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你想知道的215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信息都在这里了
诺贝尔奖官网上说1901年到目前为止一共有21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说的不对,实际上只有215位,因为美国人John Bardeen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完成诺奖工作的平均年龄为37.3岁,获得诺奖的平均年龄为56.4岁
也就是说,一个工作从完成到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平均需要19.1年的时间,也就是接近20年的时间,当然也有头一年做出成果,第二年就获得诺贝尔奖的,这属于极其例外的情况。
完成诺奖工作年龄分布
平均年龄为37.3岁,中值年龄为35岁,也就是说,有一半的获奖者是在35岁前完成他们的诺奖工作的,有一半的人是在35岁后完成他们的诺奖工作的。
获得诺奖年龄分布
平均年龄为56.4岁,中值年龄为55岁,也就是说,有一半的获奖者是在55岁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有一半的人是在55岁获奖的。
九成以上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都是男博士
215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99%都是来自欧美和日本,只有一位获奖者获奖的工作与欧美无关,他就是来自印度的拉曼。
更多信息请参考我之前的文章:
美国物理协会期刊上发表了最多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工作
在216人次诺奖工作的发表期刊统计中,美国物理协会(APS)旗下的期刊(PRL和PR)发表了将近40%的成果,物理领域内的权威期刊比Nature和Science更受认可。
在影响因子1点多的印度期刊发论文,照样可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被引用次数几十次甚至几次同样也可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有9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获奖工作被引次数在10次以下,有27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获奖工作被引次数在100次以下,被引用次数只是评判一个工作重要性的参考,并不是标准。
诺贝尔物理学奖论文平均被引用2680次,高被引是获奖必备吗?
约瑟夫·约翰·汤姆森的徒子徒孙一共获得了26次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汤姆森的带领下,剑桥卡文迪许实验室成为世界最顶尖的实验室,他们学生中最出名的两位是卢瑟福和波恩,他的学生的学生中包括波尔、费米,杨振宁和李政道都在汤姆森的学术谱系上。
23位物理学家在读博期间完成诺奖的工作,他们靠的什么?
实力和运气,缺一不可,如果把运气看成是实力的一部分,那么这23位在博士期间就完成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工作的人靠的就是自己的实力。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了谁可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均由瑞典皇家科学院来颁发,其实瑞典皇家科学院在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了谁可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小结:以上就是最近一个月业余时间的劳动成果
最近几天写了不少关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文章,其实自己花在这上面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一个月,自己利用业余是时间,从1901年到2020年215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信息都查询了一遍,这不是简简单单的统计就能完成的,因为要判断究竟是靠哪一篇文章或者哪一个专利获得了诺奖,这是最费工夫的,所有的一切都是靠我自己人工完成的。
做这个统计的初衷在第一篇这一系列的文章中就已经说过了,是为了批判目前科研评价体系过度重视高影响因子论文(CNS)、而忽略了科研中最重要的原创思想,不过在这个漫长的统计过程中,逐渐加入获得者的更多信息,比如获得博士学位的学校、年份、完成诺奖工作的年份、获得诺奖的年份等信息,希望对那些有志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年轻学子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