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被告上法庭 谁来保护互联网隐私?
今日头条最近又被告了,这次是互联网隐私。
- 1 -
涉嫌侵犯用户隐私
2月9日,海淀法院受理了一起有关今日头条的,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一名普通用户因隐私权遭受侵权,而起诉今日头条。
他声明,手机中的通讯录信息被今日头条违规窃取,要求今日头条停止侵犯隐私行为,索赔1元,并公开道歉。
该用户在起诉书中主要申明的侵权点在于“违规读取、上传用户通讯录信息”。这位用户表示,自己更换手机后安装使用‘今日头条’APP,并且明确拒绝授权其读取通讯录时,‘今日头条’APP仍然可以向其推荐原手机中通讯录好友的联系人信息,在‘推荐’频道下仍然可以看见原手机通讯录中的联系人账号。
小编也马上下载了一个今日头条,发现虽然在安装“今日头条”APP时,软件会提示用户阅读并确认《用户协议及隐私条款》,但《条款》中只说明了会涉及“日志信息”、“设备或应用信息”、“位置信息”,并未提及要读取、上传手机通讯录,而的确在推荐频道下,明显暴露了通讯录的隐私。
多位互联网业内人士指出,通讯录是个人用户重要的隐私信息,今日头条这一做法,显然对这名用户的隐私造成了侵犯。
- 2 -
互联网侵犯用户隐私无处不在
其实,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保护自己的隐私一直是个大问题,因为在互联网大数据的环境下,各互联网公司侵犯个人隐私的事件,层出不穷。
早在2016年,就有媒体报道只需通过身份证号码,即可查询所有个人记录。
2017年2月,央视再一次播放了关于隐私泄露的新闻,其中央视记者加入了一个专门贩卖个人信息的QQ群,群里的人声称,只要提供一个人的手机号码,就能查到这个人几乎所有私密的个人信息!包括身份户籍、名下资产、手机通话记录、名下支付宝账号甚至全国开房记录等。
而更可怕的是,这些灰色产业背后的泄密者,并不是一群技能超群的黑客,而是许多互联网或是手机app的底层员工,这些员工通过用户的授权,拿到你的个人信息,然后透露给不法分子。
据媒体报道,一位记者把同事小王的手机号发给淘宝中介,让他查出其个人信息。不到两个小时,对方就把小王的照片、身份证、户籍、详细地址、名下车辆和淘宝信息全部发了过来!记者跟小王核实之后发现,这些消息全部属实!
更强悍的是,卖家表示,你再给我几十块钱,我可以实时跟踪这个人的位置。不难看出,只要隐私到了互联网公司手上,被这些不法分子泄漏的可能性极大。
- 3 -
APP“授权”惹的祸
当我们安装APP时,都会被象征性地同意一则用户协议后,才能安装成功,但是这个协议中有多少“坑”,恐怕很多人就无暇顾及了。
比如,小编在安卓应用商店上下载了“手电筒”软件,在安装时,软件居然需要获取我手机的电话状态权限和位置信息权限,你一个手电筒软件,要我电话和位置有什么用,帮我报警吗?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些信息都会被拿去拍卖。
再以共享单车为例,部分共享单车APP在安装时,竟然需要通讯录权限。一个共享单车APP要我的通讯录干什么?结果不言而喻。
根据《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16年网民因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经济损失,达到惊人的915亿元!其中37%的网友因为诈骗收到经济损失,9%的网友经济损失在1000元以上。
- 4 -
法律虽有,案列少见
广东奔犇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国华,对易简财经(ID:ejfinance)表示,其实《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早就明确规定,收集、使用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但现在很多APP仍然违背“必要”原则,获取了很多不必要的权限以搜集用户个人信息。
刘国华表示,很多互联网企业都是尽可能多地搜集信息,虽然有法律明确禁止,但由于既得利益非常大,不仅大企业不闻不问,连很多小企业都无所畏惧。在企业利益驱使的同时,鲜有处罚案例,也进一步扩大了企业获取用户信息的野心。
对于为何鲜有处罚案例,广东旭瑞律师事务所主任罗德旭,对易简财经表示,一方面是用户觉得侵权并不严重,并且起诉程序繁琐,不愿耗费精力进行起诉;另一方面是,用户本就隐私受到侵犯,在起诉的同时,害怕隐私进一步放大,所以不愿进行起诉。
而本次用户起诉今日头条侵权,显然是保护个人隐私权益的一次进步,虽然赔偿金额较少,但依然能起到威慑企业规范和保护用户权益的作用。
最后,小编也再次提醒大家,在安装手机APP或是浏览网页时,谨慎填写和授权个人信息,关闭不必要的授权,保护好自己的隐私权益,对于某些无视个人隐私的APP,要避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