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马一浮《论老子流失》

读马一浮先生《论老子流失》,其中提到的有些无可厚非的东西。譬如,老子之道取诸《易》,又如老子于《易》理是得多失少,此还都在意料之内。然后有一个论断却是我未曾思量过的,这个格外惹眼的论断就是:老子所推奉的道,与六艺之道最大的不同在于老子的道永远是处于世外人的角度,他在瞭望天地的运行与万物的变化,之后再作出你若往东我偏向西的判断,而六艺之道即是世间所行之道,体察六艺之道即是设身处地,与天地并为一体。

窃以为或许马先生说得有些过分了。于我对这个世界的体认,对待人世我是愿意跳出世界观察的,而对待自然天地我愿与之并为一体。先生自当想得到这一层,但话说回来,老子之道与六艺之道还都是用在人世间,想来此处的世间即指人世间罢。

义理名相论虽不囿于一宗,但穷理尽性还都是围绕人世进行的。其持敬的内核自然是可以通于万物而不背的,但论述的主体都放到人上,不免是有些狭隘。或是讲论时值家国蒙难,外患内忧而人心不明,六艺之道可以该教化,故而有所偏重。

总其为文所引六艺原典还都是从大处着手再落到人心的,由自然之道悟入圣人之道。“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曰:为而不执,去矜功夫。“有物不迁”曰:穷观极照,心与物冥,不顺风而动,不随波逐流……此间例证,盈罗盈匡,不胜枚举。所同者,皆明心性义理而用于人世而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