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姑传奇 | 第十一章 曰修殉职在任上 桂芬扶柩返故乡

五二

隆二十五年(一七六○年)二月,裘曰修奉命清查甘肃各州县办理军需。此项任务完成后不久,朝廷又派裘曰修赶赴扎萨克图汗等遭受严重饥荒的四旗部落赈灾

裘曰修办事非常踏实,他到达扎萨克图汗以后,不是光听官吏的禀报,而是深入到各个灾区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亲手掌握每个受灾部落的灾情。然后,根据各部落受灾轻重的不同程度,按比例发放救济粮、款。使虚报灾情的全部核实了,真正受灾严重的得到了重点赈济,特别是杜绝了官吏层层克扣的问题发生。裘曰修的做法,受到灾区百姓的高度赞扬。

乾隆二十六年(一七六一年)正月,京城兴建紫光阁落成,皇上参加典宴,亲自赐画像给有功之臣,裘曰修亦在其中。宴会之后,皇上钦点裘曰修前往湖南零陵等七州县、江苏清河等六州县赈济水灾,督修水利。

裘曰修之所以“善工水利”,是因为他从小就与水打交道,对老百姓受到洪涝灾害有着切肤之痛。他出生在赣江边上的双港裘家,村前是浩瀚的赣江,村后是港汊湖塘。太平年岁,水乡的老百姓享受鱼米丰收之乐,灾荒之年却遭受洪水泛滥之苦。每当汛期,洪峰过后,江面上漂浮着毁坏的梁椽家具和生畜尸体,惨不忍睹。他小时候跟村里的小孩到赣江去学游泳,母亲不让他去,怕他淹死,他说:“不学会游泳,才会有朝一日被水淹死。”有一回,裘曰修坐船去吉安一亲戚家做客,返回时遇到大风,江上掀起大浪,帆船上下颠簸,把他从船上掀到江中。他当时是个刚学游泳不久的少年,对付不了大风大浪,只能随波沉浮,幸好船家熟知水性,才把他救了起来。通过这次遇险,裘曰修跟“龙王”结了缘。他特别喜欢阅读有关水利的书籍,很注意观察天象水文,积累了丰富的水利知识。后来在工部尚书的任上,表现出卓越的治水才能,成了清乾隆年间屈指可数的治水专家。

通过赈济水灾和督修水利,使裘曰修了解到,当时全国各地许多地方的水利设施实在太差,每年都有很多州县遭受自然灾害,其中水灾最为严重。朝廷每年对这些受灾的州县不但要减免额赋,而且要拨出相当数量的粮款赈济灾民。尽管如此,广大的灾区有不少民众流离失所,四处逃荒要饭。对此,裘曰修深感自己作为朝廷命官之责任重大,对南北广大区域河流水系、水网认真调查研究起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全国的各大江河,直到这年的十月,被皇上召回京城,派他去江苏铜山等县赈济水灾,此后又继续忙碌奔波在水利战线。当时,朝廷直属之霸州等三十五州县和山东齐河等三十州县卫的水灾情况不详,裘曰修奉命查勘灾赈。完成了任务以后,他向皇上奏本,请求开挖干支河道,即贾鲁河、惠济河、涡河、丰乐河等水利工程,当即受到皇上的赞赏。

乾隆二十八年(一七六三年)正月,皇上钦命裘曰修督办直隶水利。并派他会同总督方观承赴河南会勘漳河工程。不久,他又奉命会同尚书阿桂、总督方观承往直隶霸州等处督办疏浚事。裘曰修频频出使江南、河南、直隶各省查勘水利,秉承皇上旨意,尽力勘察经画,凡源委脉络,沮洳僻隐,无不亲身经历调查,皆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山东疏治伊家河、安徽疏治淝河、宋阳河、十字河、武家河、霍邱城西河,都门浚大通桥至东水关河,六千六百丈有余。又筑闸建坝,各一百五十丈。治理这些水利工程,都取得了成功,收效很好。乾隆皇帝专门赐诗给予褒奖。

乾隆三十二年(一七六七年)七月,朝廷任命裘曰修为礼部尚书

裘曰修升任礼部尚书之后,皇上仍然要他担纲大清王朝的水利工程建设。于是在这年的八月,又把裘曰修调任工部尚书,原工部尚书董邦达与裘曰修交流岗位。在裘曰修亲自勘查和力主奏请下,新筑河南南阳至商丘黄河的河堤一百七十余里,并且实施了清口及江南的运河疏浚、江南淮阳运河疏浚事竣、清河千里堤岸培筑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

当时在全国有些地方治安情况比较复杂,犯罪活动比较猖獗,出现了不少问题。有人保举把裘曰修调到刑部。皇上考虑到裘曰修处事扎实果断,刑部确实需要裘曰修这样的大员,于是,在乾隆三十三年(一七六八年)八月,皇上钦命裘曰修调任刑部尚书。但是有的水利工程还没完工,裘曰修既要负责刑部,又要跑水利工程,皇上只得于两个月后另调江西巡抚吴绍诗来担任刑部尚书,让裘曰修继续督勘水工。一年多以后,到乾隆三十四年(一七六九年)十月,皇上才把裘曰修重新调任刑部尚书。

乾隆三十五年(一七七○年)润五月初,天津蓟州、宝坻一带蝗虫灾害非常严重,裘曰修被派往灾区捕杀蝗虫。在这二十几天的捕蝗战役中,裘曰修日夜操劳,在重灾区域田间地头指挥,但是,当时没有任何药物,只有靠人力捕捉,哪里对付得了铺天盖地而来的蝗虫灾害?裘曰修辛辛苦苦,晒黑了累瘦了不说,当蝗灾过去,他返回朝廷时,却不曾想到自己竟被人向皇上参了一本,诬告他捕蝗不力,而被降职,调任工部侍郎

裘曰修为官任事,僚属吏役都畏其精明强干,又乐其宽容豁达,体谅属下,关心别人,带头实干,都对裘曰修十分尊重和敬佩。这次听说有人奏本言裘曰修贻误时机,捕蝗大力,都感到这是冤枉,都为裘曰修鸣不平。可见,在“乾隆盛世”时的官场上竟也是那么复杂、黑暗,你争我斗,好人受排,真是身不由己,防不胜防。而皇上有时也不作调查分析,听信谗言……

五三

曰修受到那么大的冤枉和挫折,心里确实感到有些委屈。

一日,他闲来无事,忽然想到了他的一位同僚好友魏懋堂,兴趣来了,挥笔一连写出四首短诗:“一、娟娟美人隔秋水浓阴匝地寒光起清磺断续西风生数声飘入遥天里。二、白日荡荡飞驾鹅岱宗远意青如何壮怀欲吐空自诧我当把酒谁当歌。三、去年高会华簪集意气纵横妙无敌旧欢忽堕两经秋俯仰人间坐愁寂。四、羊城骊唱那可闻三湘使客吟暮云虚堂瑟缩不成寐月落屋梁疑见君。”

裘曰修委屈是委屈,但是他没有沉沦,也不与人争辩,更没有利用夫人去求她的皇兄说什么情。当然,在这一段时间里,他的夫人可没少安慰和开导他。裘曰修很快就振作起来,他不卑不亢,潜心研究国家治水防洪的工程建设,先后写出了《治河论》上、中、下三卷。

乾隆三十六年(一七七一年)二月初,皇上命侍郎裘曰修会同总督杨廷璋和巡抚周元理筹办直隶河工。皇上见裘曰修辛勤河工,视事干练,精于治水,不久,便重新启用裘曰修,仍然任命他为工部尚书

乾隆皇帝谕旨裘曰修专事负责勘测和督查水利,修筑了江苏宝山至浙江金山二百四十二里长的块石篓塘工程和浙江金山至杭县五百里海塘。当年七月,永定河遭受特大洪水侵袭而决堤。八月,洪水退却之后,皇上即命裘曰修会同大学士、两江总督高晋一起,查勘永定河工。十月初七日,高晋写奏桃源厅陈家道口河工合拢,皇上嘉奖包括裘曰修在内的有功官员,并命高晋、裘曰修和杨廷璋查勘南运河。据说,现在北京中南海和北海的活水,还是裘曰修当年勘察设计,从永定河引水灌溉而来的。

裘曰修根据自己多年来在治水工程中掌握到的各种情况,专门写本上奏乾隆皇帝,提出一边治水,一边要各地进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不被流失。皇上完全赞同裘曰修的意见,批准了这一奏折,让地方官照此执行。

乾隆三十七年(一七七二年)正月,皇上又命裘曰修尚书协同直隶总督周元理浚永定河、北运河。

这一趟差事完成以后,裘曰修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年纪大了,已逾六十周岁,而且身体多有不适,经常头晕得难受,四肢乏力。遂奏请皇上,辞职告老还乡。可是皇上还看不出裘曰修有什么不能胜任其职的症象,所以并没有批准裘曰修的辞呈,但不再派他去水利工地奔波操劳了。至次年二月,乾隆皇帝准备编纂规模宏大的《四库全书》,就考虑让裘曰修来领衔筹备,任命裘曰修为编纂《四库全书》的总裁官。

裘曰修走进翰林院,挑选了二十多位学士,着手编纂这部大型文献丛书。为了完成这部前所未有的宏篇巨著,裘曰修向皇上推荐他的同乡好友曹秀先,来做他的助手,担任四库全书馆的副总裁。裘曰修与曹秀先密切配合,精心设计,谋篇布局,编写纲目,征集资料,并对数千种经史子集等古典逐一认真核对和查考,审评筛选。

裘曰修素以文学列侍从。前几年,他利用业余时间,把自己多年以来陆续撰写的一些研究资料、奏本文集和文学书稿整理汇编成集,先后著述出了《热河志》、《太学志》、《西清古鉴》、《秘殿珠林》、《石渠实笈》、《钱录》等文集和奏议十卷,诗集十二卷。裘曰修博学多识,为文清新隽永,撰修志书有成,他编著的《热河志》当时很有名气,得到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的赞扬,认为《热河志》文章体裁好,可与《抚顺志》齐名,评价很高。乾隆皇帝经常与裘曰修探讨诗文,称赞他“品学端醇,才猷练达”。乾隆皇帝还特别欣赏裘曰修的书法,认为他的书法非常类似宋臣张即之的文字,皇上以内藏张即之所书《华严经》残本,命裘曰修书写补足。

在主持编纂《四库全书》只有两个月,裘曰修就患病了,经常发烧,有时还咳嗽得很厉害。可是,裘曰修仍然抱病坚持编写。不仅如此,他自感精力有限,总想在有生之年多做点事,尽快把《四库全书》完成,所以更加拼命投入,总是瞒着病情,埋头钻到《四库全书》的编纂中。

尽管他的夫人熊桂芬精心照料和护理,但裘曰修的病情仍不见好转,这可吓坏了熊桂芬。当裘曰修的病情非常严重,噎得甚为激烈时,熊桂芬不得不禀报皇兄,请求皇兄解除其丈夫的职务,让曰修在家专心养病。乾隆皇帝深知,编纂《四库全书》,必须是众望所归的饱学之士,《四库》馆总裁绝不仅是虚挂其名,要切实能够对书籍的人选与否、版本的择定等一系列事务作出决定。这些事务非熟读诗书、博览经史的大学者不足以担当得了。裘曰修担负此任,非常合适,皇上十分放心,所以当时没有答应御妹的请求,而是命御医前往诊视,并赐诗慰问。皇上还于是年三月,授予工部尚书裘曰修太子少傅

裘曰修已经病倒在翰林院的《四库全书》编写馆里了。乾隆皇帝闻报后,这才赶忙命人把他从任上抬去石虎胡同其裘氏府第休息。皇上还选择一个吉日,御驾来到裘氏府第,登门探望裘曰修的病情,嘱咐裘曰修安心养病。乾隆皇帝又谕旨裘曰修的得意门生、清代第一才子纪晓岚来接任《四库全书》总裁官。

五四

隆三十八年癸巳(一七七三年)五月初一日,这是一个大乾清王朝举国悲恸的日子!在这日,大清王朝的一棵栋梁之树倒下了,一颗闪亮的巨星陨落了……

在这日,曾先后担任礼部、刑部、工部尚书,《四库全书》总裁官的一代英杰裘曰修,因病治疗无效,瞌然与世长辞了。

他的夫人熊桂芬悲痛万分,哭得天昏地暗,哭得死去活来,哭得简直成了一个泪人!

是啊,熊桂芬与裘曰修成婚三十八年来,相亲相爱,相敬如宾,没有红过一次脸,甚至没有发生过一次别扭。有的,都是互相学习、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互相体贴,互相促进!如今,裘曰修撒手西去,驾鹤瑶池,怎能不叫熊桂芬撕心裂肺,肝肠寸断!

裘曰修的好友来了,赶来帮助熊桂芬夫人布置灵堂,悼念这位乐善助人的良师益友;裘曰修的学生来了,前来追悼这位令人敬仰的恩师长辈;裘曰修的僚属、部下来了,前来吊唁这位严明清正的亲和上司。

府第门前忽然礼炮三响,八抬懿轿抬来了大行皇太后!她老人家走下轿来,径直向灵堂走去,熊桂芬来不及脱掉孝服,赶快出门迎接,叫了一声“母后!”扶着皇太后痛哭起来。

皇太后掏出自己的手绢给熊桂芬擦拭眼泪,劝说“女儿不要哭,多多保重。”她老人家自己也泪流满面……

又过了一会儿,府第门前响起了开道的铜锣声,在黄龙旌旗和禁卫军的簇拥下,一顶金黄八抬大轿已徐徐过来,后面跟着文武百官。这时,一名内卫太监高声喊道:“皇上驾到!”

熊桂芬及其府第内的大小官员齐齐跪下,迎接皇上。

只见乾隆皇帝手戴黑袖纱,在侍卫太监的扶护下走出大轿。熊桂芬和跪下的人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乾隆皇帝走到熊桂芬面前,停住脚步,弯下腰来,双手把熊桂芬扶起,说:“御妹节哀。”

太监见皇上的眼睛湿润了,忙拿一块手绢给皇上擦拭眼睛……

皇上步入灵堂,凝望着裘曰修的遗体,沉默良久,像是有很多的话要对裘曰修说。

跟在皇帝后面的文武百官也都走上前去,向裘曰修的遗体鞠躬默哀。

皇上这样默哀了一阵,然后回过身来,问熊桂芬:“御妹,你打算把裘尚书安葬到哪里?”

熊桂芬回禀说:“哀妹正想着奏请皇兄,哀妹计划秉承夫君生前遗愿,把夫君安葬到江西老家去。”

皇上说:“啊,原来尚书曾有遗言。”皇上沉思片刻,说:“好!朕准奏。就将尚书移柩返乡,依例举行厚葬。”

熊桂芬忙跪下,颤声回答:“哀妹谢过隆恩!”

乾隆皇帝接着说:“朕诰封御妹为一品夫人。并赏赐锦袍御衣一件、朝珠一挂!”

熊桂芬又跪呼:“谢过隆恩!”

熊桂芬知道,朝珠是清朝皇家的一种象征高等身份的特殊装饰品。这种朝珠是用各种宝石珠玉缀成的,非常华贵,只有皇室主要成员和少数特别高级的官员才能佩戴。现在皇兄既钦封自己为“一品夫人”,又钦赐这么珍贵的朝珠,可见皇兄对自己的疼爱之情!

乾隆皇帝悼惜不已,遣大臣祭奠茶酒,并予祭葬后祀乡贤祠。

随后,乾隆走进裘曰修的书房,触景生情,取下笔架上的一支大毛笔来。内卫太监明白皇上要做什么,赶忙上前打开砚台磨墨,接着铺开宣纸。

只见皇上沉思一会,挥毫泼墨写出一副挽联:

“平生正直为民品高德尚清廉淳朴传万代;

一世精忠许国文韬武略贻厥孙谋耿千秋”。

横批:“荣光永垂”!

皇上看了看自己写出的挽联,觉得还满意。接着,皇上又展开一张宣纸,御笔赐封裘曰修谥号为“文达”……

五五

边,皇太后一直呆在干女桂芬身旁,劝慰干女不要过于伤心,别劳伤了自己的身子。她老人家始知干女要护送干女婿裘曰修的遗体回老家去安葬,心想:干女此去,不知什么时候再回到京城里来。哀家应该送一份什么礼物给干女,也不枉做了哀家一回干女。何况干女这多少年来陪伴、护侍哀家那么殷勤体贴,跟哀家的亲生女儿没有二样。但是老人家又觉得不知送什么为好,正在为难之时,她见皇儿送了一副御笔挽联,无意中看到自己手中的龙头拐杖,便起身对干女熊桂芬说:

“哀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送给女儿,女儿年纪也这么大了,哀家就把这根龙头拐杖赐给女儿。”

已走到皇太后身边的乾隆皇帝一听,顿时吓了一跳,忙提醒皇太后说:“额娘,朕已经赏赐了一件锦袍御衣和一挂朝珠了。您手里的这根拐杖是老祖宗康熙传下来的,上打昏君,下打奸臣,世上仅此一根宝杖,是送不得的呀!”

太后说:“哀家怎么会不知道呢?哀家不是送给别人,是送给哀家的干女,也是皇儿你的御妹,有什么送不得的?干女就不能用这根宝杖去监督官吏,靖康保民、辅佐朝廷?”

乾隆皇帝听额娘执意这样说,便不敢阻拦了。

天气渐热,裘曰修的灵柩不宜久放。乾隆皇帝钦赐楮币万缗,御史台、六部等亦送了赙金。皇上谕旨吏部,派出一名侍郎,带上十二名禁卫士,日夜兼程,一路护送灵柩到裘曰修的江西老家厚葬。

熊桂芬辞别皇兄和母后,身穿丧服,坐上八抬大轿,同吏部侍郎和十二名禁卫一起,移柩启程。

运送灵柩主要是用马车拖运,到了驿站就换马。没有官马大道的路段,则由朝廷专门派来的十六个轿夫,分为两班轮流交替抬运。每到一个府、县也有官吏迎送,解决吃饭问题。这样一路浩浩荡荡,马不停蹄,人不歇脚,紧赶快行,仅八日时间就运到了江西南昌。

双港裘村距南昌只有几华里的路程。灵柩一到南昌,就有裘曰修的子女及家族、房族、亲戚等等数百人员前来迎丧。护送灵柩和迎接灵柩的队伍汇合一处,吹打震天,哭声动地,哀乐低回,钱纸飞扬,一路悲壮肃穆,一路旌幡招展,引来无数的百姓在大道两旁翘首观望、致哀。

灵柩很快运到了双港裘村。在裘府,裘曰修的叔叔,曾官居承德州知州,现已告老还乡的裘均弢老爷,早几天就得到朝廷报差专门加急递送的噩耗,与曰修儿子行简等几个子女及家族长者反复商量,已经作好了办丧事的安排,请下了正、副两批“八仙”,并请了南昌地区最有名气的“风水地仙”万老先生四处踏山察看风水宝地,最后选择在杨柳尖山岗(今南昌市湾里区太平乡合水桥分场脑上自然村背后),买下了一座名叫“雪窝堎”的山,选择在这座山头的一块青松翠竹林丛地,作为安葬裘曰修的墓地。万老先生说,这是一块“蝴蝶展翅”地。熊桂芬扶柩到达双港裘村之后,一刻也没有停歇,立即乘轿及马车赶去杨柳尖山岗观看墓地。

熊桂芬见这杨柳尖山岗,就在梅岭的中心。她早年从介绍西山及梅岭的书籍中知道,梅岭属于西山山脉的主峰,而西山可是中国的道教圣地之一。道教典籍《云笈七签》中记载,西山属于“第十二小洞天”。作为西山之中的主峰梅岭,因西汉末年南昌尉梅福隐居于此修道成仙而得名。相传在汉成帝时,大将军王凤专权擅朝,杀戮异己,朝纲昏乱,言路堵塞。梅福不顾杀头的危险,三次上书皇帝,指点时弊。其位卑不忘忧国的品格,在当时传为美谈。公元一至五年,王凤之侄王莽篡政,天下更是大乱,国运愈危。梅福抛妻别子,归隐梅岭。一天,梅福踌躇在梅岭半山腰,遇一仙风道骨的长者拄杖静立松下。梅福慧眼认出是一位世外高人,便向他请教国事。长者说:“西汉气数已尽,天道不可逆转,后生好自为之。”梅福慌忙下拜,当他抬起头来,长者不见了,面前矗立起一方巨岩。梅福为感谢仙翁指点,便在石旁筑坛修道。后人为了缅怀这位高风亮节的隐士,在山脚下建有梅仙观来祀奉他。

而西山,由于有一座玉隆万寿宫而闻名遐迩,熊桂芬小时候就听她父亲讲过许多传说和故事。万寿宫最早称“许仙祠”,是为纪念东晋治水圣人许逊而建。许逊于赤乌二年(公元二三九年)出生在南昌县长定乡益塘坡。许逊自幼精通经史天文地理和阴阳五行的学说,尤好道家修炼的法术。选择在新建县西山金姓的住宅——桐园居住。晋武帝太康元年赴四川任旌阳县令,十年后“挂冠”,在丹阳谌母处学道,后复归西山。南昌地处赣江下游、鄱阳湖西汊,久有洪水为灾。许逊决心要为民除害,根治水患。据说当时有一条蛟螭,经常翻云覆雨,兴洪作浪,为害百姓。许逊跟踪追击多日,终于用神剑将蛟螭擒住,并铸铁柱将它锁于井底。许逊治水二十多年,消灭了洪灾,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泽,在桐园故宅建筑了一座“许仙祠”。至南北朝改名“游仙观”。隋朝时不慎遭火灾,唐高宗永淳年间得到修复,高宗赐给游仙观匾额和幢幡香烛以表敬意。唐玄宗好道术,特派人携带金帛宝物送到西山。北宋太宗、真宗、仁宗皇帝都先后赐给了御书。真宗曾拨国帑修缮和扩充观宇,升观为宫,改赐“玉隆宫”的匾额。宋徽宗于政和六年亲颁诏书敕令,重建玉隆宫,还钦赐许真君塑像、铜铸香炉、烛台、银器、法服、玉案等,拨田千亩,供养宫中道侣,并亲书“玉隆万寿宫”的匾额一方。从此,西山玉隆万寿宫历经一千四百多年兴废相续,经久旺盛不衰。江西籍人不管贵在何处,身在何方,都会朝拜许真君,以致于后来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凡有江西籍人居住的地方,都兴建了万寿宫,据说已有一千多座。所以,包括梅岭在内的西山,确实是一块著名的“洞天福地”。

熊桂芬到达目的地,下得轿来,不顾连日极度的悲痛和劳累,强撑着身体往山岭上走,一直走到墓地。但见,墓地背靠鳞次栉比巍峨雄峻的挺拔群峰,两边各是连绵略微低矮的山峰,整个墓地座落在山堎头上,墓地前面对着梅岭最高的山峰。从墓地蜿蜒拾级而下,便是合水桥山村,村庄前边是一块开阔的平地,平地下面是一垅稻田。从村庄后面往墓地走去,是一条陡峭的山洼地。无论是站在墓地往前看,还是站在墓地下面的村庄往上看,墓地左右两边的山丘,就像两只蝴蝶的翅膀,而那条作为上山道路的山洼,就是蝴蝶的身子,墓穴就座落在蝴蝶的嘴巴上。墓地四周,松涛起伏,竹林青翠,漫山遍野,花红草绿,凉风阵阵,景色如画。熊桂芬看过以后,心里暗暗称赞,叔公和那位万老先生真有眼力,选择到了这么一块风水宝地。熊桂芬想:传说许真君修道治水,在西山告老升天。我夫君曰修也是当朝治水有功之臣,能够安葬在西山梅岭这洞天福地,真是万福。于是连说:“很好,很好。”

熊桂芬还对站在她身边的行简和小豫两个儿子说:“将来我死了以后,也安葬到你们父亲一起。”

五六

修灵柩安葬好以后,熊桂芬夫人服丧在身,按照当地风俗,结“七七”(当地风俗:人死后,每临第七日,其后人要到墓地进行烧纸、鸣爆等祭奠活动,叫做“结七”。其中,算结“五七”最为隆重,要办酒席,请“八仙”和至亲人等来喝酒,至亲人等要送祭品到墓地火化)。

熊桂芬遵从丈夫生前的遗愿,与族人商量,由她捐资,在裘家村修建了一所学堂。此外,又在村庄前面靠进村路口的场地上,兴建了一座恢宏气派的牌头。这座牌头建得异常雄伟、高大,全部由白玉石雕刻。而且方位也有讲究,面向北方,与北京的宣武门是在同一条子午中轴线上,和京城的皇宫遥相对应。在离牌头前面一百步远的牌头中心两边,置有相对的两只汉白玉大石狮子。后来乾隆皇帝下江南巡视时,专门到双港裘家村来探望御妹熊桂芬,见到这座牌头,御笔题下“孝义皇挡门”五个大字。“皇挡门”的意思是:这座牌头象征皇帝站在这里,要进裘家村,必须先进“皇挡门”。而要进“皇挡门”,到了那两只汉白玉大石狮子边,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所有高官显贵、皇亲国戚若要到裘家村来,都必须先步行到这座牌头,向“孝义皇挡门”牌头行鞠躬大礼,才能走进“孝义皇挡门”,然后才可以到其他任何一户人家去。如不下来行大礼,皇帝在门口挡住了不许进。从此,这座牌头就叫“孝义皇挡门”。如今,双港裘村年纪稍大的村民都亲眼看见过“孝义皇挡门”。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掉了。自从建了“孝义皇挡门”以后,双港裘家村被俗称为“牌头裘家村”。

白天,熊桂芬料理家务,照护孙子,晚上,每当夜深人静时,熊桂芬一静下心来,就会思念丈夫,思念夫妻之间的千般恩爱。想到情深处,就会伤心痛哭,经常泪湿枕巾。日复一日,她消瘦了许多。熊桂芬在孤独和悲痛的时候,在思念丈夫曰修的时候,就会自然想起李清照的《声声慢》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熊桂芬坐在灯下默诵着李清照的诗词,很有感慨,静息沉思,忽然灵机触动,提笔展笺,写出一首绝句:“梧桐庭院启窗纱,曲曲栏干整复斜。恰称晚凉新浴罢,鬓云斜压素馨花。

熊桂芬的女儿虽已出嫁他乡,但都会经常回家来看望母亲,特别是原先的二媳妇、后改称女儿的胡小芳,来得最勤。她的其他几个媳妇也多次劝慰婆婆注意爱护自己的身体,很多家务事媳妇总是主动上前去做,不要婆婆操心。

熊桂芬痛定思痛,强忍住心中的悲伤,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培养儿孙们的身上。小儿裘豫少年期间耽误了读书,安葬了丈夫以后,她就着重辅导和督促裘豫攻读诗书,终于使得裘豫在十年之后,即在他三十五岁那年(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参加全省乡试,考取了举人。

在抚育“父死娘嫁人”的孤孙增寿的过程中,熊桂芬真是操碎了心。这个在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年)出生的孙子,一岁多点就成了孤儿,是婆婆熊桂芬一手带大的。增寿从小在婆婆身边成长,婆婆很早就注重辅导增寿,使聪颖的增寿从小就养成了刻苦好学的习惯,从“破摹”进学堂起,成绩就非常优秀。

熊桂芬的长孙,即是她的大儿子裘麟的长子,由于在五岁时生病(那时熊桂芬在京城)而夭折,熊桂芬没有机会抚养。但裘麟的次子裘元淦,在公公曰修逝世时已经十三岁了,小时候由于缺乏严格的管教和指导,自觉性不是很强,喜欢捕鱼捉虾钓青蛙,也一度耽误了读书。他虽然私塾没少读,但成绩总是不大好。由于他的父亲裘麟也英年早逝,熊桂芬为了把元淦培养成材,把元淦召至国子监读书,后来虽然肄业,但以训导注选,熊桂芬让他署九江、清江、广昌、庐陵、南城各地讲学,促使元淦不断学习,多有造就。至乾隆五十九年(一七九四年)甲寅科中举,嘉庆十年(一八○五年)乙丑科成进士。

熊桂芬作为当朝皇上的御妹,又有皇太后赏赐的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龙头拐杖在手,府、县官吏既敬重她,又畏惧她,不敢做贪赃枉法的“越轨”勾当。熊桂芬也爱管闲事,凡是听到有哪个地方官吏欺压百姓,她都要亲自找当事人详细了解情况,然后就去找有关官吏“算账”。

一次,新建县的何县令在审理一起两个村庄为争山地斗殴的民事纠纷中,由于被告方向何县令行了贿,何县令就故意偏袒被告方,结果就作出了颠倒是非的判决,有理的成了无理,无理的反而变成了有理。原告方不服,但又告状无门,无可奈何,就天天坐在县衙门前向过往民众喊冤。这事传到裘夫人的耳朵里来了,裘夫人很是气愤,当即拄着龙头拐杖来到新建县衙,找到那个何县令,拖着何县令到县衙门口去看究竟。何县令从衙门口看了以后,慌忙跪在裘夫人面前说:“禀报千岁,容卑职再作细致调查,即着重新审理,并将重审结果回禀千岁。”裘夫人听后说:“你这种态度还可原谅,但你一定要调查清楚,根据事实作出公正处理。老身不希望以后再看见这种情况。”何县令如捣蒜般地点头说:“以后一定不会,一定不会。”

【注①:见《二十五史全书》清史稿十二卷第105页。

②:见《二十五史全书》清史稿十三卷第110页。

③:见《二十五史全书》清史稿十三卷第111页。

④、⑤:见《二十五史全书》清史稿十三卷第112页。

⑥:见《二十五史全书》清史稿十三卷第113页。

⑦:见《二十五史全书》清史稿十三卷第113、114页。

⑧:见《二十五史全书》清史稿十三卷第114页。

| 义 | 门 | 裘 | 氏 |

中国义门之最    孝义传家楷模

微信号:yimenqiushi

将你身边的裘氏故事,裘氏新闻和我们一起分享!

(0)

相关推荐

  • 历史故事——内阁首辅张璁粉墨登场

    上次说到, 14 岁的明世宗朱厚熜登基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等朝中大臣引发了大礼议之争.就在大明朝的朝堂相互僵持着,一个围观群众这个抓住机会,灵感迸发写就一篇论证严密的奏疏,把朱厚熜看的心花怒放,此人也 ...

  • 观红墙金瓦,赏明清皇宫之三:前三殿(上)

    穿过太和门,站在后檐廊下御路丹陛石顶端,就可以看见宽大的太和殿广场. 走下太和门月台,站在太和殿广场看太和殿. 老百姓把这里叫做金銮殿.唐代京城长安的皇宫大明宫里有一座金銮殿,这是"金銮殿& ...

  • 皇姑传奇 | 第七章 曰修突遭奸臣害 桂芬千里救夫来

    三一 裘曰修休完了假,新年也过完了,才从江西老家裘府赶回京城.到达朝廷之后,即被调任户部侍郎,兼任浙江省乡试正考官. 这年三月,裘曰修奉命同副考官王同升一起,前往浙江杭州,担任浙江乡试的主考.俩人准备 ...

  • 皇姑传奇 | 第二十一章 苍茫梅岭埋芳骨 千古传奇颂皇姑

    一O三 嘉庆六年辛酉(一八○一年)的岁首佳节来临了.在双港裘家村,呈现着一派幸福祥和的新气象,家家户户欢天喜地庆贺丰收,兴高采烈迎接新年. 可是在裘府,由于皇姑最近一段日子患下了疾病,卧床不起,使节日 ...

  • 皇姑传奇 | 第十三章 太后寿终赴黄泉 桂芬洒泪守陵园

    六三 京城的秋天,是一年四季最好的天气.真是秋高气爽,阳光灿烂,气象万千,景色宜人. 裘夫人本来打算在京城住个把月,就回乡下老家去的.但她看到皇太后卧床不起,虽然老家的孙子们都等着她回去,她还是改变原 ...

  • 皇姑传奇 | 第十二章 三箱贡品表灾情 桂芬上殿斥奸佞

    五七 乾隆四十年乙未(一七七五年)仲秋的一天,朝廷突然接到西南军情急报,外邦兴兵大举进犯西南边境,请求皇上降旨调兵平剿. 乾隆皇帝考虑到近两年来新疆.西藏等地区战事不断,大金川.珠尔默特屡次发生叛乱, ...

  • 皇姑传奇 | 第六章 孝敬公婆睦乡邻 相夫教子传美名

    二六 这真是太平盛世的一个新年.双港裘村像各地农村一样,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百姓们都欢天喜地地迎接传统佳节的到来. 在裘府的大门口,张贴着一幅"昔年父进士,老树春深擎玉宇:今日儿登科 ...

  • 皇姑传奇 | 第四章 书生上门试对联 以文相亲结良缘

     16 李孺士这次当红娘真是当得既窝囊又难堪,简直变得里外不是人.刘府这边刚才已经向他交了底,准备赔偿银两给熊府.熊仕君可是李孺士的同窗好友,如何向好友交待呢?就算退婚的原因说得过去,道理也很充分,但 ...

  • 皇姑传奇 | 第三章 时运不济命多蹇 出嫁当日遭退返

    11 冬去春回,鄱阳湖畔草长莺飞:大地和煦,月池熊村阳光明媚.一转眼,桂芬已经长成了芳龄十八岁的大姑娘了.由于她生得比较高大,谈不上亭亭玉立,脸上又有几颗细小的肉痣,仔细看像个麻脸,不算特别漂亮,但是 ...

  • 《莲花争霸》同名小说第一百二十一章 疑心大起(上)

    沈冲处理了一些事务之后,自带着南宫世家数十个精干的手下起程去飞鹰堡.此次前去飞鹰堡,沈冲是为了与任海龙见面谈论最近一段时间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包括上次南宫世家派两名香主前往飞鹰堡被杀之事,以及任海龙当初 ...

  • 郭进拴:《湛河流韵》之《第十一章·现场实录》【上】

    2014年4月4日.4月7日,市湛河治理工作指挥部副指挥长王天顺带领指挥部部分工作人员两次对湛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路桥至平郏路段进行察看,并为加快施工进度问题召开现场办公会议.现将现场办公会议内容纪要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