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和宋氏三姐妹最爱的衣料,被称为“软黄金”,凭什么这么贵?
乍一听到香云纱的名字,能让人马上联想到薄若云霞的感觉。
其实,香云纱本名“莨(làng)纱”,是采用植物染料薯莨染色的丝绸面料。莨纱做成衣服穿在身上,走起来会沙沙作响,所以一开始被叫做“响云纱”,后来人们根据谐音称之为“香云纱”。
不得不说,香云纱这个名字真是极妙,风过纱鸣,又美又动听。
最早在唐朝,已经有了关于薯莨的记载,北宋沈括和明代李时珍都曾记述过薯莨的染色作用。历史上,佛山的养蚕缫丝业十分悠久,素有“南国丝都”美誉,完整保存了香云纱的染整技艺。明代永乐年间,广东莨纱已经出口到国外。
而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香云纱是世界纺织品中,唯一用纯植物与矿物染整的丝绸面料。制成的成衣轻薄柔软、穿起来透气凉爽、遇水快干、不易起皱,对皮肤还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更神奇的是,香云纱穿的时间越久,会变得越来越柔软。一段时间后,比之崭新的新衣,反而会呈现出一种惊艳时光的华美。
注意哦,这时候的半成品香云纱还是白色的。一根根细密的蚕丝,经过机器,就变成了柔软的布料,过程看着很是神奇。
再之后,是染整。
先将薯莨放到机器里打碎,用水浸泡薯莨碎,就能得到染色用的莨水。
切开的新鲜薯莨,切面鲜红,看着就像一大块牛肉。质地摸起来黏黏的,有胶质,还有润肤作用。
将布料置于莨水中充分浸泡,并不断翻动。莨水的浓度比例,只有为数不多的老师傅才懂。
碧绿的草地上,绸匹的颜色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一旁工人的身影,看上去既单薄又坚定。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份伟大的事业。
手工制作的香云纱,带着人体的温度,亦是珍贵无比。
过河泥也是一道关键的工序,作用是固色,而且必须使用西樵、顺德一带的河泥,其他地方的都不行。真的很神奇,果然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将黑色的纯净河泥搅成糊状,薄敷于经多次莨水浸染的绸面。薯茛中的单宁与河泥中的铁离子发生反应,将绸面染成黑、褐色。
特别的是,这一操作要在夜间进行,并且在天亮前完成,避免因阳光照射染黑底面。
薯莨的汁液是棕红色的,富含多种矿物质的河泥是黑色的,所以正宗的香云纱布料正面呈现黑色,背面棕红色。后续则可以通过刺绣等元素,设计出款式新颖的香云纱成衣。
博物馆内可以看到染整的薯莨布。左边是麻布,纹理很清晰;右边则是棉布,看着更为平整些,正宗的香云纱则是真丝材质的。基本上,所有布料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染色,只是浸染和晒莨的次数会不一样,莨水的浓度也有不同。
除了织造工艺,在博物馆内还能看到一些其他馆藏,比如这是自梳女捐赠的真丝蚊帐。
走完西樵香云纱传承基地,不禁感叹,中国的传统技艺竟然能神奇至此。可惜的是,由于香云纱产量不高,从业人员日益减少,香云纱染整技艺后继乏人,已经濒临失传,急需抢救。
西樵香云纱传承基地,正是创始人张绍景的一份执念,他想让更多人知晓香云纱的魅力。
真心希望,这洋洋洒洒两千字,能让你们了解香云纱、对香云纱感兴趣,也算是不枉我的一点努力了。
交通攻略:在市二医院公交站乘坐143路,至南庄文化中心,换乘樵04路,至百东村委会公交站,步行1公里即可到达
开放时间:8:30-17:00
门票:免费
我是琰棱
带着有趣的灵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摄影|写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