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评丨槽罐车爆炸原因需要深入调查,不能全凭想象

自昨天下午起,G15沈海高速温岭大溪段槽罐车爆炸事故的新闻开始不断刷屏,热点随之持续刷新,在网上一些声称是“事故爆炸瞬间的短视频”的巨大视觉刺激冲击作用下,成为了今天最大的舆论焦点,话题讨论充满了对事故发生始末、爆炸瞬间还原、事故发生原因等环节性的猜想和判断。

讲真,舆论的反馈比我预想的要理性和客观,虽然仍有个别媒体和自媒体为了抢热点、赚点击、卡“C”位,或将此前意大利博洛尼亚油罐车爆炸视频嫁接制成此次事故小视频网上传播,或想当然地公开官宣此次事故为客车追尾所致,额外制造了一些本应避免的争论话题,但围观网民对这些出现过早、定性过快信息表现出了较强的甄别定力,没有被其情绪性带偏和带歪。这真的要比之前好太多。
这起事故事发突然,又造成了19人遇难,172人正在住院治疗的严重后果,无论是温岭市委市政府,还是已经成立并赴当地调查的省政府调查组,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值得肯定的是,目前公共舆论表现出的对于事故原因、责任认定等调查结论的慎重心态值得欣慰,因为只有在一个尽量避免情绪化偏激化的围观心态下,当地才能更加全身心地投入救援,事故调查组才能更加全面准确、不受干扰地查清事故原委,给社会一个交代。
不得不说,与这些网民相比,我们一些新媒体平台应当为此感到汗颜。的确,新闻有自己的专业视角,有自己独到的报道角度,但这些专业应当建立在基本的事实之上,不是“应当是”“好像是”这些想当然的猜测和想象。比如,今天上午引发朋友圈、微信群等互动环节广泛传播的“客车追尾”原因论,就是因个别媒体未经权威核实,随意以“台州市一名知情人士”口吻刊发失实报道,无形之中制造出了“追尾客车死伤人士众多”“当地肯定涉嫌瞒报人数”等负面议题,加剧了不少网民的无谓联想,而这些原本可以且应当避免。
另外,我认同一些网民提出的“让那些血腥照片和视频到你为止”的网上倡议,因为我相信无论是已经失去亲人的家属,还是正在医院治疗的伤者,都不希望这些记录他们亲人遇难瞬间、受伤瞬间的惨烈画面,成为别人口中的谈资。对于他们来讲,我想这可能是当前最大的二次伤害。
基于真实信源的讨论,应当被支持,因为这是了解真实社会民意,公众发表积极建议的有效渠道。但如果信源发生失实或被捏造,后续讨论就容易呈向反面,甚至带来负面麻烦,则需要高度警惕。
总之,此次槽罐车爆炸事故原因需要的是详尽、客观、深入和慎重的调查,而不是想当然、应该是的猜测和想象。
一杯咖啡  一堂舆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