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占一座大楼,伤亡1万余人:国会大厦之战,到底有多惨烈?

文/灭霸他爸

国会大厦战斗是柏林战役的最后一战,近两天的战斗中,苏军大约伤亡了10000余人,一座大厦为何能给进攻的苏军造成如此大的损失呢?秘密就在于德军居高临下射击的火炮。

1945年4月16日,苏军集结250万大军,发起柏林战役,防御首都的德军虽然号称有100万人,但大多数为临时征集而来的老弱病残,战斗力低下,无法抗衡苏军。

到了4月28日,苏军就已经夺取斯普里河上的毛奇桥,逼近国会大厦。

国会大厦也叫帝国大厦,是柏林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始建于1884年,位于柏林蒂尔加滕区北部,1894年建成之后,一直是德意志帝国议会和魏玛共和国议会所在地,成为德国权力的象征。

1933年,“国会纵火案”发生后,国会大厦由于被希特勒所厌恶,并未进行过任何修复。

柏林被苏军包围后,德军试图将国会大厦打造成一个坚固的支撑点,在其周围修筑了大量的环形防御工事,并以堑壕相连接,大厦的各层门窗也全部用砖头堵塞,修成各种火力射击点。

德军深知单凭工事根本无法长期防守,所以,在国会大厦及周围的建筑物顶部,部署了多门克虏伯LeFH18型105毫米榴弹炮。

LeFH18型榴弹炮弹丸重14.8千克,初速540米/秒,射程12.3千米,可发射高爆弹、钢珠高爆弹、燃烧弹和烟雾弹扥多种炮弹,杀伤力较强。

这种火炮曾出口到中国,在抗日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杀伤了大量日军,第三次长沙会战时,部署在岳麓山上的几门LeFH18型榴弹炮炸得鬼子兵血肉横飞,死伤惨重。

在精心部署之下,德军地空交叉火力严密的封锁了国会大厦附近空间,此外,德军还在大厦内部署守军1000余人,加上附近地域的士兵,大约有6000余人。

4月29日,苏军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攻占了内政部和皇家剧院,随后向国会大厦发起猛烈攻击。

德军在楼顶布置的火炮,居高临下,猛烈开火,给苏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苏军多次进攻受挫之后,调来飞机,摧毁了楼顶的德军火炮,随后又用89门大口径火炮猛轰国会大厦,20分钟的炮击结束后,苏军冲入大厦。

德军负隅顽抗,在每个楼梯和房间与苏军拼死搏斗,不少受伤的德军士兵甚至拉响手榴弹与苏军同归于尽。

激战到4月30日21点50分,苏军终于将红旗插上了国会大厦顶部,但大厦内残存的德军依然坚持抵抗,直到5月2日德国宣布投降,他们才放下武器。

有些资料称防守大厦的德军全部战死,无一人投降,其实并不准确,根据苏军战后统计:大厦内的德军,投降和被俘的就有数百人。

国会大厦之战,苏军的伤亡至今依然是笔糊涂账,有三四千人到两万人不等的多种说法,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是统计方面的问题。

因为国会大厦之战并非一场孤立的战斗,而是与附近地域的一些列战斗相辅相成,统计的时候,很难厘清这些战斗之间的界线。

比如,进攻国会大厦的苏军,很多人被附近建筑物顶部的德军炮火杀伤(这个伤亡数字远比大厦内逐屋的争夺战的损失大),他们的伤亡如何统计?有的学者会将他们算作国会大厦之战的损失,有的学者则将他们纳入其他战斗的损失,这样一来,统计到的苏军伤亡结果自然大相径庭。

其实,无论怎样统计,国会大厦之战,在德军的顽抗下,苏军都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大批士兵倒在胜利之前,实在可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