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笔记:坐G6706向北
梁东方
车站取票机上出现了打印购票凭条和打印报销凭证的不同选项,其实即使什么也不打印,只凭着身份证也可以直接刷卡进站出站了。
这是2020年年初在全国的客运专线车站上普遍出现的一种新气象,不过要适应这个变化可能还需要一定的训练,一些怎么也打不出自己习惯的车票来的旅客已经跑到售票厅里的人工窗口去问了。问询的结果往往是豁然开朗,原来仅仅是一点点自动取票机的点击程序上的变化而已,稍加注意,认真按照屏幕提示去选择而不是凭着过去的经验去找原来的按钮,便可以迎刃而解。
这是为了节省纸张,也更是为了简化程序。然而进入候车室安检之前的票证合一检查,还在人工核对车票和身份证,还在靠着人工将身份证放到检测仪上去……刷身份证进站、上车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问题,很多车站早就已经是凭着身份证直接刷卡进站了,但是这里的车站自身在管理习惯上还是不能适应直接的简化改变。因为这显然不是设备原因,因为从候车室检票上车的时候,已经完全取用了直接刷卡的设备。
尽管如此,高铁的乘坐体验还是一如既往的好。从站台到车厢里不再有普通列车的那种逐一验票,车厢里也是人人面向前坐,加上面前的独立小桌板,虽然不大但是也的确是有个人空间,而相对而言,那些在列车上高声不绝者,也就少了。
高铁的高票价带来的乘坐的安静和相对独立的个人空间,还是成比例的。想想普通列车上的那种拥挤,那种陌生人不得不没有相谈也已经坐成了促膝而谈的姿势的尴尬,既“促膝而谈”还尽量不互相看的别扭,这个钱花得也就值了。
这不是直观的票价高低所能代表的,那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而已。技术的提高固然往往会带来价格上的改变,但是乘坐体验上的改进还是可以令人欣慰的。因为很多时候不单纯是技术,还有因为技术而来的细节上的“配套”。比如这挨着窗户的一条窄窄的地方,靠窗的旅客自然会将手臂放在那里。高铁就很贴心地将其做成了木纹的窗台之状,既美观也方便。那里可以放胳膊、放水杯,也可以放下孩子随身的一件玩具……
以这样由硬件带来的普遍的舒适乃至愉悦开始,乘客们在高铁车厢里以高速度前行的时候的感受性也就有了一个幸福指数很高的基础。以至连类似这样的细节也会很自然地被作为一种有趣的体验:每次到站停车,一开门,耳朵会有一下因为压力变化而来的瞬间耳鸣;即使不张嘴空嚼一下,这阵耳鸣也会随之消失。这个生理现象每次开门都会出现,屡试不爽,让人一旦意识到要停车了就会有所期待……这种复归童心的意趣,就是上佳乘车体验的最好证明。
列车在高速奔驰。因为包括车站在内的高铁线路多置身城市的郊外,所以高铁的轨道两侧多是田野,大雾之中虽然仅可见眼前的一点距离,护道树下的积雪与白雾已连成上下一片白茫茫。偶有矮棵的树丛,满树都是冰挂,像是开满了密集的白花儿。
一路向北,过了保定,到高碑店,再向前就是接近那个大城市的涿州地界了。雾霾散开,地域的行政区划决定雾霾的轻重甚至有无,这是华北平原上的一种非常直观也非常奇异的特色。
在本省范围内,越是向北靠近那个大城市,雾霾就越小;所以,涿州也就最值得羡慕。一出涿州,黛色的西山就像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一样清晰地显露在了深冬的大地上,让人在遥望之余可以体会到栖息在这片土地上的更多的生之乐趣。
从污染指数两百多到污染指数不足五十的变化,就这样在全无障碍的平原上令人难以置信地出现了。如果不是在高速运行的列车上,这种对比大约不会以如此鲜明的方式出现,也就不会让人非常吃惊。这只能说明,雾霾是人为所致,而治理雾霾也全赖人为。
列车抵达终点。出站的时候,果然也是刷身份证即可出站了。技术进步和设备的更新可以在千里万里的铁路线上同时到位使用,不知何时类似的技术进步也可以在治理雾霾的战场上同时发挥一下作用。
让人惊喜的是,地铁安检口前面居然没有排大队,没用几分钟时间就过了安检口和检票口了。这在我于西站的下火车上地铁的经历中,几近史无前例。乃至立刻就忘记了所从来之的南部地区的雾霾,而一味地投身到这个大城市的明媚与通透中去了。
一个地方的发展,自然要靠本地;要为本地着想,只有身在本地。心也同时在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