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类风湿关节炎”吗?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怎样全面科学地认识这个疾病呢?我们一起听北大人民医院的张学武教授为您认真讲解,都是对患者很有帮助的干货哦!

视频导读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破坏性关节病变为特征、 全身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常见;发病人群中男女比例约1:3 ,患病率有0.2%~1%。类风湿关节炎不是“不治之症”,患者在明确诊断后,经过规范治疗,可以达到病情完全缓解。

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受累特点包括:受累关节以小关节为主,如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关节;受累关节多呈对称性;关节持续受累时间≥6周;患者晨僵时间>1小时。

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外表现包括:1、全身表现:发热、乏力、体重下降;2、皮下结节;3、血管炎:如 皮疹、皮肤溃疡、巩膜炎等;4、心脏、脾、肺、神经系统等多脏器受累。

类风湿关节炎常规检查项目包括:1、自身抗体:如类风湿5项、抗CCP抗体、RA33抗体;2、免疫球蛋白相关化验:如血沉、IgG、IgA、IgM,CIC,蛋白电泳等;3、常规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

其中抗CCP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高达98%,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

目前临床多使用《1987年修订的RA分类标准》进行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该标准沿用三十多年, 成为临床医师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指标。研究证明,具备1987 年的ACR 分类标准4条或4条以上,被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敏感性94%,特异性89%。

用科学解除病友疑问,5分钟听讲座,管理疾病不用愁!快来学习吧!

疾病管理是良药,智能疾病管理优于良药!

为张学武教授点赞,推举他下次继续讲!

专家简介
张学武
协会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委员

单位任职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任职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全国委员

海峡两岸医师交流协会风湿免疫学分会  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专业委员会  委员

北京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常务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风湿病学分会  副理事长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通讯编委

个人简历

主要研究方向为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及免疫治疗。在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继发性骨质疏松、干燥综合征及痛风关节炎的诊治方面有较深造诣。2001年曾在瑞士苏黎世合作研究骨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研究成果多次参加美国风湿病年会、亚太地区、全国和北京市风湿病年会等学术会议交流并多次做大会发言。2004年在国内首次提出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的基本概念;2011年在美国风湿病学年会上首次提出生物制剂可安全用于既往感染乙肝病毒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012年作为主要执笔人制定了我国首个GIOP诊疗共识;2013年在十余年临床经验积累下率先肯定了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及安全性;近年来主持多项国家自然基金、APLAR基金、首发基金和ILAR基金的申请、落实和结题工作。十余年来先后在SCI及核心期刊发表论著50余篇,参与多部风湿病学著作的撰写。

为什么我的类风湿关节炎不能缓解?该怎么做呢?

对于风湿病,什么才是健康饮食

病在关节,原因却在肺!

吃七成饱原来这么大好处!

风湿病人省钱全靠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