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古迹】零陵节孝亭:孝道之歌

【永州古迹】零陵节孝亭:孝道之歌

陈瑜
节孝亭,永州很多人都没去过,其实不远,就在愚溪上游,从柳子庙一直沿愚溪河边往上走。
今日之愚溪,非柳宗元之愚溪,往日的宁静与清雅不再,鱼儿难觅,更难有“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清澈,更难找到历史见证的古木,只是清风依旧,阳关依旧,偶尔能见到几个溪边垂钓者,溪旁依稀点缀的几座古屋也摇摇欲坠,溪旁的青苔都被冲刷露出黄泥的本色,远久的青石桥被水泥桥修复,路已被水泥沙石铺砌,几乎没有以往的曲径通幽,路牌标注的“钴鉧潭”、“小西丘”、“小石潭”很难找到那种历史的印记,虽有篁竹,虽有水声,却没有那种空灵与幽邃。
穿过一座小桥,扑入眼帘的是一个古老的凉亭,是清光绪四年翰林院诗诏邑人熊学礼奉旨为其母亲守节敬孝而建,显得破败,诉说着久远,一边有飞檐,一边是突兀的、高低不齐的残墙,墙上的小草也不显得旺盛,似乎包含着哀怨。
凉亭的构造上半部是小块青砖,下半部是大块青石,一个用青石砌成的拱门,拱门上方是一个龙凤雕刻的图案,内书“旨奉旌表节孝亭”。
进入拱门,内面是十多平方的空间,屋顶用木质构架,梁上刻有花纹图案,中间四根青石柱子,上书“憩片时沿溪寻柳迹,饮一勺放步到枫林”和“古井流香人怀六峒,圣泉比洁地纪零陵”两副对联,进门的右边是一排木制住房,听说是供守亭人起居生活用。
左边是用两块方石雕刻“和”与“中”两个字,也正体现建亭人的“和为贵”以及“中庸”儒家思想。
内置一块《奉节母命鼎建茶亭碑记》碑文,由于年代久远,字迹略显模糊,内容如下:“戊寅秋,节母熊张氏流火月三日,寿寿古稀开一,儿欲製锦以侑觞入告日否製锦壮观耳,于我失实,于人无济,继请曾膺旌典即树坊,母亦否建坊扬名耳,荣于我何利,于人儿善谋之,余无对,既而母自谓曰,某为西张富公,季女自幼,生长其地,有以茶亭名巷者,果何谓也哉?儿于是拨母之意矣,迨欲建长亭以利行人,施茶水以解渴烦乎!遂觅愚溪旋水,湾通粤西官途,前行数里方有亭,行者每苦之,虽为购地,鸠工采木选石,附亭枕流并建茶舍,其间树竹阴翳,山水回环,绕有画图,幽趣告成日,迎舆请观之,母大忻然曰:儿可谓善体吾意矣,遂援笔书,由以毕母命旨,在光绪四年冬男翰林院诗诏学礼谨譔并书。”
从碑文中我们看到了母亲的慈爱与善良,也感受儿子对母亲的孝义与孝敬,我无法想象一位母亲的遗愿竟然是修建一座亭子,不是为了纪念自己,而是为了方便别人;我也无法想象一位远方的游子归来后怀着那份悲痛的心情,如何在守丧期间建立了这座至今还保留着的茶亭;我更无法想象疲惫不堪的行人在此亭饮上一口薄荷茶心旷神怡的模样……我却听到一位母亲的声音,很熟悉的声音,是那般亲切、那般美妙,就像亭旁潺潺的流水,流淌出一种生命的伟大。头脑中即刻浮现那一对母子对人民的关爱与体惜的活生生的形象,有补后人,有救世风。
我穿梭于树林之间,无补于寻找孤独的收获,却觅出了人间绵绵不绝的大爱。我们生活在一个钢筋混凝土浇铸的空间,行走于世俗浮华的世界里,太多的时候,我们感叹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抱怨美好事物总离我们太遥远。于是,当我们面对爱的迷茫与彷徨时,心底深处真切呼唤着一份爱,渴望着一份爱的传递……
珍藏这一份大爱,以警后人,世人应该常来看看,亦或是洗涤灵魂,亦或是找回遗落的心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