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笔记之四大古都:洛阳

洛阳,东控虎牢,西扼淆函,南据龙门,北守邙山,内有黄河、伊河、涧河、汝河等水系,与长安相仿,也是表里河山,四塞之国。而且洛阳地处天下之中,东往吴越,南下荆襄,西抵陇蜀,北达燕赵,四通八达,漕运便利胜于长安,论建都时间和次数还要多于长安。但是东汉不如西汉闻名,西晋是存在感最低的大一统王朝,这其中又有什么奥秘?

刘邦初定天下,欲定都洛阳,娄敬进言:“卒然有急,百万之众亦可轻易据之……陛下入关中而都,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有。”张良也劝说:“(洛阳)其中小,不外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非用武之国。”由此可见,洛阳与关中相比格局较为狭小,而且一旦天下动乱,洛阳会面临四面八方的威胁。在隋唐人口大增长之前,关中自带大型农业基地,可以自给自足,洛阳虽然转运便利,毕竟耗费巨大。但洛阳长久以来与长安并称东都、西京,后人也因此为谁的历史更辉煌而争论不休。

周武王虽伐纣得天下,但是殷商贵族与东夷叛乱不止,如从关中弹压则有转运不便之费,时不我待之忧。所以,周公营洛邑建仓储,无事则监视诸侯,有事则利用洛阳四通八达之便,快速平叛。此后至唐两千多年,凡立关中的大一统王朝,必然坐关中,控河洛以扼天下,长安定则东出洛阳,长安乱则退至洛阳,以图再复关中。光武西巡,宋太祖迁都都是这个战略意图。但是他们的战略意图最终未能实现,这又是为何?

刘邦欲定洛阳,皆因“左右大臣皆是山东人”,东汉起于河北豪强,见光武欲迁关中,“是时,山东翕然狐疑,意圣朝之西都,惧关门之反拒”,及至隋炀武后东迁,大肆拉拢提拔关东士族,对抗关陇集团。是故,定都洛阳必然少不了关东势力的影响。

关东之人久慕文化,好文章性安逸,往往在开疆拓土方面贡献不大,治国侧重于中原。西域自东汉三通三绝,控制力不如西汉,羌乱亦如燎原之火,至东汉灭亡也没有镇压下去,导致关中胡汉比例失调。晋武帝平天下后罢州郡之备,行封建之制,终酿成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之祸。

五代丧乱,长安洛阳皆毁,政治中心东迁两者皆趋于没落。但是同为内陆城市,西安可以东山再起,作为西部重镇,洛阳为何只能彻底走向没落?只因洛阳实为长安的延伸和替补,长安可以独立发展,洛阳则不能脱离长安独存。平王动迁,宗周予秦,则周不可复。抗日战争年代,洛阳沦陷,而西安还可以作为大后方继续坚持,可见政治中心东迁之后,洛阳东不能控扼中原,西不能辅助西安,不能衰而复兴是地理之所限,时代之必然。

(0)

相关推荐

  • 隋末争霸,实力雄厚的李密为何要死磕洛阳?而不是抢先攻占长安?

    隋炀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隋炀帝杨广离开洛阳,驾临江都. 这宣告着心比天高的杨广应对各地叛乱和内部贵族离心的失败,并彻底放弃了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挣扎. 杨广跑了,有志者就该崛起了. 于是,在他跑 ...

  • 精读系列第十篇:王莽覆灭和东汉建国历程

    一.王莽新朝覆灭 王莽新朝时期,天下格局和楚汉相争时差别不大,关东各势力想要攻克长安,只有三条路可选,中路由洛阳过崤山,途径函谷关,南路从南阳经武关,北路从山西渡古黄河从陕西北部至南入关中平原. 王莽 ...

  • 从运河漕运入手,探究开封是如何发展成人口百万的大都市的?

    开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距今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建城史.早在战国时期,她就是魏国的首都,之后又有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金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做为"七朝古都"的开封,有着悠 ...

  • 中国历史是一部自西往东发展的历史,也是一...

    中国历史是一部自西往东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从北向南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和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史,这是一个历史规律,也是人类发展规律,在这规律中,从王朝政治核心京师帝都的变化就可以找到答案. 远古时期 ...

  • 洛阳太庙有啥用?为何唐朝都要被藩镇宦官毁了,朝廷还在争这个?

    唐代东都洛阳 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到唐宣宗即位(846年),被藩镇割据.宦阉擅政.群臣党争.异族边侵.民变频频搅得焦头烂额.穷于应付的唐朝统治者,竟然还"好整以暇"地断续 ...

  • 为什么古代都城多选址在长安和洛阳那?

    春节期间河南春晚节目"大唐夜宴"的爆红出圈,让众多网友直呼盛唐在现! 由此也出现了陕西和河南网友在争夺洛阳和长安谁更能代表盛唐气象的争论!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历代君王定都多选址在如 ...

  • 百官反对宋太祖从开封迁都到洛阳,但从地图上看洛阳更适合做国都

    在古代,国都一旦确定就不会再做变更,因为迁都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因素,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当然,凡事都有例外,例如金朝从上京迁都至中都,明朝从南京迁都至北京. 除了这些成功迁都的例子,还有一些半途而废的 ...

  • 读史方舆笔记之四大古都:北京

    古代中国一统基本在长安.洛阳,偏安则偏在南京.北京虽有燕山.太行山之险,但关口众多,且直接面对北方胡人,既不如长安有四塞之固,又不如洛阳纵深广阔,也无南京有水网作为缓冲.因此,古代北京的地位比较尴尬, ...

  • 读史方舆笔记之四大古都:南京

    南京,六朝古都,古人说它"虎踞龙蟠,帝王之所",但是除了在明初短暂作为大一统王朝的首都外,全都成了被统一的一方(参见拙文千年南北大势),并且是偏安.短命的代名词.既然无法统一全国, ...

  • 读史方舆笔记之四大古都:大长安

    欲看清中国历史的脉络,首先得看四大古都--长安.洛阳.南京.北京.绝大多数政权争先恐后抢夺这四个地方,无非是看中四地形胜,利于发展.无论分裂还是统一,主流政权皆立足于四大古都,制定自身的战略规划,也只 ...

  • 读史方舆笔记之四大古都:前言

    国史浩瀚,常人能通读二十四史者寥寥,然通读者亦难从纷繁的史料中找寻历史之规律.如不得规律,不清脉络,历史就只不过是一个个破碎的故事,一堆堆干涩的史料,无法做到以史为鉴.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依地 ...

  • 读史方舆笔记:襄阳

    说到襄阳,喜欢中国古代战争史的人一定不会陌生.这座城市有着"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坚城"的美誉,被认为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其地位甚至堪比徐州.但纵观中国 ...

  • 读史方舆笔记——广西

    南宁与桂林作为广西最重要的城市,省会始终在这两个城市间变动,广西人对谁更适合作为省会的争论从未停止过. 桂林是广西城市历史中开发最早的一个,并且在大部分时间内,占据省会的位置.其发展主要得益于秦始皇南 ...

  • 读史方舆笔记之三大兵家必争之地:武汉

    武汉作为近现代因铁路而兴起的战略要地,在古代的闻名程度不高,这是因为它不重要吗?事实恰恰相反,武汉在古代的重要程度非常高,甚至高过名噪一时的襄阳,其得失直接决定南方王朝的兴亡.想要了解武汉为何重要,首 ...

  • 读史方舆笔记之三大兵家必争之地:徐州

    说到徐州,了解历史尤其是爱好军事的人,就没有不知道的.由于其地理位置重要,只要战争深入内陆,就必然绕不开徐州,各方势力对徐州的争夺也是异常激烈.因此,徐州也是中国历史上,从古至今最为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 ...

  • 读史方舆笔记之三大兵家必争之地:太原

    山西,控山带河,四塞之国,天下之肩背.而山西之肩背,北方之存亡,天下之安定,又皆系于太原.从赵简子建城的那一刻起,太原便注定要背负天下兴亡,接受铁血与水火的洗礼. 1.       北国锁钥 太原处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