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文物惨遭焚毁!不仅仅是巴西,还有云南大理!

这两天,一条新闻刷爆了驴友们的朋友圈:巴西国家博物馆遭遇火灾,90%的文物惨遭焚毁

9月2日,巴西国家博物馆大火。图

这场浩劫对于巴西来讲,几乎是一场历史文化的灭顶之灾,无数驴友和文化爱好者,不禁惋惜。

不过,心疼别人家的苦情之前,不妨看一看自己。你或许并不知道,六百年前,就在我们的云南大理,同样是一场大火,毁灭了这片人文沃土九成的文化遗产……

看不到文献的

文献名邦

在大理的你,可能知道大理的两个绰号——“妙香佛国”“文献名邦”

“妙香佛国”很好理解,在大理随处可见寺庙。

但是“文献名邦”就叫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要说是过来旅游的人,就是在这里祖祖辈辈生活的人,也不知道大理的文献长什么样

这个“文献名邦”,是不是为了搞旅游而吹出来的呢?

不。从《南诏图传》的题记可知,南诏时期已有《张氏国史》《巍山起因记》《铁柱记》《西洱河记》等文献,而《云南志》《护法明公德运碑》可知,南诏大理均有史官

更不用说,由于深受汉文化与佛教文化影响,云南民间也应该有许多文献记录。但离奇的是,如今的我们对此一无所知。

由于缺乏文献,云南的存在感被大大拉低

那么,云南、大理的这些文献都到哪里去了?

这就得从元末明初的战乱说起……

历史比文学

更悲剧

熟悉大理的朋友都知道,大理古城城门上的“大理”二字是郭沫若先生题写的,而他还创作了一个与大理历史有关的作品——《孔雀胆》

《孔雀胆》描写了段氏与梁王之间的矛盾,而正是由于云南的大小势力忙于内斗,才疏忽了正在迫近的大敌——由沐英、蓝玉、付友德率领的明军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堪称是中国文化史上前所未有的浩劫——

明军攻占云南以后,将“在官之典籍,在民之简编,全付之一炬”(《滇系》),诸多碑刻遗迹也惨遭摧毁。

要知道,就算是被蒙古大军彻底抹消的西夏,也余下大量的党项文资料。

那么,有没有人,像秦朝儒士冒死从“焚书坑儒”中保卫经典那样,保存一批大理文献呢?

有,比如随明军入滇的李浩等人,但可惜的是,他们所存之文献后来也被焚毁,只留下由《三迤随笔》《淮城夜语》《叶榆稗史》构成的《大理古佚书钞》这样的二手转录笔记

云南文脉

毁于大火

大火,毁灭的不仅仅是文献。

还有云南、大理的众多人文、自然遗产……

大理开国皇帝段思平故居所在的文阁村,被明军夷为平地,村后的莲花山,则因为被当做是段家的龙脉,要破风水,被削去了整整一个山头。曾是大理地标的五华楼以及大理故都的阳苴咩城被彻底烧毁,以至于今天我们所见的多数建筑,最早也只能上溯到明代。

我们还知道,早在汉代,中原王朝就开始了对云南的开发,大量汉族移民与汉文化涌入云南,留下了众多南中大姓,其中的爨氏后来一家独大。

即便有着这样的背景,这批早期入滇、生根发芽、逐渐形成的汉唐汉文化也未能幸免,如今爨氏等大姓的汉文化遗迹已不多见,因为统统都毁于明初战火

可想而知,如果不是运气好,恐怕今天的我们,已经看不到隶书向楷书演变的中间体——爨体所书写的伟大作品《爨龙颜碑》

自火德始

自火德终

讽刺的是,火德立国的明王朝,烧完了云南的宝贝之后,自己也没逃脱被烧的命运。

明朝被认为得名于明教

靖难之役,燕王朱棣夺了建文帝朱允炆的帝位,当时的南京皇宫就烧了一把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

倒是上文提到的《大理古佚书钞》记载,建文帝可能流落到了曾惨遭明军战火涂炭的云南。

朱棣迁都北京后,明朝紫禁城也没少挨火烧,根据各种史料记载,大大小小火灾有三十余次,刚建成不久就遭雷击失火,灭亡时李自成还放了一把火。

不过,这样烧来烧去的历史终于结束了。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乱、也没有文化破坏狂的幸福年代,最重要的是,如今的我们再也不必担心有火不灭了,因为有最可爱的人——消防战士

9月5-7日,大理州消防支队举行练兵比武竞赛

作者:odmailde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