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个方面着手,搞好墨法
墨色是书法的一种造型元素,具有重要的形式价值,这是今天墨色在美学上的基本定位。
然而,在历史上,人们对于墨色运用的观念却有所不同。在书法批评中,虽然“用墨”这个范畴远没有像笔法、结体那样被投以热烈的关注和讨论,但很明显,墨色也是参与其中的。尤为显著的一个例证是关于“墨淡伤神”的观念。在以神采作为书法最高批评范畴的古代书法批评中,这样的观念反映出墨色的重要价值。
无论是绘画还是书法,墨色都承担着造型与情感表现的功能,这是在看待书法的墨色时必须加以重视的。
墨色作为书法的重要元素,有如下几种方式:
01/
参与点画造型
任何点画都是在用墨的参与下进行造型的,不同的墨色及其变化产生不同的点画效 果。比如,墨色与用笔相结合的不同表现。中锋用笔时点画或线条的墨色中间浓两边淡,线条浑厚饱满,有立体感;而侧锋用笔则墨色分布相对均匀,点画特点是灵秀轻薄。
再比如,墨色和形状的结合也会产生不同的造型效果与精神表现。如浓墨与方笔、露锋的结合,淡墨与藏锋、圆笔的结合。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帖学可以用淡墨来书写,而魏碑等则不太适合用淡墨,而宜用浓墨来书写的缘故。
一般来看,雄强的美适合用浓墨,而散淡的美则适合用淡墨,等等,不一而足。
02/
参与对比关系
所谓“墨分五色”,实质是指墨在浓淡枯湿上的各种变化层次。而实际上,在书写过程中,这种墨的层次变化从更细致的程度来看远远超过五个层次。
比如涨墨、浓墨、淡墨、枯墨,每一个层次中又可以分出渐次变化的多个层次。它们在书法的表现上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关系。
其中,涨墨是墨与水的交融在纸面的渗化作用,它产生一种氤氲的效果,这种效果在整个作品中非常引人注目;浓墨是一种力量的体现,它的视觉效果比较强烈,能够起到凝聚精神的作用;淡墨则显得清雅幽深,给人以空灵清远的联想;枯墨或飞白是黑白相间的墨色表现样式,其意在虚虚实实之间。而不同的墨色在同一幅作品中呈现时,它们彼此充当了相互对比的因素,并且在这种相互对比中为作品的节奏、韵味增添了内涵。
同时,从视觉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不同墨色具有不同的“重量”,因而也能起到不同的力的平衡作用。所以,在对比的过程中,对于不同墨色的运用直接影响着作品的变化与和谐。
03/
墨色的节奏表现
墨色的节奏表现是其浓淡干枯交替变化的结果。
这种变化最明显的是通过“墨继”呈现出来。“墨继”指的是墨色在书写中由浓到淡、由淡到干、由干到枯的梯度变化过程。
蘸一次墨可以连续书写数字,直至最后墨、水逐渐耗尽后呈现出枯笔的状态,这就是一个自然的墨色节奏表现。而我们在书法作品的创作中,则可以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来灵活调节蘸墨的频次以产生节奏变化。
从章法的构成上来看,错落和呼应是墨继运用的基本原则。行与行之间,右边为浓墨,左边可处理为干墨或枯墨;同样,上边为浓墨,下边可处理为干墨或枯墨,如此交错,能够营造出虚与实的对比,增加墨色在整体篇章中的有机变化,使其丰富而协调。
04/
深度空间的营造
深度空间的营造是视觉艺术的重要呈现方式,以提升视觉的丰富性与表现力。书法中深度空间的营造最为直接的是通过墨色的深浅变化来实现。
在一件书法作品中,不同的墨色层次在视觉上会自然地分离,使章法中的深度空间成了可能。
一般而言,浓墨、重墨会凸显于人们的视觉,起到强化的效果,类似于近层特写;而淡墨、枯墨则会相应地向后退隐,给人遥远的感觉。如此一重一轻,一前一后,墨色的深度空间自然产生。
郭熙《林泉高致》中说:“正面溪山林木,盘折委曲,铺设其景而来,不厌其详,所以足人目之近寻也。傍边平远,峤岭重叠,钩连缥缈而去,不厌其远,所以极人目之旷望也。”
由墨色所营造出来的深度空间也有着类似的意趣,浓墨向外突出,在第一时间形成视觉中心,吸引人的目光,淡墨向后退隐,则把人的视觉引向深处,一前一后,一深一浅,给人丰富而生动的视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