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听的语文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遇见语文

遇见有趣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选自:

八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

本名侯长生。播音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播音主持指导委员会委员。

1965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专业,同年任央广播音部播音员。常年担任央广《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节目主播。曾多次完成国家庆典及重大政治活动的文件宣读和电台转播任务;多次担任全国播音主持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工作评委。在广播一线工作40年,2005年退休。

诵读者:常亮

点击音频,一起聆听最好听的语文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探秘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创作背景

这是孟浩然投赠给张九龄的干谒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

早年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

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诗文赏析

从诗意看。

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成为山水杰作。

从结构看。

首联及颔联泛写洞庭湖景色。

首联远写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颔联目光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

颈联和尾联转入正题抒发感慨。

颈联转入抒情,向张丞相剖白心事,希望对方予以引荐;尾联再进一步,巧妙运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借古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用“徒有”二字。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从诗文类别看。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闻一多先生曾指出“到孟浩然手里,对初唐的宫体诗产生了思想和文字两种净化作用,所以我们读孟的诗觉得文字干净极了。他在思想净化方面所起的作用,当与陈子昂平分秋色,而文字的净化,尤推盛唐第一人。由初唐荒淫的宫体诗跳到杜甫严肃的人生描写,这中间必然有一段净化过程,这就是孟浩然所代表的风格。”

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

“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部、国家语委合作的一项公益项目,该项目已被列入《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建设,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语文课文标准的普通话诵读示范,使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听到标准的中国声音,享受到平等的教育资源。让我们与全中国最好的声音,一起聆听最好听的语文。

内容来源: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