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智慧话南师(十二):南怀瑾发小乡亲讲述鲜为人知的故事
(2021-09-03 22:33:35)
【南怀瑾老师在授课】
-----------------------------
正文:
作者:朱承立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被尊称为“南师”,1918年出生于乐清柳市区地团乡地团叶里(今翁垟街道地团社区桥头村),一生行迹奇特,著述颇丰,乐于济世,2012年9月29日在苏州太湖大学堂逝世。
笔者2013年12月27日徒步到桥头村,寻访他的发小、学生以及与他有过交集的人,告诉您南怀瑾先生鲜为人知的故事。
发小:他从小精读古文
97岁的叶也青老人出生于1917年,比南怀瑾年长一岁。他们是发小,也是私塾同学。叶也青所住木宅距南怀瑾故居仅100多米,他俩儿时常常在一起玩。“我父亲当时是地主,他的父亲是商人。我喜欢吃饼,他喜欢吃花生米,我俩常常换着吃。”叶也青回忆,他俩的不同点是,他没有学拳,南怀瑾南北拳都练过,功夫很好;他学四书五经等古文,直接读,而南怀瑾是逐字逐句推敲,弄明白才罢休。
南怀瑾很喜欢讲笑话,还喜欢出对联。“我看到对联就头痛,他出了上联,我对不出来,他就批评我。”叶也青笑着说,南怀瑾儿时是有一些骄傲的。
“我考中学时被录取,得益于南怀瑾。”叶也青说,他算术等成绩都很差,录取的可能性很小。当时招考老师说,这个学生古文这么好,还是可以招的,就被录取了。“南怀瑾在经书上都有做一些注释,我常常看,记住并用到考试里去了。”
后来,叶也青学医,南怀瑾离开家乡。南怀瑾曾经给他写过两封信,他现在对其中一封印象比较深。在那封信里,南怀瑾讲自己如何找到师父:他进一个寺庙,指出“门对”用字不好,用其他字好,住持觉得他有悟性,便收入门下。他在信中还说,“你学医,就正式学医。”
叶也青学医毕业后进入当年的瓯海医院工作,此后从翁垟卫生院退休,在家养老,其间一直没有联系逐渐成为国际名人的南怀瑾。2012年上半年,叶也青写了一封信托村里人叶选都带给南怀瑾。南怀瑾说身体不好写不了回信,等身体好些,再写回信,并送了他1994年版的《禅话》,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没想到他九月就去世了。”
学生:没一点老师架子
95岁的老人叶金荣是桥头村叶氏族长,比南怀瑾小两岁,不过当时的南怀瑾已经是他的老师了。
叶金荣说,当时他在村里读初小,班里有五六十人,南怀瑾教古文。大家都很喜欢这个老师,因为他没有一点架子。学校里上下课都要摇铃,同学们有时偷偷拿来玩。他依稀记得,有一次他也拿在手上玩,被南怀瑾看见,原以为南怀瑾会批评他,没想到,他笑着说没关系。
乡亲:重建故居不私用
在桥头村有一处占地约5亩的“老幼文康活动中心”,被村里人叫做“乐园”,其实这是南怀瑾的故居。
笔者走访南怀瑾故居时,这里正在翻修,墙壁粉刷一新,不久将重新对外开放。叶氏宗祠理事叶定森介绍,南怀瑾老宅很小,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出资买下周边村民的老屋,修建了“老幼文康活动中心”,专门给乡亲们休闲娱乐。“别人修故居都是自用,而他却贡献出来给大家使用,让村里人很感动。”
桥头隔壁地盐村干部叶定二是乐清南北拳总教练,他经常到“乐园”练拳。他说,周边村也都得益于这个“乐园”,对南怀瑾的乡梓之情甚为感激。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乐园”的幕后故事。在1990年,当地村民乾奶、叶邦仁等给南怀瑾写了一封信,希望他出资建老年宫,他回信“你们要修一个老年宫,我很赞成,但不如修一个'老幼安乐宫’多好呢!老年人替中年人照顾教导儿童,儿童学会侍奉老年人,这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好榜样,也更合理,你们说对不对?再说:你们要修养老宫,却找我这个飘零在外的老小孩,未免太苛求了。我如见到乾奶,应该罚他喝两杯,打他三拳,可以吗?一笑!应当哈哈大笑。”
桥头村现任村主任叶定义就是当年写信者之一叶邦仁的儿子。叶定义说,他父亲与南怀瑾是朋友,有一些书信往来。父亲在世时,说过南怀瑾很爱助人。而桥头村副主任叶定孝还跟笔者讲起南怀瑾的父亲南仰周。南仰周早年经商,卖米卖布,从南宅迁居到桥头村。桥头村90%以上姓叶,很少有人姓南。不过,由于南仰周乐善好施,还筹资修建陡门防御水害,深受当地人敬仰。“也许是受他父亲的影响,南怀瑾特别有慈孝之心。”
“乐园”里有一处南怀瑾手书碑文:“人如无贪,天下太平;人如无嗔,天下安宁。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
文章自《温州晚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