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得令人无法释手!精神分析大师荣格亲笔手绘梦境画作成书!收藏
“人是无边世界的映像,由于人的语言并不完备,用图像来讲述灵魂是可行之道。拥有一件事物的图像,我们就拥有了这事物的一半,这世界的图像也就是这世界的一半”。
他是历史上极少数的特别灵魂,却拥有宁静的心灵,他将神话、宗教、哲学与灵魂引入分析心理学派,洞悉世间的黑暗。
而他的画作色彩鲜艳,意象精致又不失内涵,他不仅是著名的艺术大师,还是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
他就是被美国出版商称为“魂飞魄散”,“美得令人无法释手”的传世奇书《红书》的作者——荣格。
《红书》被称为“世界十大神秘天书”之一,由荣格手绘插图,详尽记录了梦境、灵魔与精神的追寻历程,就像是一本隐秘而绝美的日记。
但在他生前,《红书》的手稿却一直被束之高阁,甚至在他1961年去世之后的近半个世纪里,他的后代仍拒绝出版。
直到2009年9月前,全世界仅有其家人和学生共20多人看过书稿。
学者索努·沙姆达萨尼耗时两年努力交涉,才说服掌管荣格著作出版权的乌尔里希·赫尔尼(荣格的外孙)同意出版此书。
关于《红书》的诞生,还有一段关于他跟师傅弗洛伊德之间的爱恨情仇。
1900年,44岁的弗洛伊德出版《梦的解析》一书,标志着精神分析理论基础的建立。这一年,荣格还是个刚从学校毕业的风华正茂的25岁青年。两年后,荣格赴巴黎研究心理学。在导师的推荐下,荣格阅读了《梦的解析》全书。
弗洛伊德
1903年,荣格重读《梦的解析》。这一次,他惊喜地发现,自己所做的研究与弗洛伊德著作中的理论有契合之处。例如他在“语词联想”测验中观察到的压抑“机制”,恰好能被弗洛伊德的研究所解释。遇见相似的灵魂令荣格兴奋而坚定地站到了弗洛伊德的阵营。
1906年3月,荣格开始给他的偶像弗洛伊德写信,当时处于被冷落境地的弗洛伊德对荣格的示好格外欣喜,也很欣赏他的才华。两人频繁通信交流,友情持续升温。
中:弗洛伊德,右:荣格
两人既是彼此赏识的天才,也是并肩战斗的战友,一面扶持着开辟研究疆土,一面共同抵御外界的质疑和批判。
然而慢慢地,两个人开始出现分歧,弗洛伊德希望找一个可以帮助他拓展思想体系、促进其实际应用的“信徒”;而荣格却希望自己是一个富有独创性的思想家,“无论何种追随关系都令他无所适从”。
1090年和1912年间弗洛伊德被荣格气昏2次,说荣格有“弑父情结”。除此之外,最终导致两个人分道扬镳的,还和两个女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个是荣格的病人萨宾娜·施皮尔赖因,曾患歇斯底里症,这个女人的存在,让弗洛伊德与荣格生出不少嫌隙。
另一个女人则是弗洛伊德妻子的妹妹。当年两人彼此常为对方分析梦境,那时的弗洛伊德为一些梦境苦恼,而那些梦和他的妻子及年轻貌美的妻妹有关。荣格无意间知道了弗洛伊德与妻子、妻妹之间的“三角关系”,极其震惊。而弗洛伊德又拒绝告诉荣格更多事情,因为这会有损他的权威。后来,荣格对他人谈到,这件事也造成了他和弗洛伊德关系的恶化。
1913年,因为理论差异和个人恩怨,两个人终于彻底断绝联系,分道扬镳。跟弗洛伊德决裂之后,荣格犹如走入一条死胡同,一度备受幻觉折磨而濒于崩溃。荣格开始重新审视生活,从内心探索最深处的自我。
《红书》就是那时候的作品。
荣格将那个时期的一些梦和幻象记录下来,整理成《黑书》,他将《黑书》中的部分梦境与幻觉摘出,配上解释与抒情阐述,并将这本书起名为Liber Novus(新书)。由于《新书》封皮是红色,与《黑书》对应,它也被称为《红书》。正是这时候荣格的艺术天赋开始迸发!
早在荣格的青年时代,就经常游览巴塞尔的艺术博物馆,尤为喜欢荷尔拜因、勃克林和荷兰画派的作品。
正是荣格早期的积累让《红书》的内容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红书》共有205页图像,十分工细,美轮美奂,图文对照的方式使人联想起威廉·布莱克。
《红书》中绘制了很多的神秘符号,比如火神、曼荼罗、巨树、面具、红轮、大蛇、蛙等等,画中的视觉元素来源也很广泛,包括印度、埃及、巴比伦等古老文明国度以及荣格自己想象中的王国。
如果对艺术鉴赏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包含着集体无意识的原型意象被激活,而不管是谁以原始意象的形式说话,势必直指人心。
当然,我们不应只看到这本书的艺术价值,还应该重视它作为心理学大师自我疗愈方式记录的价值。
和荣格一样,我们很多人的成长过程也并不愉快,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寻求改变,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就像荣格说的:“没有什么事是完整的,许多事都处于冲突中。生命之路就是不断变形(transformation),不是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