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中 | 手少阳三焦经五腧穴详细解析(收藏版)
【关冲】
手少阳三焦经第1个穴,位于手环指(无名指)尺侧端,距指甲角0.1寸。
释字:关者,《说文解字》:“以木横持门户也。”冲者,《说文解字》:“涌摇也。”
关冲穴,五腧穴的井穴,五行属金,其性从燥气,其性为凉。关冲的“关”是指阴阳相互之间的关口,介于阴阳之间;“冲”字左边是两点水,右边是中字,意思是指水中少一点,水中有气,水中有真阳,虚空之气循环流动的意思。足厥阴肝经的原穴为太冲也是此意,“冲”的作用发生在阳于阴中的状态,此穴应该是处于阴阳相互转化的过程中,阳出于阴。由于关冲性凉,可以燥在天之湿气,临床上治疗因痰湿阻滞而至头目混沌不清,或者头晕、耳鸣等症状。由于此穴性凉,又属少阳三焦,因此还有协助厥阴心包经安神定志的功效。
【液门】
手少阳三焦经第2个穴,位于手背部,当第4、第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释字:液者,《说文解字》:“气液也。”《字林》:“液,汁也。又淫液,谓音连延不绝之意。”门者,《说文解字》:“闻也。从二户相对。按,一扇曰户,两扇曰门。”
液门穴,五腧穴的荥穴,五行属水,其性从寒气,其用为寒。液门,顾名思义,是津液之门。三焦为气水运行的通道,液门之意又应阳经荥穴属水的性质。该穴为阳经的荥穴,其应在天之寒气,液门可清三焦之热。三焦者手之少阳,其腑以相火为用,而相火以藏为顺,三焦之腑以通为常,如果三焦气机阻滞,郁而化热,可致相火妄动,这正是液门穴的适应证。该穴尤其擅长清头部的火热之气,治疗因此而生的头疼、耳鸣等病症。临床上常与行间配伍清利肝胆之热,与合谷配伍开上焦之郁滞,清上焦之郁热。还可以配合手厥阴心包经清心火,我在临床上常常配伍劳宫穴或者大陵穴治疗失眠、多梦,效果良好。
【中渚】
手少阳三焦经第3个穴,位于手背第4、第5掌指关节后方凹陷中,液门穴直上1寸处。
释字:中者,《说文解字》:“中,和也。”渚者,《说文解字》:“小洲曰渚。”
中渚穴,五腧穴的俞穴,五行属木,其性从风气,其用为温。中渚,顾名思义,是指水中的小块陆地,水中之土,是谷物生长的地方。此穴属木,在天之气为风,主生主散,由于风的生散之性,中渚穴可以用于经脉不通,或者是三焦腑气因寒湿阻滞所致病症。有人应用此穴治疗体倦乏力,是由于该穴的生发之性,同时有通利水气的作用。
【阳池】
手少阳三焦经第4个穴,位于手腕部位,即腕背横纹上,前对中指、无名指指缝。
释字:阳者,《说文解字》:“高明也。”池者,《说文解字》:“治也。孔安国曰:停水曰池。”《礼·月令》:“毋漉陂池。注:畜水曰陂,穿地通水曰池。又城堑曰沟池。”
阳池穴,手少阳三焦的原穴,五行属火,其性从热气,其用为热升。阳池,顾名思义,是阳气集中起来的意思,是因为此穴为三焦的原穴,属火,由于是阳经其对应在天之气为热气。因此,阳池穴的主要功能是温经散寒,通脉活络,可以治疗三焦经脉因梗阻所形成的痛证。同时,阳池穴可以温化三焦腑之寒湿,用以通利气水之通道。
由于此穴位置在骨上,无溪谷可言,因此也就很难得气,临床上属于不常用的穴位。其原因是《黄帝内经》强调针刺方法的主要适应证是热证,针刺的作用主要以清热为主,尽管现在临床上人们可以通过手法以加强补阳的效果,但从实际临床上看,真正运用手法补阳取得很好效果的病例不是很常见,而且大部分补阳手法的效果都不是很理想。《黄帝内经》关于中医治法的部分是有其特殊理论的,根据春夏秋冬四时的不同,以及东南西北中五方的不同,所使用的治疗方法也各异。经文中明确指出,针刺更适用于南方或者夏季,说明针刺清热是其擅长。关于针刺手法的问题后面还会再讨论,这里就不详细叙述了。
【支沟】
手少阳三焦经第1个穴,手背腕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释字:支者,《说文解字》:“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沟者,《说文解字》:“水渎,广四尺,深四尺。”
支沟穴,五腧穴的经穴,五行属火,其性从暑气,其用为热降。支沟,顾名思义,是指小的水沟,沟的结构是宽深各四尺,“四”这个数字属金,金以降为顺,所以“沟”应该更善于疏通。此穴从天之暑气,暑气以阴生阳降为其特点,总以降三焦腑气为其主要,此穴又具暑湿之性,临床上主要用于通调三焦腑气,调节水液代谢之道路,是治疗便秘的要穴。
【天井】
少阳三焦经第8个穴,上臂伸侧面,屈肘时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当肱骨鹰嘴窝部。
释字:天者,《说文解字》:“至高无上。”井者,《玉篇》:“穿地取水,伯益造之,因井为市也。”又南方宿名。星官名。二十八宿中朱鸟七宿的第一宿,也称“东井”、“鹑首”。有星八颗,属双子座。
天井穴,五腧穴的合穴,五行属土,其性从湿气,其用为平。顾名思义,天井是在天上的水井,天为阳,为水之源,经云:“地气上为云,天气降为雨”,就是这个意思。天井穴又是合穴,《难经》云:“合主逆气而泄。”该穴可以调理三焦气机升降,从而通利气与水的通道,上焦主气之呼出,下焦主津液排泄。针刺天井穴可以开通水之上源,有如提壶揭盖之法,在上有利于肺气宣发肃降,在下有利于膀胱津液的排出,是调节气水代谢的有效穴位。
本文摘自《闯关记我的《黄帝内经》觉悟之旅》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朱燕中
编辑:釋慧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