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一炉香,无事可商量丨中国古典家具
文/陈桂湖
核心提示
最著名的是陈去非的《焚香》:'明窗延静书,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当时戒定慧,妙供均人天;我岂不清友,于今心醒然。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世呈有过现,熏性无变迁;就是水中月,波定还自圆。'这首诗把香的品性都写透了,好一个'世呈有过现,熏性无变迁',可谓香之'成道'的'最佳作文'。
明朝诗僧读彻留有名诗:'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去妄想,只缘无事可商量。'焚香静坐的时候,是无事可商量的,无事即是无事,而非刻意去'无事',因此终日凝然而万虑自亡,因'万虑'变幻无常而无主故。此为诗僧的悟道诗。
香之为道,并非去香气里寻觅一个活生生的'道'的东西,而是香的形象品质,利于营造修心环境。善焉者自有其无香之香,香可有可无,总之是一个不刻意,此为香道,外此,即落文化的形拘,是为'香文化'。
沉香,其香清严,其烟淡少,在香道和香文化中备受欢迎,列为上品好香。
中国是香的国度
中国是香的国度。除了香烟烟民稳居世界第一外,中国人的'香',既有道佛两教的宗教之香,祭拜神灵祖先的宗法之香,中医各类香熏、香药的药疗之香,更有感悟身心之香道和香文化之香。茫茫华夏,自古就是一个香气飘渺的神奇国度。
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已寻觅芳香植物,燔木升烟,以告祭天地,称为'燎祭'。距今4000至5000年间,香炉出现,作为祭祀礼器,也渗入日常生活。先秦时期,泽兰、蕙兰、白芷、艾草、桂树、香茅等已用于养生和社交礼仪。人们更用泽兰、菖蒲、艾草来沐浴,《大戴礼记·夏小正》上说:'五月蓄兰,为沐浴'——彼时中国人的浴室中,已有了幽兰之香。
屈原作品更满是苍翠馥郁的各类香草。典型的如《楚辞·九歌·湘夫人》中谓曰:'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芳香似乎永远留驻在字里行间,后人每逢翻阅便阵阵袭来。一部《离骚》,更是一部各类香草的芬芳雅集。我们见到经典的屈原画像,也是'手持香草,行吟泽畔'的一位独醒人。
此后,无论秦汉雄风、魏晋风雅,还是唐宋诗篇,乃至元明清的风雨涅盘,香,这一天地造化的若有若无之物,出入中国的文坛艺苑、道观禅堂,秉持飘渺空灵的出尘之姿,不拒有物有形的入世之行,与华夏之心相承一脉,宣讲我国古而不老的道与文化。
众香之首是沉香
香的使用形式和种类异常繁多。就种类言,最常见的即是所谓'沉檀龙麝'— —沉香、檀香、龙涎香、麝香,而以沉香为'众香之首'。沉香,并非树木,而是瑞香科类'香树'所产的一种特别凝聚物。经年老树受闪电、大风、虫鼠之类的伤害,真菌侵入,于是薄壁组织细胞内贮存的淀粉类物质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渐而结成香脂,便成为外皮朽烂而心部富含香脂的木材,芳香异常,即为沉香。
因此,沉香就是老树与疾病、灾害相抗争之自我疗伤的结晶体,也便是老树经年累月之修行而成的正果。结香过程有十几年,几十年,上百年不等,总之是久而坚劲,久而上品,入水即沉,因名沉香,列在众香之首。
沉香别名众多,另有沉水香、水沉香、栈香、白木香、莞香、女儿香等,历来分域外与国产两类。域外主产东南亚和印度,国产则集中在海南、两广和云贵,尤以海南广东的最为见闻。广东东莞古以沉香得名,每年以'莞香'进贡朝廷;中山市古称香山,亦因产沉香而有名;香港也是因为岛上盛产沉香,人们汇集于此运香贩香,英国人割了此地,便直接命名为香港,即'香的港口'。
所谓'海南万里水沉树',海南沉曾冠绝天下,号'琼脂',为宋代朝廷贡品。丁谓曾贬官海南,实地访察沉香,对结香始末,采香时地,乃至品类名称之细微都做了详查,写下著名的《天香传》,说'贵重沉栈香,与黄金同价'。蔡绦《铁围山丛谈》中说:'占城不若真腊,真腊不若海南黎洞。黎洞又以万安黎母山东峒者,冠绝天下,谓之海南沉香,一片万钱。'——所谓'沉香一片值万钱',盖源于此。苏东坡也贬官海南,惊觉香多,更留下许多与沉香结缘的故事和诗篇。
宋明一大雅
沉香在文化中实属大端。宋明士人以焚香为常事,燕居而求幽玄霞举,沉香是不可或缺之物。既有刘克庄所谓'沉水一铢消永昼,蠹书数叶伴残更',更有曾几《东轩小室即事五首》之五:'有客过丈室,呼儿具炉薰。清谈似微馥,妙处渠应闻。沉水已成烬,博山尚停云。斯须客辞去,趺坐对余芬。'他焚沉香以待客,对坐清谈,缕缕青烟,正如佛家所说之鼻观香严,妙处如清渠之缓缓送源头活水来,客去,跏趺坐独对余芬,写尽宋人理学士子出尘的高迈。
所谓沉香是香中最贵最上品,这大概是今人的分别尤甚。古人用香,重视的是整体之香的品质,因此沉香虽然最佳,但也不出香的世界。朱熹《香界》诗云:'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洗光风。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何须楚客纫秋佩,坐卧经行向此中。'香,一炷烟起,似可上达天听,灵犀借此一点通,坐卧但向此中求。
最著名的是陈去非的《焚香》:'明窗延静书,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当时戒定慧,妙供均人天;我岂不清友,于今心醒然。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世呈有过现,熏性无变迁;就是水中月,波定还自圆。'这首诗把香的品性都写透了,好一个'世呈有过现,熏性无变迁',可谓香之成'道'的'最佳作文'。
宋明是传统文化的一大高峰,以沉香为首的香文化在此时风靡朝野,使得焚香与点茶、插花、挂画一起,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之'四般雅事'。
佛借沉香以传道
佛教非常重视香,香在佛法中有许多不可思议的妙用,佛经开卷通常由'炉香赞'起首: '炉香乍爇。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而沉香,更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佛之教导,也曾借沉香以传道。
沉香木质坚硬,是雕刻佛像和念珠的上等材料,经得起岁月,更垂不朽,沉香粉可制成上等线香与盘香,香气氤氲,使人静心。佛经中常提及沉香,《楞严经》之香严童子,以鼻闻水沉香,观香气出入无常,证阿罗汉果位。《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三中,描写广大不可思议之香供养:'百万亿黑沉水香,普薰十方,百万亿不可思议众杂妙香,普薰十方一切佛刹……',卷第二十三中有:'尔时,兜率天王为如来敷置座已,心生尊重,与十万亿阿僧祇兜率天子奉迎如来;以清净心,雨阿僧祇色华云,雨不思议色香云,雨种种色鬘云,雨广大清净栴檀云,雨无量种种盖云,雨细妙天衣云,雨无边众妙宝云,雨天庄严具云,雨无量种种烧香云,雨一切栴檀沉水坚固末香云。'沉香在佛法中有无量妙用,观沉香之形成,也俨然是一位修行中经历重重考验,炼金砂而成真金的历程。
当然,佛之香,意蕴深广无量。中国佛教寺院之佛前蒲团上常书有四字,曰'戒定真香',提醒人们烧香拜佛虽是修心辅助,但每人心中戒定的品德才是修心的目的,戒定之香,所谓'不为风摇,不为雨藏',也是禅的意味,是平等无碍之真香。
沉香是中医良药
沉香是名贵中药。中医认为,沉香气味芳香,其香气归于人体的肺、肾、脾、胃等经脉,是中医'行气药'中的最上等,可调节人体内气的运行,疏通内脏机能,是极难得的具有抗菌及增强免疫功能的药材。
古代医典对沉香药效的记载比比皆是。如《药品化义》中认为沉香'纯阳而升,体重而沉,味辛走散,气雄横行,故有通天彻地之功……疏通经络,血随气升,凡属痛痒,无不悉愈。'
《本草通玄》中讲:'沉香,温而不燥,行而不泄,扶脾而运行不倦,达肾而导火归元,有降气之功,无破气之害,洵为良品。'《本草述》中说:'木香之专调滞气,丁香之专疗寒气,檀香之长理上焦气,皆不得如沉香之功能,言其养诸气,保和卫气,降真气也。'
《本经逢源》认为:'沉水香专于化气,诸气郁结不伸者宜之。温而不燥,行而不泄,扶脾达肾,摄火归原。'
《大同药物学》称:'沉香之辟邪强志,益气和神,聚木之精,得气之全,具质之重,合色之黑,准性理以推治功,显而易见,无待言也。'
《本草求真》中也记载得很详细:'沉香,辛温,体重色黑,落水不浮,故书载能下气坠痰;香气能散,故书载能入脾调中;色黑体阳,故书载能补火、暖精、壮阳。'
总之,沉香具幽然雅静气韵,对人体健康有显著功效,是中医药中救死扶伤,延年益寿的神品,使得沉香超越其他香品,成为中医药中最贵重的香品。
德香为真
包括香、茶、书、画、诗词琴瑟乃至于家具在内的中国任何一种文化,其实都另有一名,叫'博大精深'。因此,关于沉香的物理和精神功用,远非笔者的一篇小文之所能道明— —而其实,也根本就无需如我之今人再重复赘述。
古人论事,最重德行,在所谓香道中,便也有'德香'之说— —由道德品质所呈现出来的气质。《诗经》上说:'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意思是说,一个人修心养德,达到'至治',方能'感格神明',因此大自然的香还非真香,真香,是人的'德香'(亦即'戒定真香')。包括'香道'在内,此为中国所有各种各样的'道'的表达中的最根本。
香道和香文化,虽然今日已可耳闻目睹于大街小巷,然而古人的种种示范,其所要传达的究是怎样的态度和意涵,这恐怕并非人人都能明白。要体会香道和香文化之其然及其所以然,需要我们不假造作的真诚和谦卑,如此才有机会领略古圣贤之'道'与'文化',而真如此,大概也无关乎香与不香,其为人一生都是光风霁月的明明白白,无论动静都可以如诗僧读彻一般'终日凝然万虑亡',一呼一吸之间,无不是香气四散的'香道'与'香文化'。
总 编 | 邓雪松
主 编丨林育程
执行主编丨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