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控制学原理看中医治病的方法

物质系统都是典型的一控制多,中心要素和周边要素本质上没有任何两样,它的力量与无法与众多要素的力量相对抗,可就是它却控制了系统中无数要素,使它们都听中心的话,保持着系统的秩序,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对此,西方科学是无言以对的,因为它假定了万物是由少数几个死寂不变的基本粒子组成的,既然它是死寂的砖块,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系统根本就不可能形成。而东方科学是如何来认识它呢?它的前提假设是气一元论,按照这个学说,空间中连续着统一的物质,它们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紧张地相互压迫中存在的,反抗、扩张,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是一切存在物的本性,正是有了这种本性,局部物质才能够不断在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中组织起来,成为一个个有序的物质系统。具体地说,所有要素都是在竞争中存在的,而中心要素正是充分利用了这种竞争,听中心的话就优先支持它,使它不断在系统空间产生并发展壮大,违背中心的话就强力地抑制它,使它不断在系统空间衰退并灭亡,在要素的周期产生与灭亡之间,普遍联系方式就产生了,它体现了中心要素的意志,通过连续在系统空间某一层次的物质有序和无序周期变换传递着信息,控制着每一个要素的生死存亡,保持着系统秩序。
人体是一个标准的物质系统,如果秩序井然的话,所有要素都听中心的话,按照同样的基因进行复制,此时是不会产生细胞病变,出现所谓的疾病的。细胞之所以发生病变,都是整体的管理失控造成的,更确切地说,是信息传递失真造成的,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失真与变形呢?答案就是不平衡。因为普遍联系的本质都是一种媒介的周期运动,信息的区别仅仅在量上,或者说频率上的不同,而在质上没有任何两样,如果媒介失去了平衡,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就会失真和变形,整体的管理就乱了,而疾病就是整体管理失控的一种结果。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平衡是秩序之本,失去了平衡,整体的管理就失控了,恢复了整体的平衡,整体就可以重新控制住局部,使它们都听中心的话,此时百病皆消。
通过这个控制学原理我们就可以知道,中医是根据整体决定局部的系统学规律,通过调节整体的平衡,恢复整体的管理,使局部病变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中医本质上就是一门恢复整体管理的学问,这与西医把病因归于局部的细胞病变,用外力来杀死病变细胞有着本质的不同。
《内经》上说得好,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中医其实把一切疾病都归于主不明,或者说偏心,更确切地说就是血液的不对称供应。血液供应多了,对应的组织细胞就会功能亢进,血液供应少了,对应的组织细胞就会功能低下,如果组织细胞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达到一定程度,细胞就会发生病变,产生西医学上所说的疾病。
那么中医学是如何来治疗疾病的呢?答案就是调节整体的平衡。具体地说,对于细胞的功能亢进,中医就用药物堵塞经络,抑制血液对它的供应,缺乏了能量,它就亢进不起来了,这就是中医学上的祛邪法;对于细胞的功能低下,中医就用药物疏通经络,增加血液对它的供应,得到了更多的能量,其功能自然增强,这就是中医学上的扶正法。五脏六腑之间平衡了,整体的管理就恢复了,局部病变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
中医治病方法丰富多样,但无一例外,都是通过调节血液对各组织的分配来实现的。比如,情志疗法,通过主动的意识调整,改变血液的分配次序,使衰弱的组织得到更多的血液分配,亢进的组织受到血液在供应上的抑制。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功能亢进就用泻法抑制血液对它的供应,功能低下就用补法增加血液对它的供应。按摩法也是如此,顺经推为补,逆经推为泻。还有中药法,它是通过对经络的疏堵来治病的。
需要指出的是,中医治病有一个宽泛的范围,只要是大方向正确,即通过诊断正确判断各组织分别是功能亢进还是功能低下,功能亢进就泻,功能低下就补,治疗都是有正向疗效的。不同的只是如果正好能够用中药之偏来平衡身体之偏,疗效就会立竿见影,效若桴鼓;如果量上不足,疗效就慢了,它只能通过多次服药,通过量的累积来达到治病的效果。
过去不少人总以为中医治病的疗效慢,其实不是这样的,中医治疗的效果并不慢,只是当代的中医水平一代不如一代,难以精确诊断,更难以精确用药,这才造成了疗效很慢的现象。如果能够准确诊断,精确用药,疗效绝对不会比西医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