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的“基线行为”,你知道是什么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个人都有的“基线行为”

很多谍战、反恐题材的电视剧及电影中,经常会出现测谎的场景。把人绑在测谎仪器上,然后从“你叫什么名字”、“你是男的吗”等基本问题到“你杀人了吗”等重要问题,一一追问。往往测谎一开始,专家都会问一些容易且必须正确回答的问题来确定“基线行为”,然后以此类推,根据被测对象的生理指标随心理变化产生的偏离基线行为的波动段,来判断到底哪句话是谎言。那么,什么是“基线行为”?

医学上习惯把95%的健康人群的状态称为“正常”,临床检验中常用于表达正常的概念叫“正常参考值范围”。针对不同类别人群,这个范围有所差异,比如血液红细胞计数的正常值参考范围为:成年男性(4.0~5.5)×1012/L;但对于生长在海拔为4000~5000米的高原地区男性来说,其红细胞计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就变成了(5.4~9.2)×1012/L。

行为观察也是如此,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决定了我们有自己最适应的环境,以及相应的典型行为表现方式,这是我们的常态,也叫基线行为;超出波动范围的行为,则为例外行为。医学上这种“缺之匮乏—过犹不及”的思维方式,用于行为观察也并无不妥。太多或太少的行为,都不是最本我的,刚刚好让我们情绪最舒适的表现,才是最本真的。

在个人感到最适应的环境中,我们会表现得更加自然和本我,这些环境可能是刺激性强的,也可能是非常轻松惬意的。人进入新环境,往往会先收起本我的行为,保持防御状态。如果我们恰好又知道怎么表现会更好地被环境接纳,那就会有意识地去“扮演”出适应环境需要的行为。如果持续很长时间反复强化“扮演”,我们内心的扮演感就会慢慢消失,这些行为就会转化成为我们适应环境后自然而然的能力。通常,生物学家、心理学家管这个过程叫“适应”。但如果只是短时间的“扮演”,那么我们就会观察到个人在扮演过程中微小的、和这些适应行为不一样的变化。

大量关于测谎的研究结论认为,我们的固有行为偏好是我们适应新环境的自然反应。所以观察与一个人接触的最初始环节,有助于建立对他“基线行为”的了解,就像我们画线的时候先要定一个原点是一个道理。比如,有学者建议做招聘面试时,要观察候选人进入面试前的行为,并与其面谈中的行为做比较。

实践中发现,观察“基线行为”,除了观察自然情景,还可能要把对个人情绪状态的观察结合进来,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把最初接触阶段所观察到的行为作为“基线行为”。同样以招聘面试为例,候选人大都存在较强的求职动机以及应试行为。在等待面试时,因为对面试场景的未知,从而导致内心焦虑。越是看重这场面试的候选人,焦虑紧张感会越强。但我们平时处在高焦虑情绪状态的时间非常少,因此这个时候观察到的行为不一定能代表对方正常的表现。

优秀的面试官会在面试开始前设法打消候选人的顾虑,适当帮助候选人缓解焦虑,然后用一些“显而易见”的寒暄和常规问题,逐步引导候选人进入到自己常态的积极情绪下——略焦虑紧张但更多是积极应对的状态(想象一下你最成功的一次考试,或者最让你有成就感的一次任务完成经历时的情绪)。

从实践数据来看,个人对环境的熟悉程度,以及环境对个人是否带来压力可以用来了解什么时候更容易引发“基线行为”(参见下图)。我们发现,图中的阴影区域更容易观察到个人的“基线行为”,此图也揭示了个人承压和适应环境变化的心理阈限不同。

阴影部分为容易引发“基线行为”的情景

(来源于智鼎咨询 读人© 人才甄选课程)

选择或者创造一个被观察对象熟悉、情绪相对平静且积极正向的情景,更容易看到“基线行为”。

一个比较有趣的例子:我们曾经协助某组织完成过一次校园招聘。当时,我们发现一位来自北大的候选人在现场显得有点无精打采,后来从她的简历中看到她是北大山鹰社(因攀登珠峰等高山而出名的大学生社团组织)骨干成员之一,并且每天会花大量的时间组织队员实训和自己练习攀岩。于是,我们从她面试前一天的生活状态着手了解,发现她头天晚上训练得比较晚,而且她所在的兴趣小组又熬夜制定了一个即将启程的方案。当我们跟她一起回顾这个经历时,她的睛光、神采、情绪仿佛一下活过来似的。我随口问了问,是不是觉得今天的面试过程很常规,挑战性相对不够?她立即轻快地点头并连连说“嗯,嗯”(这通常是我们找到知音时的那个“你懂我的”的表情)。

后来的面试过程,我们选了一些更富有挑战性的情景模拟过程,她的状态立马不一样了。逐渐打开话匣子后,我们也了解到,其实她手里有好几个500强企业的录用通知,她会从面试的挑战性来判断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度。“我希望选择一个能够让我像攀登高峰一样不断去爬坡才能得到快速成长的企业,一有挑战我才会兴奋。我平时就是喜欢选挑战性刺激性强的事儿来做,一旦进入到平淡的状态就觉得自己都不是自己了”,这是最后交流时,她给面试官交的“底儿”。

了解一个人过去生活的常态,了解他(她)最常做的事情,通过回溯这样的情景,越是熟悉的、能带来积极情绪感受且不太需要思考加工的情景,越有助于他(她)进入到舒适区,从而能更好地观察他(她)的“基线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舒适不等于彻底放松。对于一个已经步入社会的成年人来说,过于放松或者过于紧张的状态,往往都不是个人的最佳舒适区。我们在互动中给予他们太过于熟悉或太过于陌生的环境刺激,都很难得到真正的“基线行为”。


 福利分享 

(0)

相关推荐

  • 自我觉察——如何正确的认识自己

    自我觉察,指的是清晰认识自我的意愿和能力.包括了解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以及他人眼中的我们是怎样的. 从定义来看,了解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是由自己内心对自我作出的认识,称之内部自我觉察:而相对应的,了 ...

  • 了解“愤怒情绪”,并学会正确表达愤怒

    如何正确地表达情绪是个很重要的问题.而愤怒又是我们每个人都会体验的正常.强烈又必要的情绪,它有助于我们保持个体的完整. 它也是最难处理的一种情绪,是攻击行为的催化剂.极力抑制或者过度发泄都会产生不良影 ...

  • 梁宝川: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

    每日写一篇文章的第3年73天 每一篇文章为大家考研赋能 之前承诺每周至少写一篇有关于哲学思想的文章. 大家如果想看以往文章,可以点击上方的哲学选项.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 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 相 ...

  • 总是过度在乎别的评价,是不是一种病态的消极心理呢?

    我们总听到一句名人名言: "有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这句话是在很多时候都会给予我们一些指导,在我们受到外界质疑的时候,我们感受到嘲讽和误解的时候,我们总会想起这句话.所以, ...

  • 暴露

    "暴露-反应阻止"是行为疗法中最为常用和有效的手段之一,心理治疗时在治疗中让强迫症患者自由的想象能够引起强迫行为的情景或让患者真的暴露于引起强迫行为的情景,此时将引起患者强烈的情绪 ...

  • 这种“肥”不少人都有,炒熟后在盆里撒一点,比蚯蚓粪肥效更足!

    如今养花已经成为了一种家庭的时尚潮流,许多人都会在家中种植一些花草树木,将这些花草树木摆放在家里面,不仅能够起到观赏的作用,而且因为养花有非常多的步骤,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才能够将花卉养好 所以人们在 ...

  • 印度疫情有多严重?美媒:能凑到钱的印度人都在包机出国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5月6日报道,根据印度私人飞机租赁公司的数据,现在不仅是富豪或宝莱坞明星,印度一些中上阶层的家庭也开始包机逃往国外,由此可见印度的疫情有多糟糕. 印度人乘飞机出国 ...

  • 探索成长, 每个人都了不起

    有这样一个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猜一动物. 不少人都知道答案是--人. 那么我想问你,你现在处于怎样的人生阶段呢? 埃里克森说,在每个阶段,人都有需要面对的矛盾和 ...

  • 万万没想到!高血压的'罪魁祸首'不是盐,竟是它…很多人都忽略了

    大家都知道,食盐摄入过多容易诱发高血压,主要是因为里面的钠离子. 但不是说做饭时少放点盐就万事大吉了,还有许多其他食物中也含有较多的钠,它们同样是诱发高血压的元凶. 钠从哪里来? 除了食盐外,我们吃的 ...

  • 【健康】超全高血压生活手册,每个人都该看看!

    得了高血压,生活中都得注意啥?这儿有一份贴心的高血压生活手册,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量血压篇 1 量血压用哪只手?数值高那只!     一般主要工作的手臂,血压会较高一些,比如右手工作的人右手的血压较 ...

  • UC头条:疫情过后, 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天行病中医经方

    本 期 导 读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记载治疗外感天行病经方12首 ,皆出自<汤液经法>. 本文通过天行病经方与张仲景方的比对,发现张仲景除抄录<汤液经法>内容外 ...

  • 多数人都需要的食疗方!大补气血

    气血不足的四个方面 头发:如果肝血充分,头发就会有充足的营养供给.肾的精气是人体的根本,头发的生长.健康状态的维系也与肾有关. 如果头发变白是肝血肾气衰落的表现,有睡眠不足.腰膝无力.耳鸣,则可能是因 ...

  • 7把天价紫砂杯,藏壶人都爱疯了!

    提到紫砂杯,不得不说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被奉为神品的圣思桃杯. 顾景舟先生曾盛赞此杯:"制作技巧之精细,形象之完美,结构之纤密,在古今陶瓷工艺技巧中,视为观止." ▲圣思桃杯 圣思 ...

  • 中华文明第一次被清华大学教授整理得如此清晰!(每个人都应该看看)

    . 来源:诗词天地 作者:唐加文(清华大学教授) 这个国家从来不缺磨难,这个国家从来不怕磨难. 这是一位久经磨难唯一不死,永远也不会被打垮的伟大英雄!他的名字,叫做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惟一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