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那么向往的工业时代

人类一直在追寻着理想的生活,总是期望能尽快摆脱眼前处境中的诸多弊端,总是觉着会有一个比当下自己所处的社会形态更其合理的社会,会有一个更公平、更科学、更民主,有更多的人能达到自我实现的人生目的,有更多的人能更顺利地享受人生的乐趣的社会形态。农业社会虽然往往被经历了诸多社会形态的人类回看的时候,看作一种相对比较理想、比较环保、比较可持续发展、比较审美的绿色时代,但是在农业社会中的人们其实经常并不这样认为。他们会深深地为人类能力的被极大限制而无奈,为眼前的困难和痛苦所困扰,为人间的不平与压迫所愤怒,一代代的人们几乎不约而同地都在矢志不渝地追寻着更加理想的人生与社会;即便还没有投身于改变社会的变革,也会在头脑里形成、普遍形成一种对和当下的生活不一样的生活的向往,形成一种对更好的社会的想象。

工业时代强大的生产力成了人们眼前最炫目最具吸引力的存在,插上翅膀飞、坐上列车跑的集体梦想对每一个尚处于农业社会形态中的国家民族都是一个极大的诱惑。事实上,在整个农业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工业社会的向往都一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情绪,是一种虽然盲目但是却也非常真实的大众意识。这种大众意识反映到艺术之中,就成了一种无处不在的话语导向和习惯。

在中国社会的农业时代里兴旺起来的连环画,其实本身也是工业的产物,是现代出版工业、印刷工业的结晶,是现代商业链条上结出来的众多果实之一种。从形式到内容,都必然地打上了诸多对工业时代的向往的痕迹,其中站在既有的农业社会状态里所进行的工业化想象,用农业社会的道德准则与行为逻辑对工业社会进行的想当然的设想,都是其中颇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连环画最初在上海的画报上出现的时候,就是以其所描绘的电车和飞机的形象,同工业化的美好蓝图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1949年以后国家政治中迫切需要独立起来强大起来的需要——如一系列的五年计划中的工业部分;1958年的“大炼钢铁”、“超英赶美”;文革中的“两弹一星”及文革后的“四个现代化”——也与这种工业化的普遍心理需求自然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大量对工业化进行向往的作品。

所谓反映工业战线的斗争与生活的作品,在连环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都是所谓工农兵题材中居于首位的老大哥;《纺织战歌》、《电站红花》、《推钢姑娘》、《天蓝色的车厢》、《新矿长》、《新来的管理员》、《巡道工》、《油田劲松》、《造船工人志气高》、《管电记》、《汽笛声声》、《在电车上》、《矿山哨兵》、《老司机长》、《女装卸工》、《人民列车》、《车轮飞转》,等等等等,只从题目基本上也就可以看到大致的内容了。

今天翻捡着这些连环画收藏品的时候,一本本花花绿绿的连环画封面所透露出来的基本的文本信息就已经宣示了其内容的大体范围,那种工装人物、机器机械、烟囱蒸汽的背景,经常直接预示了作品的所指。指向工业文明为人类提供的高生产力、高生产率的方便快速和巨大能力,指向工业文明那种不依赖土地、不依赖四季的生产模式与状态,指向这一切工业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最集中的代表——工业产品,尤其是日用工业品。缝纫机、电视、冰箱等等工业化最直接的成果,让人义无反顾地为工业时代的终于到来而欢呼。在那样欢呼着的时候,谁也还都没有想到要立刻承担随之而来的、一发而不可收的水污染、噪音污染、空气污染等等一系列的恶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