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宝康·说说“社供应“
如今60岁以下或者没有在早年的农村深入生活过的人们,绝对搞不清什么叫“社供应”。用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社供应”是啥东东?
人们一般只知道户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但在早年的农村,还有一种叫作“社供应”的。从大的范围讲,“社供应”也属于农业户口,但又有不同,是有点边缘化的。在那一切都要凭票供应的年代,你什么户口是非常重要的。非农业户口,又叫居民户,而在乡村则被称作供应户,也就是他们的一切生活用品都是由国家供应的。农业户口当然是由农村的生产队来负责供应。但“社供应”,顾名思义,似乎是由当时的农业合作社来负责供应。“社供应”又不是真正的农民,基本上都不在生产队里干农活。
据介绍,当年开展土改、成立互助合作社时,有那么一部分人,家里有点田地,或自己耕作,或请亲友帮忙,也有请帮工的,种点粮食当口粮过日子,自己则往往在干一些其他的活计,赚点生活费。这田地绝对不会多,否则就是富农地主了。土地交公归合作社了,于是,这些人就成了“社供应”。不在合作社生产队干农活,却要由合作社来负责供应他们的生活必需品,当然他们要用钱来买的。而我家就是那么一种“社供应”。父母都在附近的扇厂做工,体弱多病,干不了农活,后来父亲更是在我弟弟才7岁时就因病去世,这“社供应”当的实在好辛苦。
在农民看来,“社供应”是不干活却要来分享劳动的成果,特别是物品紧缺,被占去一份,很是不爽,但国家的政策在那,私下嘀咕埋怨却无法改变这些,于是,就很不待见“社供应”,或者把那些不好的物品专门塞给他们,或者就尽量少给一点。因为没人在生产队里干活,信息不灵,一旦要分稻麦草油之类,我们就得眼巴巴地去排队等着。可排到最后,却说这次没你的份,一点也没办法,打落牙齿连血吞,满脸的委屈和无奈。有时则是东西都分好了分完了,可我们不知道,有好心人路过说一声:你们的稻草还在田里。于是,全家人齐出动,非常艰难地摸黑去搬运回来。晒稻谷稻草,轧米,对我们来说,都是一场场艰苦的战斗。大人还得千方百计去筹钱,你要去分稻谷,可得把钱备好,“分”是说说的。
为了填补窟窿,添补家用,把日子对付过去,我们养过鸡、鸭、安哥拉长毛兔和猪等等,需要千方百计去为家畜们吃的。好在那时读书作业不多,回家就是忙个不停也不至于影响作业。我们兄弟也都学会了摇船,因为不会的话,你就无法解决许多具体的生活困难。说真的,那时的“社供应”还有一个叫法:罪过人。而到我高中毕业后,没有出路,只好回乡当农民,当了一个戴眼镜的农民。
当然,这些怪不得谁,因为农民的日子也过得很苦很难。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不喜欢“社供应”,一些人还要为难“社供应”。好在到后来,我哥哥和我先后出去上了大学,户口也迁出去了,成了“供应户”。参加工作后则能帮家里解决一些困难。更没想到,到后来,“社供应”也有我们意想不到的好处。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农村发展很快,大约是2010年前一些吧,户口在大队里的人,竟然可以得到一份分红。母亲虽然去世了,但她的关系一直在农村,也可以分到一份。我们姐妹四个还可以享受到母亲的分红:每人每年可分到手500元,最多的一年竟然可分上千元,并且至今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