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袭人的“温柔和顺”与“优伶有福”

花袭人的“温柔和顺”与“优伶有福”
原创:龍乡
又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句言词,写道是: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这是《红楼梦》第五回中关于袭人判词的描述。从表面看很好理解,而且我们这些普通读者在主流红学专家的指引下,一直也都是这样理解的:
画中,“一簇鲜花”指袭人姓花,“破席”之“席”谐音袭,就是为了专指和点出“花袭人”这个名字;判词则是说她虽然“温柔和顺”“似桂如兰”,最后却嫁给了优伶蒋玉菡,而没能够成为宝玉房内的姨娘。
这样的解释,完全是因为忽视了判词是用谶纬隐语形式写出来的结果。既是用谶语形式写出,就应该有更深层的涵义隐含其中,如果只从表面文字作简单直白的理解,有什么意义呢?况且书中也告诉了我们,表面文字仅是“假语村言”,背面才是在“真事隐去”下的真实故事。而且书中以“一喉二歌、一击两鸣”之手法表现的同时,凭着判词对全书所具有的重要性、关键性来说,判词更是如此。所以说,对判词的解读不能简单化、表面化,应该拨开假语村言的迷雾,识别出“其中真面目”来。
而在识别“真面目”的过程中,绝不能脱离文本去作“大胆假设”,或天马行空地去联想,应该在文本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中去仔细寻找、“小心求证”。
比如这“一簇鲜花,一床破席”,绝不会只是为了指出“花袭人”这个名字这样简单。其中到底隐藏何意,文本中给出的暗示和线索是什么呢?
第六十三回抽花名签时:
袭人便伸手取出一支来,却是一支挑花,题着“武陵别景”四字,那一面旧诗写着道是:
“桃红又是一年春。”
“武陵别景”是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来,诗句则是出自宋末元初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这是不是说桃花是袭人的象征呢?不是的。因为,林黛玉埋香冢、写《葬花吟》,所埋所吟就是桃花,也是隐喻对自己的埋葬和祭奠,而桃花就是黛玉的象征。袭人抽到桃花签,只能说明她与桃花有某种关系,或者说与黛玉之死有某种关系。
再者,“桃红又是一年春”的作者谢枋得,一生忠于南宋,最后因抗元而殉国,而袭人最终却离开主人嫁给了蒋玉菡,更说明她不配桃花。那么“花袭人”之“花”是什么“花”呢?
第五十回“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
李纨又道:“绮儿的是个'萤’字,打一个字。”众人猜了半日,宝琴笑道:“这个意思却深,不知可是花草的'花’字?”李绮笑道:“恰是了。”众人道:“萤与花何干?”黛玉笑道:“妙得很!萤可不是草化的?”
古人认为“腐草为萤”,那么“萤”之根本实际就是“草”,“花”为“草化”代表着一种转化过程,因而“萤”、“花”、“草”之间的重点还是“草”字,此处,“萤”为“草”,“花”为“草化”,也是在暗示,花袭人之“花”并非真“花”,应当拆做“草化的”来理解。
可是,“草化的”又有什么含义呢?
前文中:
李纨又道:“一池青草草何名?”湘云忙道:“这一定是'蒲芦也。再不是不成?”
可见,“草”即是“蒲芦”,那么“花”也应该是“蒲芦”了。由此可以推出“一簇鲜花”等于是“一池青草”、“一池蒲芦”。而“一床破席”之“席”,通常为蒲草、芦蔑编制而成,岂不是说“一床破席”也等于是“一床蒲芦”吗?
这样,也就得出了一个答案,“花袭人”这个名字实际上暗隐着“蒲芦”二字。当然“一簇鲜花,一床破席”所暗隐的也是“蒲芦”。于是,问题也就来了,“蒲芦”到底隐喻着什么呢?
在拙文《说说“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曾作过这样的解读:第五十回的那八个灯谜,第一个灯谜的谜面为出自”四书”中的“观音未有世家传”。而八个灯谜又都与“蒲芦”有关,“蒲芦”谐音“普陀”“普洛”,是在暗隐观音菩萨的道场普陀洛迦山,暗隐曾为鲁王监国朱以海的抗清基地,因为普陀洛迦山亦属于舟山群岛。
另外,“蒲芦”又谐音“胡虏”,暗隐满清。
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了,难道说“花袭人”即“胡虏”、即满清吗?如此绕来绕去的解读,是不是牵强附会的臆测梦语呢?或者说是过度解读呢?
我们来看袭人的判词:
“枉自温柔和顺”:在明末清初,确切的说在1644年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李自成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大顺”;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年号为“大顺”;满清的年号则为“顺治”,他们不约而同地钟情“顺”字,如果认为只属于一种偶然,显然是说不通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特现象呢?
原来有个传说,明朝建立之初,太祖朱元璋曾向刘伯温询问明朝国运,刘伯温沉吟后回答:“遇顺而止。”于是,“遇顺而止”就变成了一个符合“天命”的谶语流传了下来,而古人皆迷信谶语即是“天命”,所以,在明亡之际,才有了李自成、张献忠和满清不约而同地让自己的国号、年号跟“顺”字挂钩,全是为了让天下人相信,自己代表着“遇顺而止”的那个“顺”,是顺应天命、正统合法的政权。可是,在这三方之间,谁才是“枉自温柔和顺”中的那个“顺”呢?
其实,袭人的判词与李纨的判词,每句之间都存在着紧密关联。李纨判词的第一句是“桃李春风结子完”,其中的“桃李”和“子”,暗隐着李唐取代隋朝的谶语:“桃李子,得天下”,以此代指李自成,“春风”暗指时间,意为,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攻进北京。而“枉自温柔和顺”暗喻的是,李自成的大顺军虽进入北京,最终也是枉然。
“空云似桂如兰”:桂和兰代表着高贵,与李纨判词的第二句“到头谁似一盆兰”意思是相同的,是在讽刺李自成虽然进入北京,却没能坐稳皇帝这个宝座。“桂”也含有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之意。
“堪羡优伶有福”:“优伶”自然是指蒋玉菡,在表面故事中,预示袭人后来嫁给了蒋玉菡。而“蒋玉菡”谐音“将玉含”,这里的“玉”也隐指如同贾宝玉衔玉而生的“通灵宝玉”一样,象征传国玉玺和皇权。而“花袭人”这个名字完全解读出来就是,“花”为“草化”,“草”为“蒲芦”,“蒲芦”谐音“胡虏”隐指满清,那“花”实隐“胡虏转化”“满清转化”之意;“袭人”则为“龙衣人”,即皇帝,也就是说“花袭人”的真实隐意为“满清皇帝”。袭人嫁给“将玉含”,同样是隐指满清皇帝。句中最后一个字“福”字,则是确指这个满清皇帝为爱新觉罗.福临。
李纨判词的第三句“如冰水好空相妒”,“如”在这里是“给予”“为”的意思,“冰水”隐指满清,全句的隐意为,李自成白白地给满清做嫁衣裳,给自己留下的只有妒火遗恨。
“谁知公子无缘”:“公子”指贾宝玉,也是隐指传国玉玺和皇权。结合前几句,意思就是,李自成虽然进入北京,却没能坐稳皇帝之位,反而给满清办了好事,使自己最终与皇权天下无缘。李纨判词的第四句“枉与他人作笑谈”,也是对李自成没能坐稳天下的讽刺。
综合起来说,袭人的判词就是以1644年为背景,隐藏了天下最终被满清取得的真实历史。而花袭人影射的就是满清入主中原的第一位皇帝顺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