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榻上的救赎 孙恂传记(33)——上帝的恩典(上)

  罗罗来电话,给你介绍个女孩,让她长期陪着你。

  小保姆?可以呀。月饼她们也说让我请个小保姆。

  我跟她家人说了,就当你的孩子。

  那怎么行。来做工给工钱可以,其它不考虑。

  先来帮助你,合适就留下。钱由我付,你不用操心。

  到我这里做工怎么你付钱。

  你这不是见外了吗?我也是同学一员,就算我交的同学互助金。

  隔天,罗罗带小芝来,河北人,十八岁,第一次出门到北京。哥哥和弟弟妹妹都读书,就她没有读过书。在家干农活,不会做家务。

  我问,愿意在我这里做事吗?

  她使劲地点点头,怯怯地瞪着一双清莹的大眼睛,教人好不怜惜。罗罗教她用洗衣机,用煤气,买来食品我们一同吃饭。

  晚上,我对小芝说,你帮我做事,我教你写字,你说好不好?

  小芝两眼放光,我在你家做事可以不要工钱。

  我笑了,我教你学习,是为了你能够进步,今后可以做更多的事,把事情做得更好。工钱是你在这里的劳动所得,应该拿。

  第一天我教她写天地人三个字,笔划顺序,握笔姿势,这是她除了自己名字之外学的头三个字。第二天一早,小芝递给我一张纸,上面满是天地人。在我写的天地人三个字的下边,是一行行的大字,大字间空隙处是小字,小字间的空隙处是更小的字。我顿时被镇住,稚涩的一笔一划写出满满的一纸“天地人”,竟是这么一种震撼人的效果。这孩子可教也,我心里升起一股温热,笑着对小芝说:写得很好,很认真,你只要坚持每天学三个字,两年时间你就可以读书写信了。

  小芝穿上罗罗送的白色无领短袖衫和灰蓝条纹长裙,可以吗?小芝还不习惯地用手扯着裙子。

  好看。我欣赏着说。

  是不是太短了?我还是换长裤吧。小芝显得很不自在。

  已经是长裙了,再长就拖地了。就这么穿着别换下,一会儿咱们一起上街。

  我让小芝扶着我走下楼,一级一级,竟走下来了。已经有一年多没下楼了,有小芝扶着,我心里踏实了许多。坐上轮椅,小芝推我上街,我教小芝认路。往西是太平桥大街,向南进相邻的砖塔胡同。这里就是我们的大院,平时开小门,轮椅不方便。这个农贸市场有早市,你买菜走这个门更近。买个西葫芦,再来一斤炸猪尾巴。一会儿我教你做“胡塌子”,可好吃了。小芝将买的东西挂在我轮椅的握把上,我们继续往前。

  这条街叫西四南大街。这里是邮局。这是粮店。到阜内大街了。过街要走斑马线。我们去广济寺坐坐。

  我可以去拜拜吗?我娘生病,我求菩萨保佑我娘。

  有孝心的孩子。我就在这大殿外,你去吧。这可是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寺庙,灵验。我们一起祈祷你娘早日病好。

  回来时,又在后院转转,见花圃里有好些荠菜。久违了,我们中午包饺子吃。我和小芝摘了一大把。

  上楼时只差最后一级了,再也迈不上去,趴在楼梯扶手上休息。恰好楼上邻居下来看见,和小芝一起搀着我上来了。

  谢谢!

  赶得巧不是嘛。

  教小芝包饺子,调馅,揉面,擀皮,两手一揑一个饺子,摆放在盘子里像一个个小元宝。烧开水放入饺子,加水沸腾三次起锅。

  带着面香的饺子夹一个到嘴边,咬一口,荠菜汁注入嘴里,一股青草的香味,还夹杂着痛楚和快感,触动我的心,颤抖着。那时我还在读书,北新桥往北还是一片荒地,尽是野菜。我每周都会采摘一大把回来,母亲总是很细心地洗净、切碎,包了饺子给我吃。我特别喜欢荠菜饺子,一次可以吃一大碗。但这股滋味如此不同,阵阵心痛,我仔细品尝着饺子,突然眼泪涌出。生病后数年我才改善了吞咽,一天母亲兴冲冲地回来,手里报纸包了一大把的东西。她说我今天去安河边采摘了这些荠菜,现在周边都看不到野菜了。我想你能吃了,给你包荠菜饺子,多吃点,身体好得快。正是它呀。母亲大老远为我采摘来的荠菜包成的饺子。慢慢咀嚼,细细品味,仿佛又看到母亲瞧着我吃饺子时的神情。好吃吧,多吃点,很多的。母亲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

  第二次我又包荠菜饺子,但快感和痛楚比第一次淡薄了,第三次更微弱。之后常吃,只偶尔也想到母亲。

  下午教小芝做“胡塌子”:西葫芦切丝。切得不匀,没关系。太粗的再切细点,小心手。放入盐,可以出出水。打两个鸡蛋,筷子斜点打蛋。很好。放面粉,加水拌成浓稠的糊状。煎锅倒入油,烧热,铺上面糊,薄点好吃。小火煎,不能着急。翻一面,你瞧这金黄金黄的。出锅,盛在这个盘里。

  正好小邹来,一进门就嚷嚷开了,老远都闻得到香味啊。

  你好口福,赶得巧啦,一起吃,这可是我和小芝的合作成果。

  好吃。有小芝在,您可就开始享福了。

  晚上,小邹教小芝下跳棋,我们三个人一起玩。开始小芝还有些拘谨,玩着玩着便放松起来。

  一会儿,小芝说,孙阿姨,今天学写什么字?

  小邹说,让你孙阿姨休息一会,我教你写字。

  

  小芝独自去发信。帮她将本地的和外地的信分成两沓扎好,别上“本地”“外埠”字条,教她对照着邮筒上的字样分别投入。家里的地址和电话写在一张卡纸上让她带着,找不到家时拿出卡片纸问路。

  小芝回来时果然迷路。大街口卖馒头的青年送她至胡同口。

  吃饭时,小芝吃半个馒头就不吃了,闷闷不乐。

  怎么啦?哪儿不舒服?

  不说。再问,竟哭了。

  是不是想家了?

  她摇摇头,哭着说,做饭总忘,学字也忘,路不识,啥也不会。原来竟是为迷路的事。

  你虽然迷了路,但能够问着回来了,就很好。饭菜也做得好吃,有些忘了怎么做,多做几次就记住了。说学字,我相信你已经学了不少字了。不信?你拿张纸,把你会写的字都写下来。

  小芝不哭了,我取格子纸给她。小芝写写想想,想想写写,再想不起了。

  我帮着她数数,才不到三个月,你就已经会写一百七十八个字了。

  小芝大喜。我要写信告诉小妮,她总瞧不起我,说我不识字。

  行呀,我帮你给父母写封信,把你想说的话写上。我写了信,让小芝读,竟可以读出大半。我说,你还要学习记日期、算术、写文章。要学的东西可多了。

  小芝高兴得手舞足蹈:我的心开缝儿了。说着竟哼唱起来,音色好,声音干净。我取出录音机教她自己录唱。小芝兴致勃勃,唱歌、讲家乡话,自己录音。再给她找歌曲磁带,教她唱。那阵子,屋里尽是她的歌声、家乡话,此起彼落。

  

  我躺床上,小芝去对门聊天,未关门,冷风从楼道刮入。

  我叫小芝,她听不到。想起床关门,无力,只能裹紧了被子。

  十分钟后小芝回来,一进门我就生气地说,出去门也不关,天冷了,风这么大,你也知道我呼吸不好容易感冒,还这么不在意。

  小芝见我发火怔住了,眼泪啪啦啪啦地落下。

  我知道说重了,但又想,年轻人做事考虑不周到,该批评还是得批评,不去哄她。

  第二天一早,小芝说,我不在这里吃饭了。

  什么意思?你要去哪里吃饭?

  胡同口卖报纸的阿姨说我可以去她家。

  她这是要走了呀。我气得一口气堵在心里,好一会儿才缓过来。你可不要后悔。

  不会。她坚决地说。

  你再想想。也要跟罗罗阿姨说一下。

  不要。她依然态度坚决地说。

  无奈,我只好给罗罗电话。

  罗罗来,带她出去说话。

  半个多小时后回来。罗罗说:小芝说怕你生气。

  我把事情经过说给罗罗听。罗罗说,小芝也说了,她知道自己做错了,但她没想到你会生这么大的气。她害怕。

  我说,这孩子胆子也大,说走就要跟别人去,又爱生闷气。我身体不好,也关照不了她,你还是给她另找个地方吧。

  她说不是真要走。我也说给她另找个人家,她又说不要。你就再试试吧,不行的话,让她过年回去就不要再来了。

  下午看书,翻开书里边夹着一张字条,小芝写的:在阿姨家过年,不是和亲人一起过年一样吗?

  我给逗乐了,这是小芝的“检讨书”,够含蓄的。我对小芝说,字写得工整,都写对了。

  

  新年,收到许多贺卡,小芝将贺卡摆放在组合柜上,边上是她获得家委会表彰的荣誉市民奖状,外地保姆仅她一人。小芝不时拿起一张贺卡端详,自言自语:我也会画画儿。

  晚上,小芝开始画画,一直到半夜。

  早晨递给我一张画:一个人站立水边看水中的花草。花草从出根、发芽到开花,呈全过程,表现形式独特。色彩更是奇异,人的脸用紫色,脚是红色。我很震惊这孩子的画,鲜艳,充满生气,没有约束的原生态绘画。

  很特别。看这画心里很轻松,很愉快。我喜欢。

  我画的时候也是这种感觉。

  一连几天,晚上了,小芝就开始专心画画。

  为什么白天不去画?天天弄到半夜影响身体健康。

  白天脑子里没领导,这时候领导才来。

  什么是领导?

  就是叫我画画的那个想法。

  小芝画了九幅画,将它们贴在组合柜上,把我的贺卡全部收拾靠边站。中间一幅是送给我的贺卡,画我与她的合影,明朗,有趣,上题:祝孙恂阿姨天天快乐,一生平安。

  她欣赏着自己的佳作,得意至极。

  蓬荜生辉呀。

  什么意思,蓬荜生辉?

  说你的画贴在这里,屋子都明亮起来了。

  真的耶,我也有这样的感觉,蓬荜生辉。

  哈哈哈。我忍不住大笑起来。小芝也和我一起乐了。

  

(0)

相关推荐

  • 【小说赏析】姜宏生‖背心

    作者简介: 姜宏生,辽宁锦州市人,教师.在多种刊物发表文学作品. 背  心 "妈,我回来!"青山边推着自行车走进栅栏门,边向屋子里喊.王婆抬头向院子里望去,果真是儿子青山,他后边, ...

  • 母亲节的礼物作文范文四篇

    母亲节的礼物作文范文四篇 范文01:母亲节_母亲节的礼物作文200字 今天是母亲节,早晨一起来我就在盘算着今天送妈妈什么礼物好呢? 这时妈妈刚好在叫我吃早饭,我边走向餐厅边想,"平时妈妈为我 ...

  • 病榻上的救赎 孙恂传记(17)——扼住命运的咽喉(下)

    一部半导体收音机就放在床头随时收听.广播从早上四点一直到次日凌晨1点半,内容极其丰富,除了新闻.音乐经常陪伴着我,小说连续广播是我每天守着点要收听的节目,此外,电影.广播剧院以及阅读与欣赏也是我非常喜 ...

  • 病榻上的救赎 孙恂传记(18)——我可以叫你妈妈吗?

    中秋节,一个小姑娘背着个背包出现在我屋子里.她放下包,站在我的床前.我一怔,这不是小晟吗?你妈妈呢? 她低着头说,我妈死了.先是得肺炎,住了两个月医院.出院后精神挺好,说我一直陪着,耽误了许多功课,她 ...

  • 病榻上的救赎 孙恂传记(19)——住在淑绅家

    天气渐渐冷了,小潘来帮忙在屋里装上了煤炉取暖.煤炉对我始终是个难题,需要添煤,每天还要封炉,还要清炉灰,经常把煤炉弄得熄了火.开炉子难度大,要打开前一天封好的炉子,夹出带火的煤,取出下面一块已烧完的煤 ...

  • 病榻上的救赎 孙恂传记(20)——北京病残青年俱乐部

    刘京生.吕争鸣和曹雁又带来了更多的残疾朋友.司德林先天性脊椎裂,双下肢残疾,后又患肾结核,他来时送我一期<长江歌声>,内有作曲家谷建芬为朱宪臣诗<希望的曙光>谱写的词曲及记者文 ...

  • 病榻上的救赎 孙恂传记(22)——与名人面对面(下)

    谈到俱乐部今后的打算,我说:残疾人民间团体和自立互助精神是国际自助运动在我国的实验,这是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符合党的群众路线和两条腿走路原则,符合我国人多贫穷的国情,同时发挥残疾人的潜在力量 ...

  • 病榻上的救赎 孙恂传记(23)——他们离我而去

    市民政局来了工作人员,说俱乐部给市长的信和给民政局的报告都收到了,市委和局领导很重视此事,让他们来了解情况.他们详细询问并记录了我的年龄,学历,病情,家庭成员,生活情况,经济来源,筹备俱乐部经过,核心 ...

  • 病榻上的救赎 孙恂传记(24)——谁是救助者(上)

    我坚守着俱乐部这一片薄土,继续<朋友之间>的耕耘,藉此告诉病残朋友们,俱乐部还在,自立互助的宗旨没有改变.重病在床医生也无能为力的时候,谁能救赎?只能自救.坚持了二十多年的康复自救,创造了 ...

  • 病榻上的救赎 孙恂传记(25)——谁是救助者(下)

    标签的需要是因为存在明显差异,残疾人这个标签,在凸出这个群体的表面特征的同时,也显现这个群体缺失的那些权利.劳动.学习是残疾人的权利,出行.娱乐同样也是残疾人的权利,还应当有发表意见要求获得合法权利的 ...

  • 病榻上的救赎 孙恂传记(26)——心灵的救赎

    长期以来,重症肌无力病因的自身免疫论一直占主导地位,国际有关学术探讨,大多是围绕抗体问题,虽然已发展到单克隆抗体工程和抗体透析疗法,但疗效并无突破性进展,以致于即便像希腊船王那样有优越的医疗条件,也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