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的焦虑:中石化"卖菜"?
灵兽按
基本的便利店业态日均营收还在百位数,又靠什么管理好冗长供应链的生鲜品类呢?而“卖油翁”的非油业务版图出口又在何方?
作者/十里 灵兽 ID/lingshouke
▲这是灵兽第780篇原创文章
中石化开始卖菜了。
俗话说的好,在蔬菜贸易整个产业链中,最赚钱的有四家,即中石油、中石化、高速公路,租赁卖菜摊位的。
但如今,中石化不光要赚钱,还要抢生意了。
2月15日,中国石化在官方微博发布“开卖蔬菜”的消息,并称北京石油已在340座加油站上线生鲜业务。接下来,中石化的浙江石油分公司也宣布与杭州盒马鲜生联手,此外,西安、甘肃、广西、海南等地也陆续上线了线上买菜等便民服务。
中石化此番操作,无非是想在特殊时期培养消费者“加油买菜”的习惯,进而发力非油业务。
再联想年初中石化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任职的中石化易捷销售有限公司的总裁陈诚和副总裁叶子惠均曾就职沃尔玛高管,可见这家炼油大亨在零售业探索的决心。
因非油业务的利润相对较高,早在11年前,中石化在面对油品业务营收和毛利纷纷下滑时,就通过非油业务寻找增长点,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的骨干却是中石化搭上资源和精力后,依旧在消费者眼中是“油品经销商”。
现在又想要靠生鲜业务救活,只是,连基本的便利店业态日均营收还在百位数,又靠什么管理好冗长供应链的生鲜品类呢?而“卖油翁”的非油业务版图出口又在何方?
《灵兽》登陆中石化旗下的易捷APP,在首页赫然显示“小汤山健康蔬菜包”的轮播图。据悉,中石化在北京的生鲜菜品均是从小汤山、首农农场等蔬菜生产基地直采,经过筛查后统一装箱配送到加油站,当天采摘、当天销售。
在详情页面中,拥有四种“礼包组合”形式的蔬菜包对外出售,每个蔬菜包包含西红柿、豆角、胡萝卜、西兰花等10多种蔬菜和10个鸡蛋,重量在10~12斤,价格198元,能够满足三口之家3天左右的需求。
而《灵兽》也发现,在中国石化官方宣传“卖菜业务”之初,一个蔬菜组合包仅有99元,而两天之后价格将近翻了一番,看来就算是卖菜,中石化也延续“卖油”的定价风格。
一位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告诉《灵兽》,消费者可以现场下单,支付完成后,这边(加油站员工POS机)会有显示,再根据订单信息,将商品送到顾客的后备箱中,全程无接触购物。
除了蔬菜包的形式,无接触卖菜是中石化的另一特别之处,正如广告语中宣传的那样“不下车、不开窗、一件送到后备箱”。
数据显示,上线以来中石化每天蔬菜的销售量在600箱左右,而上线的门店数在340家,相当于一个站点销售2箱。如此看来,中石化的生鲜业务此阶段恐怕还是“赔本赚吆喝”,也能解释为何菜价如此坚挺了。
其实,这并不是中石化第一次“卖菜”。
早在2015年O2O的风口之下,中石化就曾“联姻”山西本土农产品品牌,向当地的消费者提供生鲜食品、安全农产品、烘焙产品、营养早餐等,贴近民生的消费品,只是,这一举动在后续并没有太大的声响了。
此次,中石化再次闯进生鲜,低调了许多。相关负责人称,尽管在疫情结束后,此业务也将持续下去,但生鲜未来并不会成为中石化主力,也不会是主要业务,中石化在生鲜品类更多是平台方式,而非自营。
十年之前,国内另一家炼油大亨中石油公开称,炼油并非暴利,全行业销售利润率仅4.6%,连卖菜的都不如。
十年之后,炼油大亨果然开始卖菜了。
能够贸然涉足生鲜,中石化正是依托数以万计的全国网点。数据显示,易捷便利店有27259家门店、数量全国第一,占比高达25%,但其一年的营收却仅有167亿元,占比仅为7%左右(2018年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显示,2018年中国前100家便利店实现销售额2264亿元)。
而这些网店在生鲜领域能够发展为前置仓,而前置仓的密度是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门店及前置仓覆盖面越宽广,辐射的客户也越多,中石化在密度上拥有一定的优势。
另外,趁着疫情进入生鲜领域,中石化利用其强大的网络和品牌优势,可以降价生鲜产品的运营成本。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石化就能搅动生鲜零售业,正如业内对中石化卖菜一事的保留看法,背后的难点在于供应链能力。
首先,中石化是“海店”战术,铺设盘子过大,使得管理半径过长,管理难度也大。由此引发出配送难题,生鲜要保持新鲜,多是日配或隔日配,这对整个供应链能力是极大考验。另外,生鲜的冷链配送与便利店中快消品常温环境相比,也是有很大的配送门槛。
所以,在易捷APP的生鲜评论区,《灵兽》也发现“菜品不新鲜”的评价。
其次,在商品供应端的难点,目前来看,各地区分开执行,各自为阵,价格和供货商都不同,中石化浙江石油也与杭州盒马鲜生联手,市民在杭州指定的中石化加油站可以购得盒马生鲜包。
而在广西,中石化与广西大型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桂林力源集团强强联合,推出生鲜新品线上销售业务。
中石化做法能够极大的缓解本地化的难点,因为刚起步的生鲜小学生,很难将地域属性的生鲜进行全国打通,而目前站点现状是分散,所以很难大规模、稳定性补货。更何况,还要考虑到当地特产、特色商品,以及消费习惯。
纵使与第三方探索出合作模式,但后续能否稳定且持续的发展也要打上一个问号,毕竟,中石化一路走来,并不缺乏同盟者,曾先后与包括阿里、京东、大润发、顺丰、复星、腾讯、海尔在内的数十家公司签订业务框架合作协议,但最终都很难推动。
第三,在销售端,目前中石化以打包形式售卖,尽管方便运营,但并不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而在消费场景上,生鲜是高频,但加油并不是。
而一站到车的服务究竟是否有可持续性的价值也不好说,因为这是符合大家日益增长的快速生活节奏的,所以这种服务类型是比较符合大家的日常需求,但大多数消费者的买菜方式还是挑挑拣拣,甚至连包装生鲜也在被弱化。
但不管怎样,不断尝试创新探索的尝试值得肯定,毕竟只有自己趟过的路才更适合自己。
数据显示,2019年7月,财富发布世界500强名单。其中,中国石化由上年的第三名前进为第二名,仅次于沃尔玛,是500强名单中排名第一的中国企业。
另外,中国石化发布2019年半年报中显示,上半年营业收入14989.96亿元,同比增长15.3%;实现净利润313.38亿元,同比下滑24.7%。中石化净利润下滑,背后的原因在于盈利质量非常低,常年在2-3%左右,也难怪炼油大亨会直呼“还没卖菜的赚钱”。
更让中石化焦虑的是,网店增速趋于停滞。2019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中国石化的加油站座数只增加了13座。
无奈之下,中石化只能加速非油业务的探索之路。
《灵兽》从易捷APP上发现,近些年,中石化的非油业务满满入局消费者的各个领域,包括:酒水饮料、家用电器、美妆个护、家居厨具、汽车用品、母婴童装,箱包手袋、手机数码等领域,而如今,又在此基础上涉及生鲜。
可见,中石化在零售业的探索,已经涉及到全品类,而易捷APP正在发展为一个综合性的电商平台。
其实,2012年年底,中石化进军电子商务,推出B2C网购平台;2014年陆续引入大润发、顺丰快递、1号店、腾讯等十多家业务合作伙伴,业务领域涉及医药、保险、零售、物流、电商等。
新零售风起后,易捷试点了澳托猫无人值守洗车网点,在南京易捷开设50家免税店,与京东合作无人便利店,在北京开设体验馆等等一系列“跟风”布局。
然而,盲目跟随加上没有零售专业人才的支撑,而风口下的产物本就一地鸡毛。
在易捷所有尝试的零售业务中,相对成功的是自有品牌开发,也是最贴合需要盈利方式的“手段”。目前,易捷便利店的自有品牌商品品项多达20余种。或许凭借2.7万家门店,易捷有资本可以尝试大量的自有品牌,从源头掌控供应链,亦确保消费者的体验,也能够在未来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
经过此番折腾,2019年上半年的财报显示,中石化非油业务收入167亿元,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11.8%,这些非油业务终于为中石化财报做了些贡献。
其实,中石化想要通过非油业务创造毛利,并非是靠“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解决了规模难题,易捷更难的是经营,截至今天,易捷在各个赛道上奔跑的很用力,但却没有放弃对零售的探索。
中石化想要在“市场短缺”下培养用户习惯,进而打开市场,但疫情下的生鲜业本就非正常状态下的竞争,当一切回归正轨后,消费者的目的性购买或将占主导,卖菜还是卖菜,加油站依旧加油站。
只是经过此番“培育”,中石化采取区域生鲜供应链的合作方式和金主支持,进军生鲜比初创企业拥有更多优势,发展的规模能迅速从0到1甚至更多。
当疫情结束,易捷“贸然进军”卖菜,是否会有意外收获,还不好说。也许部分地区、部分车主会被中石化成功“圈粉”,毕竟这也是一个生鲜消费场景。
但注定了,这是一个长期的探索,也许多年以后,生鲜业务也将在“卖油翁”的非油版图上增添一笔。(灵兽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