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那些事:表哥的一封家信(作者 张相义)

我的外公外婆没有儿子,母亲小时候,就被当男孩子养,让她进私塾读书。外婆晚年的时候身体不好,母亲就在娘家跟外公、外婆一起过日子。送走了外公外婆,母亲就把奶奶也接过来我们一起生活。

我们村都是同姓,村里人都是母亲的娘家人。我称呼村里人大都是外公外婆,舅舅妗子,或表哥表嫂。我记事的时候,舅舅、妗子、表哥、表嫂常去我家串门。那时候,农村读书识字的没几个人,村民们常请母亲念信、写信。谁家分家,婆媳闹意见也常让母亲给处理。客人来串门,母亲总让我给他们搬板凳、倒茶、递烟。客人们常夸我懂事,说我长得可爱,听得我心里美滋滋的。我很欢迎亲戚们来我家串门,因为这时家中会常常听到欢快笑声,气氛很热闹。

大约我七八岁那年,不知什么原因,串门的亲戚渐渐少了,家中也渐渐冷清了,可是有个妗子仍是我家的常客。她娘家跟我父亲是同姓,这样我们家就成了妗子的娘家了。妗子跟我奶奶我母亲也非常聊得来,所以她每日必来我家串门。每每手里拿着针线坨子,一边捻线,一边和我母亲、我奶奶唠家常。常常是母亲一边做些家务一边陪着妗子聊天,而奶奶是妗子最忠实的听众。唠到开心时,屋里就会传出开心的笑声。

妗子常常一唠就是一个下午,走时跟母亲、奶奶辞别道:“妹妹、婶子,天快黑了,我得回家做晚饭了。”奶奶也隔三差五的在妗子告别时把准备好的一碟咸菜、或两张煎饼、或一碗母亲自酿的雪醋抑或是半碗盐豆送给她,最常送的是园中一把蔬菜。妗子总是推托不要,但也总是拗不过奶奶的盛情。妗子东家长西家短的把全村的新闻带到我们家,给我们带来欢笑,带来了热闹。

记得那时候,妗子的小儿子正在在省城念大学。当时十里八乡的难能有一个上大学的,妗子老夫妻俩大字不识一个却能够培养一个将来能吃皇粮的表哥,这事让全村人都羡慕,我母亲、我奶奶对她老夫妻俩更是另眼相看。妗子每每说到这位表哥,脸上就充满自豪感,说话时鼻子眼睛就跟着额头向上爬。表哥常常每周寄来一封家信,妗子都是让我母亲给她念上两遍,听完信,还会嘱托母亲怎样给表哥写上回信。信写好,再读给妗子听,问她是否满意。再就表哥的话题聊上一番,奶奶总是听着,附和笑。这时妗子的脸上总是洋溢骄傲笑容,屋内就会传出欢乐的笑声。

一个初冬的下午,外面冷风吹着,母亲在堂屋里给我补棉袄,奶奶正没精打采的坐在火炉边。这时,妗子脚上靸拉着毛窝子(芦花编织的保温鞋)步履蹒跚的来到我家,母亲便收起手中的针线,我把凳子搬在火炉边,让妗子落座。娘几个一番寒暄,妗子便从怀里掏出家信,母亲接过妗子手中的信开始读了起来。母亲读着,妗子听着,母亲突然脸色凝重,停了下来。妗子急问:“妹妹,咋不读了呢?”母亲很尴尬的笑而不语。妗子忙说道:“妹妹你接着读呀!”母亲欲言又止,妗子就急催道:“妹妹,孩交待是什么事呢?”母亲把手中的信递给妗子很为难说道:“这个——”这时,妗子又激动的说:“不管是啥事你读给我听啊,孩子就是你亲侄子,他姑父(指我父亲)又是他的恩师,咱姊妹这关系,这信我就让你读!你接着读!”母亲接着读出了表哥信中交待他哥哥代办一件事。妗子听着,霎时,脸色发紫,眼睛、鼻子也跟着额头向下来,口中骂道:“这个改常的逆子,没良心的东西,小时候跟你姑父上学,你姑父拿你像亲儿子一样,手把手教你写字,看你能成才,花那么多心血培养你读完小学,你才能上中学,有了今天,现在你翅膀根硬了,有本事了,将恩不报,反而为仇!……”母亲看妗子气得不行,苦笑劝道:“嫂子莫生气,嫂子莫生气!孩子是大学生了,在外面见识广,说的可能也是实话,做的可能是对的。”妗子接着说:“他就不该有这个想法!他就不该这么做!妹妹,你别生气,也别把这事告诉他姑父,我也不会把这事跟他哥说的。”母亲强笑回应着妗子:“没事的嫂子,我不生气,不告诉他姑父,你也别生气。”此时,空气一下子沉闷了。妗子用颤抖的双手接过母亲手中的信道:“妹妹,耽误你做活了,你忙吧,我回家了。”“逆子,真是气死我了!”这次妗子气得忘记让母亲写回信,就悻悻的起身回家了。这次,奶奶在认真的听着,竟忘记了给妗子准备的东西。

又一个下午,外面风很大,天更冷了,母亲在锅屋烙煎饼,我跟奶奶围着火炉在烤火。我感觉妗子长时间没来串门了,便问奶奶道:这段时间没见妗子来跟你拉呱呢?奶奶小声告诉我:“你娘不让我跟你们说,她小儿子小时候跟你爹上学,你爹教他好好读书求学,长大升官发财做大事,他却让他哥把你爹教他的话告诉政府,让政府批斗你爹呢,唉,真是个没良心的东西!她可能还在生她儿子气呢。小孩子可别乱说啊!”我似懂非懂的点着头答应着奶奶的话。从那以后,妗子很少来我家串门,屋里很少有聊天的笑声,家中的空气变得沉闷冷清。

一天中午,天阴得很厚。我背着书包回到家,门口围着许多人,我挤进门一看:母亲正坐在凳子上掉着眼泪,奶奶一边哭着,一边正和一个陌生人夺着什么。屋里十几个人正拿着铁棍子、锤子等工具在砸着东西找着什么,吓得我大哭。那些我认识的表哥舅舅没有哪个理会我,他们只是在砸着、敲着,寻找着说着……结果,砸坏了我家的细瓷餐具,那些餐具是母亲的陪嫁品,平常母亲不舍得用就放在柜座下面(打开柜门看不到的暗层)的。剪坏了我奶奶的一双绣花鞋(那是我姑妈一针一线亲手给奶奶绣的,上面有“金童玉女”精美图案)。还拿走了一些东西:有母亲的一个银质的首饰盒(盒子里是母亲陪嫁的首饰),父亲收藏的一只美国派克金笔和一些书,供销社的股票,他们还撬下家具上的铜饰带走了。最让我心疼的是她们拿走了我小时最喜爱虎头帽子(上面有长命富贵四个银字)和我常玩的一块银元。

……

又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家又发生了一些事情:父亲被停课隔离写反省材料,哥哥被撤销了团籍,我和二姐分别被取消初中和高中入学资格。奶奶终日满脸愁容坐在门前盼望着父亲的归来,母亲的脸上也少有往日的笑容。屋子里再没有往日的笑声,堂屋里的小火炉也驱不走冬日的寒冷。

无聊烦闷的我走在村子里,见到舅舅、表哥们,依然亲切地叫着,他们大都只是对我点点头,我小心地瞅着他们脸色,她们都很严肃,没有过去的笑容。

自那次以后,妗子也再没来让我母亲给她念信写信了。自然也没看过到她脸上得意的笑容,更听不到她那得意的笑声,家中的空气愈发沉闷冷清了。

(0)

相关推荐

  • 党栋 | ​那山,那人,那情……③

    那山,那人,那情-- 文|党栋 (五)外婆的往事 外婆生于一九一六年腊月二十八,属龙的,娘家住在离外公家三十多里外的一个叫李家洼的深山区,祖上几代都是佃户,穷得叮当响.外婆的母亲生了六个闺女,但她还要 ...

  • 二七

    今天二七.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 今天回去拜祭了她老人家. 我们三兄妹三个小家庭和爸爸. 很想念她老人家. 妈妈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但在我心里,她永远是那么伟大! 原来多少次想过怎么给她过七十大寿,如今 ...

  • 民间常用的牙痛叶,姑父把它当秘方一样守护,没想到被我一招识破

    牙痛叶是我们贵州民间的一种叫法,老百姓对于植物的起名,都是讲究的通俗易懂,易记. 这个"牙痛叶"是怎么来的呢?这还有一个故事呢! 这是我姑父的秘方,从不告人的秘密,就是我,他的亲侄 ...

  • 梨花又开

    梨花又开 我感觉梨花还是远了好看.我看过两处梨花.在济南仲宫,能在树下走动,可以看花的形态,闻花的味道,感受不到花的神韵:在苏州树山,是站在一个高处,远处的梨花若云朵染白了山冈,既明丽又幽美,如同仙境 ...

  • 桑海超: 怀念我的外婆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怀念我的外婆 作者 | 桑海超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 ...

  • 【灵璧随笔】大舅的内殇

    舅舅的内殇  童年记忆系列  大舅的内殇 "这是预防小儿麻痹症的药,这是打小孩肚子里虫的药,等孩子来家了,别忘记让他们吃,一人一粒,正好的",大舅交代着母亲.母亲是大舅唯一的妹妹, ...

  • 【外家】/郭旭

    外家 文/郭旭 在我记忆的长河里,外家无疑是最深刻.最温暖的地方.         外家在距离我家六七里 路外的王村镇王吕村,外公兄弟三人,外公是老大,行三,还有一个六爷和七爷.解放前家里很穷,家大人 ...

  • 付 蔚丨母亲的愿望

    转眼间,我离开家乡四十多年了,我由一个十几岁的山沟少年变成了一位两鬓染霜的中年汉子.每忆及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倍感亲切.在上高中之前,我基本上没有踏出我们村子半步,我对家乡的记忆也一直停留在那 ...

  • 【“端午的阳光”散文有奖征文】我的端午节和别人不一样/张琳琳

    又是一年端午时,思念又疯长.哀伤又一次侵袭我.越发坐不住了,出去走走,又来到了这里.昨天刚下过雨,太阳也不是很好,不是农忙季节乡间地头的小土路由于很少有人走,路边都是随处可见没过小腿儿的杂草和不知名的 ...

  • [黄石文坛]肖爱梅的散文《缅怀我的大姑》

    缅怀我的大姑  这是一个菊花怒放的季节,逐渐萧索的秋天,因着一处一处的菊花又绚烂起来.天空蔚蓝而高远,季节是如此美好.然而,大姑就在这样的时候去了.我去大姑乡下家的路上时,那是太阳正挂在山尖尖上快要坠 ...

  • 赵 梅丨难忘姑侄情

    凌晨两点多的时候,我从梦中惊醒,悲伤的情绪还沉浸在梦的情节里仍未平复.梦中清晰地记得已故多年的姑母,向我诉说她总感觉很冷,身子不适.我看不清她的面孔,潜意识里只知道她是我姑姑,还是生前楚楚可怜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