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被毁的一幅真迹,被日本人完美复原,堪称书法界的一大幸事

对于历代的书法家来讲,若是能得到一件王羲之的真迹,乃是一件莫大的幸事,而真正能够见过王羲之真迹的人,在书法史上可谓凤毛麟角。这也是为什么唐人之后的书法走向没落的一个原因。

王羲之曾经有一件真迹,此作流传到了明代,被大收藏家郑济所得,而当时的方孝孺乃是文坛泰斗,于是郑济请求方孝孺为此帖做跋,方孝孺见到此帖之后大为惊赞,于是跋道:

“王羲之此帖寓森严于纵逸,蓄圆劲于蹈厉,其起止曲折,如天造神运,变化倏忽,莫可端倪,令人惊叹自失。”

这段话,不仅是形容此帖,也可以总结为形容王羲之的字的至论。一般最高级的艺术品往往都有这样的特点,不狂有不怪,属于“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境界,既有森严的法度,也有自己的精神气格,既有方整严肃之感,又不失灵动与活泼,方孝孺直呼这幅字乃是神人所为,实在是令人惊叹。

这幅字便是著名的《游目帖》。

此帖到了清朝的时候,被赏赐给了恭亲王,而后此帖又被恭亲王的儿子载滢收藏,在上个世纪离乱之际,此帖流落到了日本,并且在日本广岛的一次火灾当中损毁。

值得庆幸的是这件作品如今被日本复原成功。

复原的过程也颇为曲折,这件作品被毁于火灾之后,有珂罗版幸存于世,于是日本二玄社在中国文物出版社的帮助之下,将此帖进行了全面的复原。

复原所用的材料极为广泛,在卷首部位的用纸,乃是以台北故宫所藏的黄庭坚的作品《寒山子题居士诗》的颜色,在正文的纸色采用的是台北故宫的《远宦帖》纸色,在用纸上乃是采用的宋代的古绢!

除此之外,此作的印章也极为考究,其用印以及印泥的颜色,也与古人基本保持一致,在墨迹的色彩上进行了高科技处理,从而纤毫毕现。

并且在此作的装裱上,日本人采用了唐代造纸法所制作出的古宣纸,并将其进行了反复处理和精细打磨,还原出跟原迹毫无二致的作品,此作的复原工程,前后历时一年有余,成品经业界多方鉴定,无人能分辨真伪,可谓是书法界的一大幸事。

王羲之这件《游目帖》对于当代人学习晋人草书有极大的帮助,此帖乃是王羲之《十七帖》中的一帖,在学习草书的领域当中,《游目帖》乃是任何一个学草书者都绕不过去的一部经典,此作平和中正,其轴线的稳正与端凝是王羲之其它作品所不能及的!

此作在单字的开合上已经将险绝藏于平正当中,没有细微入理的观察很难察觉,是王羲之自然书写的真实状态,此帖的内容乃是王羲之写给在四川做官的朋友的一封信,因为向往四川的美景,想前往一观。

此作的用笔独到之处乃是“裹锋”的用法,这种笔法乃是后人孜孜以求的草法技巧,在极为细腻的笔触当中,你能充分领会这种笔法的神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