

原来是工作了一天的妈妈回到家,发现沙发、地板上都是孩子乱扔的玩具。

面对这杂乱无比的客厅,她并没有发脾气,反而以一种惊奇的语气对孩子说:

“天呐,家里是刮了台风吗?你可以变身为超人,把客厅变为台风之前整齐的样子吗?”

可以想象,孩子在听到妈妈这么生动的描述时会有多么开心。甚至他会主动地收拾自己制造的残局。

我们会发现,站在孩子的角度提出的建议更容易被他们接纳。

网红“精分姑姑”对侄子的教育一度火遍全网。

当侄子玩完玩具不想整理的时候,姑姑并没有急着收拾,而是顺势满地打滚,装作崩溃大哭。

侄子听到哭声马上转头,这时姑姑又连忙说道:“这些玩具我不会整理,我需要你。”

小侄子一听瞬间感觉自己被需要,然后乖乖马上收拾玩具。

当孩子想买零食怎么办呢?

姑姑做着浮夸的动作,扭动着身体,说道:“你爸爸小时候就爱吃这些,现在又矮又胖,姑姑从来不吃,你看我身材多苗条啊~”

随后小孩就说道:那就不买了吧!

对于戏精妈妈还有精分姑姑的教育方式,网友们纷纷点赞称道:演技虽浮夸,可孩子真的很受用。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懂事的小天使,他们虽然有时候调皮捣蛋,但并不是不听从父母的管教。

只不过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温柔漂亮的妈妈经常面目狰狞地朝自己大喊大叫;也不明白帅气十足的爸爸为什么突然沉下脸来动手打自己的屁股。

李玫瑾教授说:“人的成长过程当中,他要形成一些东西,就是除了爱之外,还有一个敬和畏。”

越是爱孩子,越需要懂得如何管教孩子。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

只有不会管教的父母

知乎上有个这样的问题:“什么时候你会觉得特别讨厌父母?”

其中最高赞回答是:跟父母理论。

可以想象,有太多的孩子在“与父母理论“这件事上深受伤害。

孩子不是不听话,但当他们试图解释这么做的原因时,却被父母拒之门外。

有的父母总是站在伦理的制高处发号施令,却不明白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就像这位网友所说:

“你跟他们讲道理,他们跟你说亲情;
你跟他们说亲情,他们跟你说孝道;
你跟他们说孝道,他们跟你讲道理。
最后说不过就是说我非要把他们气死。”

更令人扎心的是,当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回应选择沉默时,父母又会反过来指责孩子越来越不爱说话了。

殊不知,世上没有天生不听话的孩子,孩子不听话一定是有原因的。

面对出现问题的孩子,身为父母的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到了孩子的想法?

其实,相对于传统的 “霸道式”的管教方式,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世界,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解决问题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朋友家有个不满8岁的儿子。小伙子虽然年纪不大,但对化妆品的“热爱”一点也不亚于自己的妈妈。

有一次,儿子送给了妈妈一幅画。画很美,他用口红渲染出太阳的火热,用眉笔勾勒出竹叶的美感,用眼影模糊了远处的山丘。

朋友惊呆了。她先是以特别夸张的语气对儿子的画给予高度的赞美,随后又以疑惑的语气询问儿子为什么要用妈妈的化妆品画画呢?

儿子的回答出乎朋友的意料。

他说:“因为妈妈用它在脸上‘画画’好看呀。”

朋友看着天真的孩子,内心既感动又庆幸。她很庆幸自己没有被情绪绑架,直接批评儿子。

教育专家成尚荣曾说:“倾听,是一种特殊的教育。”

为人父母,管教孩子是一门学问,与其批评、打骂了事,不如站在孩子角度去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

父母爱孩子本没有错,

千万别爱错了方式

著名诗人纪伯伦曾在一首诗中写道:“你可以给予孩子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爱孩子,就要理解孩子,而不是父母以过来人的身份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综艺《少年说》中有一位初一的小姑娘,她哭诉着说自己的父亲将她写的小说全部撕掉了。

这是小姑娘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写了足足五年的心血。

56本写作心得,被父亲以会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理由全部撕掉了。

父亲认为这是不务正业。可他不知道的是,每天坚持写作让女儿的文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父亲撕掉的不仅仅是一本本孩子的回忆,也撕碎了孩子对文学的热爱。

父母深爱着孩子,却以“爱之名”伤害了孩子。

女孩说:“我仿佛失去了灵魂。”

如今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孩子,但我们却忽略了孩子真正喜欢的、向往的事情。

但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存在。也许他们成为不了别人家的孩子,但他们一定会成为万里挑一的自己。

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

一项研究发现,在强势的父母或者“直升机式教育”下,即使父母对孩子充满热情,体贴备至,也无法缓和和强势干预孩子生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身为父母的我们总是居高临下地与孩子沟通,以成人的想法思忖孩子的做法。

我们自以为是的好,实际上是对孩子的束缚与折磨。

最近,热播剧《了不起的儿科医生》中的小宇妈妈登上了微博热搜。

在小宇生病住院期间,小宇妈妈仍然逼着他坚持学习。

“有时间打游戏,没时间去上学?”

“你这次考得好是运气,有什么可骄傲的。”

“你看看别人多聪明,一点就通,我怎么这样教你,你都做不好。”

一句句扎心的话,让小宇本就因生病而难看的脸色更加苍白。

甚至,小宇妈妈将孩子的沉默看作是无言的反抗:“你怎么还和我们记仇?”

不可否认,小宇妈妈是爱孩子的。她的初衷是希望小宇自律,不要因为住院而耽误学习进度。

家长望子成龙本无错,但一味的“打击”教育却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对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心理伤害。

王尔德曾说:让孩子品性好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们愉快。

可大多数父母,在让孩子愉快这件事上,却相当吝啬。

明明是爱孩子,却总是把孩子一步步越推越远。

只有家长们用对爱的方式,正确教育孩子,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爱的方式对了,

才能省心省力

意大利的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光爱孩子是不够的,还必须使他们感受到爱。”

并不是越大声,孩子越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相反,有的家长已经学会了“不动声色”地攻略难搞的孩子。

前段时间,一组“国外家长模仿孩子日常生活”的视频火遍全网。

许多网友惊呼:“太现实了,这就是平时的我啊。”

有的妈妈形象地表现出13岁的儿子烦人的日常生活;

有的父亲用“妖娆”的身段模仿女儿发牢骚的姿态;

有的妈妈学着女儿蹦蹦跳跳地打算外出见朋友;

每个视频都不一样,但每个视频又几乎一样。

因为,视频里都有孩子们不敢相信的惊呼以及乐不可支的笑声。

他们在父母的模仿下,明白了自己平时的“过人之处”;也体会到身为父母,看到这么闹腾的孩子的无奈与抓狂。

父母之爱,是一种滋养和成全孩子的力量,只有在被爱的环境下,孩子们才能活出自己。

电视剧《小欢喜》中的方一凡是幸福的,他生活在一个充满爱与理解的家庭里。

起初,父亲方圆和母亲童文洁都不赞同儿子去参加艺考,他们认为最后一年参加艺考,胜算不大。

但孩子依然不放弃,父母看儿子那么热爱和执着,最终选择了尊重儿子的梦想。

之后,方一凡确实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

父母学会适当“妥协”,但并不意味着无条件的服从。

相反,适当“妥协”是一种爱,把选择权交到孩子手里,他也许不会让你失望。

“成为”孩子,

才是教育孩子的良计

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成长,尊重孩子的天性和选择。

的确如此。

但孩子出生在这个世上时是一张白纸,他们并不清楚如何做一个好孩子。

面对孩子的天性,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放任也不是阻止,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并进行适当的引导。

黄磊曾在一场采访中说过,爱美是人的天性,而这其中同样包括孩子。

因此,黄磊夫妇从不阻止女儿们爱美的天性。

他们的大女儿曾因戴首饰、染头发、化妆等等行为多次登上热搜,黄磊夫妇也因此被全网指责“不负责任”。

但在父母欣赏与认同的目光中成长的多多大方自信,体贴优秀。

静待花开,需要尊重花期的存在。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

而我们难免会要求他们“要这样”、“不行,你那样做是不对的”、“应该这样”。

殊不知,一味地以自己的观点去要求孩子,那么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真实感受,会被无情的摧毁和否定。

教育的真正起点,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感受,引导孩子的成长。

点亮【在看】,愿所有的父母在教导孩子的时候,能够成为“孩子”,读懂孩子,走进孩子的世界。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被理解,家庭教育才能够有的放矢。

*作者:胖胖,来源:有书少年(ID:qzgongdu),分享育儿经验,提供亲子福利,推荐优质少儿读物,助你成为更好的爸妈,让阅读点亮孩子的童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