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崇汉谈扶阳药的应用
http://hi.baidu.com/yangfuhoutt/item/7c97fe0f6132ddd873e67688
【生姜】是非常活泼的一味药,它既温中散寒,又具暖下之功,且能通神明而除臭气,可谓是一专多能,相比之下,乾姜没有这样全面。像这一例病人,阳气很差,已经有浮越之势,所以病人怕热,我们去看他的时候还开着风扇,像这样的怕热是不是阳盛呢?绝对不是!所以像这一类的病人,除了阳虚内寒以外,感受外寒是随时有可能的,可谓防不胜防。如果这个问题不好好处理,也是会影响内里的治疗。但是如果用了生姜情况就不同了,像这一例病人,生姜用到60克,即便兼感外寒,也是完全可以解决了。而如果用乾姜,这层作用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四逆法中不但用乾姜,更多的时候是用生姜,甚或炮姜、煨姜,有的时候还诸姜同用,以四逆法作为诸病收功之法,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心法,也是卢氏在钦安思想指导下的一个大的跨越。
【苍朮、法夏】这一类温燥的药,这关係到认识问题的层面,层面不同,所採取的法也就不同。对于湿浊我们首先要清楚它是怎么产生的,它是脾阳不振的产物,只有脾阳不振了,湿浊才会停聚。我们用苍朮、法夏这一类温燥的药可以化湿,其实都是通过鼓荡脾阳来实现的。既然是鼓荡脾阳,那就要有阳气可籍鼓荡,如果阳气已经很弱,再一鼓荡,那就可能连根拔起。这例病人我为什么要去掉法半夏,也正是基于这个考虑。
对于湿或湿热,很多的时候你用一些温燥或是清利的药后,湿或湿热可以很快地下去,但是不久又起来了,以致反反复复,难有愈期。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因为我们只是考虑了湿的去路,而没能充分认识它的来路,来路没有断住,你想它怎么会有了期呢?而这个来路就是脏腑功能不足,也就是阳气不足。
【小茴香、肉桂和炮姜】这几样药,他对温通三阴的阳气这个起重要作用。尤其是肝脾的阳气,这对于上面的药发生作用是很重要的。
【白蔻】辛温没有错,但它的作用主要是在中焦,它能够温中、散寒、和胃,中焦的寒一散,湿就容易得到化解。湿一化解,中焦的道路也就能够通畅,而只有中路无阻,上下才能交通,阳气才能纳下。再用【菖蒲】这一类的药就能够真正潜入海底,启动微阳。所以白蔻这一用,方的格局也就发生了变化,你所顾虑的问题也会自然而然地解决。
用白蔻以后,又等于把中气固住了,中气固住之后,也就等于把后天之本固住了,这样一来,先天就不至于很快出现耗散。而且我们把这条路打开之后,下一步的治疗就更好办了,因为他的饮食会慢慢得到改善,那么对药物的吸收也就会更进一步的增强。当然他的舌苔也就会向好的方面转化。
不用白蔻,化湿的力度就会差一些,湿化不了,加上那么大量的【茵陈】下去,中阳就更损了,中阳一损,他的苔,他的湿,又怎么化呢?他吃东西就会更糟糕,饮食差,化源就会不足,连带的东西就出来了,这样解表的力度也会受到影响。这个病不是单纯的外感,不是一般的表证,这个问题必须认识到。他还有虚损的一面,既然有虚损就要设法增加补充,增加化源。
既然是化湿,半夏、陈皮、苍朮这些温燥的药都可以,现在才知道这些药都不能代替白蔻。
【菖蒲】的作用是入海底、启微阳。【桂枝】也是既能升也能降的药,所谓降也就是要把气归到下元,归到肾上,而所谓升,也必须是从这里升。只有从这里升,才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但不管是升还是降,中焦的路都必须首先打通,
桂枝法已经不是单纯的解表法。用在外证,她可以起到解表的作用,用在内证上,她可以协调阴阳。《伤寒论》谈到桂枝汤的一个主要作用是调和营卫,那么这个营卫是广义的营卫,病在表的时候,可以说是营卫不和,她可以调和营卫,病在里呢?那就是阴阳不和了,她又可以调和阴阳。
像这一例病人,就是表里同病,在表他有恶寒的情况,在里呢?他又有胁胀、纳呆、短气等等,我们通过用桂枝法把太阳拨开,那整个三阴三阳的道路就有可能打开,我们的治疗才会有路可循。他的黄疸、他的肝功各项异常,就会逐渐得到改善。临证的时候千万不要限于他的各项西医指标,应该从我们四诊的所见去处理问题。
【仙灵脾】(也就是用【淫羊藿】),可以引阳入阴,可以启阴交阳,可以通利血脉,可以解除筋束的挛急,从而达到畅通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