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够用?教你如何用一天学出48个小时

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焦虑:时间像火箭一样嗖嗖往前赶,好多东西还没来得及看,一天就过去了,真恨不得一天能有48小时。

从物理学的角度,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不过,如果能增加每一分钟的利用价值,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等于是增加了时间。

假如你自认还没有达到学霸的高度,先来回忆一下你的一天是不是这样的:

吃饭

睡觉

学习

一天的时间基本上是被这三项活动“承包”了。

再仔细想想,在这三项活动的间隙里,其实还有很多琐碎时间的存在,比如睡着前的那段时间、起床、洗漱、走路、等车、乘车等。这些时间很琐碎,但加起来,也是相当可观的一笔时间资产。

时间一直都是有的,不是吗?

关于这些琐碎时间该怎么利用,并不是你临时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而是要根据时间的长短、不同的场合,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制定“零碎时间”计划表。这样在实施的时候才不会盲目抓瞎。

01

明确每天的零碎时间段

为了减少时间上的浪费,我们可以以一周或一个月为单位,梳理出自己的零碎时间。

一天的零碎时间段一般有通勤(上下学)、等待(等吃饭、等家长接送、排队)、放松(饭后、午睡后)。

你除了要知道每个零碎事件是什么以外,还要知道每件事花费的时间,然后利用每件事之间的交叉点来进行学习。

02

明确自己的每日任务

将每天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列成一张表,并在每个任务的后面标注所需时间。

例如背英文单词50个(20分钟)看数学错题10道(30分钟)做本课必刷题(1个小时)……

03

根据“时间四象限”梳理每日任务

觉得时间不够用的学生,往往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在于:事情太多。

只要想填充自己一天的24个小时,总会有无穷的事情涌入自己的To-Do-List。

即便是初三紧张的学习时间,同样存在着分给这个科目还是那个科目,去刷题还是归纳总结这样的问题。

所以,在有限的时间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分清轻重缓急。很多紧迫的事情不一定等同于重要的事情,一定不能成为急事的奴隶。

我们可以将任务按照重要和紧急两种不同程度进行划分,得到“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四个象限。

✔️ 既紧迫又重要的事,马上去做。

这些事在短期内会带来较大的收益,需要在当下优先完成。

✔️ 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抽时间也要做。

这些事虽然不会在短期产生明显的收益,但确是长期发展不可或缺的任务。例如制定学习计划、归纳知识结构、分析错题错因、背单词、课外阅读等。

✔️ 紧迫但不重要的事,能不做就不做。

这些事看似十万火急,但对自己短期和长期的收益有限,却常常占用非常多不必要的时间。例如朋友圈的一个新消息提醒、突然的一个电话,需要给自己设定一个底线和处理规则,比如拒绝或寻求帮助。

✔️ 既不紧迫也不重要,想做也不要做。

这些事暂时搁置或削减必要的时间投入是最合理的决策。

在此基础上,重新思考每天的任务中哪些是必要选项,将不必要的任务尽量删减或缩短时间。

04

根据时间段的特点,安排任务

在时间利用与效率当中,也存在“二八定律”。

在效率最高的“黄金时间”,20%的时间投入就能产生80%的回报。在效率最低的“疲顿时间”,80%的时间投入却只能产生20%的回报。

因此,在分清不同任务的轻重缓急后,我们还要清楚在每个零碎时间段,我们的学习效率如何。

如果按照学生的效率高低划分,可以得到高效时间和低效时间。

✔️ 低效时间(如晚自习后期):用于归纳、总结、调整、计划。

完整的低效率时间是一天当中的“反馈时间”,适合进行对白天所学知识方法的总结、错题的分析与归纳、反思自己的学习计划、思考下一阶段自己努力的方向。

✔️ 高效时间(如清晨):背诵、记忆、复习、提升。

碎片化的高效率时间是一天当中的“积累时间”,适合进行与记忆和积累相关的学习任务,例如巩固英语单词、背诵语文古诗词、熟悉作文素材、背诵文综知识点。

在此基础上,大家要根据自己每日的时间安排和精神状态进行灵活的调整。

例如睡前的30分钟,时间较短:如果精神状态较好,即进入“高效时间”,完全可以进行积累、背诵、记忆工作;如果精神状态较差,即进入“低效时间”,可以进行课外阅读、练字、摘抄素材、听力等。

需要认清的是:并不是只有“高效时间”才适合学习,每天有大量的学习任务发生在一些细枝末节或是精神萎靡的时间当中。

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得这样挤才会有。

06

学会利用工具才能真正随时随地学习

随身携带卡片、笔记本、书籍,不管何时何地,都能想看就看、想听就听,想学就学。这样不仅将平时的碎片时间充分利用了起来,而且挤掉了无聊发呆的时间,无形中增加了学习时间。

现在就动起来吧,给自己列任务清单,将自己的碎片时间整合利用起来,相信你的学习效率将有大幅度的提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