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佛系编辑,我如何用核心卖点引爆一本书的销售?

编者按:童书的种类日益繁多,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都在思考如何在同类书中脱颖而出。的确,精准提炼图书卖点已经成为了营销的“看家本领”。如何“说到读者心里”?如何为图书“锦上添花”,这一篇不得不看~

卖点奠定了图书营销的“基调”,一旦卖点提炼得不准确,好书也可能无人问津。

一本书可能有多个卖点,哪些是真正能够打动读者的卖点呢?营销编辑又该如何提炼这些卖点?

提炼图书卖点的重要性

不知道各位老师有没有思考过:读者为什么买我们的书?

此书建议大家拿出纸笔,写下以下问题的答案:

1.你理解的“卖点”是什么?

2.你觉得某本书的卖点是什么?

每一个产品(包括图书),都具备解决某个问题并满足某种需求的功能。如果我们的图书不满足这些功能,那就说明这本书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

我跟多家出版单位的编辑讨论过图书的卖点,以下是ta们的观点,不知道有没有你刚才写下的观点:

“这本书的核心卖点,我觉得是好看/装帧太特别了!”

“这么多大奖(凯迪克金奖、国际安徒生奖),(我想)家长肯定会喜欢”

“XX大家的作品,我是ta的铁粉,我一定会买的!”

……

这些话本质跟最近大火的“明学语录”,没本质区别:

1.这个问题不需要商量,都听我的 。

2.我不管,我说一个就一个。

3.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诚然,我们的价值观,会跟生活环境和知识面、认知等多因素影响,最终影自身的消费决策。一旦我们作为一枚营销编辑,想图书有市场竞争力,就得从大众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思考这本书能解决用户的什么问题or满足用户什么需求。

如何提炼图书卖点?

以下以我做过的负责的童书,作为例子,讲讲我是如何提炼童书卖点。

一、从图书本身出发

1.从作者看

引用:田岛征彦和田岛征三是享誉绘本界的一对孪生兄弟,兄弟俩获得过业界权威的日本绘本奖和金苹果奖。根据两兄弟的童年记忆改编成的电影《梦幻村庄》曾获第46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这是作者田岛征彦的介绍,翻来覆去读了几遍,我都没有找到用户的兴趣点;

作者所获得绘本奖和金苹果奖也比较冷门,用户可能连凯迪克大奖、国际安徒生大奖都没听说过,这两个奖更是小众了。

而《梦幻村庄》不像一些名声在外的,如《肖申克的救赎》《霸王别姬》一类,还需要教育用户什么是柏林电影节银熊奖,《梦幻村庄》是一部如何家喻户晓的电影,所以我决定放弃。

2、从故事内容看

引用:《不可思议的朋友》讲述的是一段 历经20年的非同寻常的友情。“我”和自闭症少年“小安”相识在小学二年级,刚认识小安的时候,我对他充满了戒备和不解,可随着交往的深入和自身的改变,我和小安渐渐成为了好朋友。我们一路同行,直到长大成人,经历了许许多多。在我心里,小安就是我的——不可思议的朋友。

从书的内容简介看,这本书是一本受众圈子很小(自闭症主题的友情故事),不太好推广,很可能只在自闭症圈里能传播,不出圈,这意味着这本书卖不上量。

3、从同类书看

为了打开思路,我又找同类绘本的进行参考。

●豆瓣:

嗯,这类书目测在豆瓣做不起来,数据很一般。

●当当

第一第二本评价数量两三百,也不是很畅销;

《爸爸爱嘉禾》因为有影视加持,有1400+的评价数,也还凑合,在天猫700+的销量,但也没到畅销的水平。

《我的孤独症朋友》《不一样也没关系》京东和天猫的数据都很一般。

4、出版方(引进方/外方)

从引进方看,也是相对平平无奇= =

《不可思议的朋友》引进自KUMON(公文出版)。主要做教育类书的,日本做教育类书籍做的比较好的出版社,但绘本相对少见↓

出版方如果是DK(科普书大佬,DK Dorling Kindersley,)、尤思伯恩(小气球),他们出版过的作品,可以为这本书做背书

DK作品:

尤思伯恩系列作品:

《英语单词大书》

为了确保不是我孤陋寡闻,采访了几位阅读推广人、营销编辑和童书责任编辑。

结论:

资深阅读推广人,5位中2位知道公文教育

童书责任编辑,4位中1位知道公文教育

童书营销编辑,3位中1位知道公文教育(我也不知道)

相反,100%知道DK,80%知道尤思伯恩(小气球),36%知道公文教育。

5、装帧设计

也是平平无奇系列%>_<%,一本普通的不行的精装绘本。跟乐乐趣的立体书系列,或者浪花朵朵的其他绘本,如《小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3D镜面绘本:今天吃什么》《3D镜面绘本:不可思议的彩虹》,不可同日而语啊。

《小象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内页图

6.媒体评论/大家背书/用户评论

这本书的媒体评论没啥,也没有特别厉害的大家进行背书。

一圈下来,作者的背景、故事的内容、同类书的卖点、出版方、装帧设计、媒体用户评论、大家背书通通都没有。

所以即便领导反复拉着我开头脑风暴会,找卖点也没什么突破。

结果某一篇我约回来的书评,打开了思路。

接下来我们一直关注豆瓣平台、电商购物平台,阅读读者的评论的长文、短评↓↓

最终我们想到了一个这本书最核心的卖点:

尊重和理解与自己不一样的人。

与自己不一样的人,可以是自闭症、唐氏宝宝、智力障碍的孩子,也可以是残障孩子,也可能是课上经常被老师批评,不按照老师指示做事的孩子,甚至,仅仅是生活习惯的不一样。

一旦这个最核心的卖点敲定,我就知道如何匹配对应的渠道了(推广渠道又是一片长文的节奏,按下不表)。

○此卖点与文艺青年聚集地——豆瓣平台十分匹配

我总结了文艺青年的特点:“关爱弱者”“理想主义”,总结一下不就是“公益”吗?

而且豆瓣一直是我们重点运营的平台,积累了较多的资源,会是比较好的营销突破口。

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豆瓣平台收获了以下成果:

接连上了新书速递、最受关注榜、“一周热门图书”,霸榜1个多月,一系列的屠榜,结果收获了豆瓣2017年度高分图书的殊荣,其他高分图书都是成人类的书,这本可以说是唯一一本童书了。

截止2019年10月16日,《不可思议的朋友》豆瓣平台的情况如下:

豆瓣评分

豆瓣想读

○卖点与我们社会主义倡导的价值观是相匹配的——“伟光正”

所以我当时就往阅读推广人/公立图书馆、官方阅读推广机构的方向推广,果不其然很多推广人和官方对这本书都很认可,这本书最终斩获第十三届文津奖推荐图书,在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的微博,都推荐了此书。

连带的效应是,《不可思议的朋友》这本书被上海教委选进六一推荐(儿童组)的10本书里。

二、从用户出发

挖掘卖点除了从产品本身出发,还得关注到买书人的需求——用户痛点。

用户的痛点,就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担心、纠结、不方便以及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

我们只要找到用户的痛点,发现他们的问题,然后告诉他们:我的产品可以解决你的问题,只要你有这种问题就(有且只有)选择我。然后,用户就会消费我们的产品了。

所以从用户角度思考卖点,最终停留在核心“解决用户问题”上。

而我们的用户,几乎都是家长。而家长即便是二胎父母,都会很在意教养孩子的问题,更何况没当过父母的一胎家庭呢?

所以“养育”是刚需。

在教养孩子上,不外乎养育问题(孩子的生理、心理需要)和教育问题(家庭教养、学校学习)。
这需要你对儿童发展心理学,和常见的处理孩子问题的方法(人本主义、行为疗法)有了解。

比如0-6个月的婴幼儿,由于视觉还没发展完备,都是只能看1米内范围的“大近视”。

黑白卡片可以刺激眼睛发育,缩短孩子“看清楚”世界的进程。

黑白卡片《触摸日常》实拍图

当孩子看得清楚,就更想探索世界,而大动作(翻身、坐、爬、站、跑等)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探索世界。

所有身体表面的部位都在大脑的中央沟后缘有一个代表区。而我们的大脑约有五分之一部分,与手部精细动作紧密相关↓

触觉与肢体运动的大脑神经地图

所以每一个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都能刺激大脑相关部位的发育。

这时候布书的光滑、会发出声响,硬纸板书可以练习孩子的翻书惊喜动作,某些特殊的图书还能发出香味或者用不同材质制作,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很有帮助。

再举一个例子。

0-6岁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家长如果了解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是语言敏感期,1岁-1岁半的孩子约掌握150个词汇,到3岁时词汇量已达1000个左右,且掌握最基本的语言。所以如果家长如果知道这些知识,和与之匹配的产品,必定会购买且有意识重点给孩子进行语言启蒙。

如果单词书mix孩子喜欢的贴纸(幼儿园老师用贴纸对孩子的正面行为进行奖励),就是家长和孩子们都喜闻乐见的图书了。

《我的第一本英语单词书 》

孩子的不同发展阶段,会有不同发展要点和关键期,基本阅读以下这两本书,就能get到了。
《万千心理·0-12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理论与技巧》

《关键时期的关键帮助》

但问题又来了,教养孩子的产品有很多啊,我们可以给孩子请家教,或者是去外面报班,为什么一定要倡导阅读和亲子共读呢?

亲子共读对于孩子的价值在于,孩子能听到和感受到的,是父母的温柔声音,及声音背后的爱意,都通过听觉、触觉、互动交流,传递到他的心理,让孩子感觉到爱、安全感,他才能够安然成长。

日本著名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说过,图画书(绘本)对幼儿没有功利的“用途”,主要不是拿来学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图画书不是教科书,更不是问题大全,它应该是孩子的快乐泉源。

如果这点还不能打动你,那如果是刺激孩子的大脑发育呢?

亲子共读时,这些场景相信你绝不陌生:孩子依偎着你,你轻轻搂着孩子读着书;读到某个有趣情节时相视一笑;读到某个吓人的场景孩子直往你怀里钻,你轻轻抚着他的后背安慰他说不怕……

有关专家发现,一些自然而又简单的动作,如搂抱,轻拍,对视,对话,微笑等都会刺激婴儿大脑细胞的发育。发现没,亲子共读时,这些行为自然而然全部都发生了。而童书的内容可以不断激发对话,一方面可以发展孩子的语言交流能力,另一方面,复杂多样的语言可以刺激孩子大脑的沟回的发育,增加大脑的表面积;还有童书中五颜六色的画面刺激孩子的视觉发育(新生儿视力没发展完善,是一个大近视眼),促使他看清世界,探索世界;最后,有趣的内容牢牢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让专注力不超过5分钟的婴幼儿,注意力能够持续到10-15分钟。

所以我在家长讲座的时候,经常被一些家长问到,孩子几岁开始读书好?我的回答是,越早越好,最好是在孩子在肚子里就读。读的价值不在于掌握多少知识,而在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

这类知识,可以阅读《幸福的种子》《如何给孩子读绘本》《当孩子遇上书》《图画书宝典》《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好绘本如何好》等,松居直老师、河合隼熊老师、王志庚老师、彭懿老师、郝广才老师等大家都有很多的著作。

《幸福的种子》

《当孩子遇见书》

《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

如果不知道怎么给孩子讲故事更生动,推荐张大光老师所著的《喂故事长大的孩子》。

《喂故事长大的孩子》

(同名书很多,不要买错哦)

通过这些书,我们可以了解到用户的痛点和解决方案。

再去与童书本身的特性进行集合,组装出不同“卖点”,

以下是我各类图书的卖点提炼不完全总结,也欢迎大家在留言区指正和补充:

常见提炼童书卖点的误区

1 太多的卖点,反而没了卖点

2 卖点不突出或跟自己产品的关系不大

这两点,我用也是我曾参与营销的图书《妈妈让我卖茄子》举例子。

《妈妈让我卖茄子》

在营销头脑风暴会的时候,大家提炼了几个卖点:

第一点:原书书名
原书书名直译过来很鬼畜,请各位感受下《像鬼一样的妈妈非得让我卖茄子,我还是小学生啊》,还有配图画风也是不符合主流审美↓

《妈妈让我卖茄子》内文配图

当时这本书是重点书,于是跟几位童书营销提前沟通好,在公司大群里假装若无其事好的讨论这本书,看看大家的反应。

果不其然这本书的插画,与后浪充满美感的图书画风相去千里,结果引发了约1个小时热烈的讨论,(后来人事老师看不过眼,暗示了大家要去工作才消停),同事们才华横溢的创作了系列“鬼一样的妈妈体”:

“像鬼一样的营销非得让我去卖书,我还是小学生啊”

“像鬼一样的编辑非得催稿,我还是小学生啊”

“像鬼一样的市场非得让我出业绩,我还是小学生啊”

“像鬼一样的财务非得逼我回款,我还是小学生啊”

“像鬼一样的编辑非得催图书下场印刷,我还是小学生啊”

(感受下出版业各部门毫无求生欲的吐槽)

好可惜当时没有截图,当时热烈的讨论承包整个公司一个下午的笑点和创意……
还有同事进行了从图片到视频的二次创作:

高能预警!!!!!

有些急性子的老师直接来找我要书看,然鹅当时还没样书……再后来几位老师自掏腰包买了这本书,虽然故事走向有点俗套,但大家都成功看哭了。

所以我总结了2个小tips:

Tips1:营销从身边做起!先入圈(出版圈)才能谈出圈啊!

Tips2:一定要保存一些有价值的素材!

然而原书名虽然梗很多,有很多开脑洞的空间,但毕竟引进后图书的名字叫《妈妈让我卖茄子》,且故事内核温馨动人,不适合打卖点一;

第二点: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和财商

书里的妈妈因为知道自己得了绝症,担心以后照顾不了孩子,所以黑着脸逼着作者去卖茄子。

作者不明所以,只是感受到善良的妈妈,成了鬼一样的妈妈;没有社会经验,茄子压根卖不动。但经过磨练,作者终于卖出了茄子,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当下社会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孩子受挫折的机会减少,也少了社会锻炼的机会,这本书打“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和财商”的卖点,也获得不少老师的认可。

卖点二里,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及财商也只占了故事不到四分之一的内容,无法串起全书内容。

第三点:原生家庭+母爱

这本书刚好出版于电视剧《欢乐颂》大火的之后,网络上对“原生家庭”的词汇讨论如火如荼。

书里的妈妈强压内心的不舍和心疼,强迫孩子卖茄子为生,这跟我们小时候,父母爱跟我们说,得好好学习啊,听妈妈的话做XXX,“这都是为你好。”

有种冷叫“你妈妈觉得你冷”,或许此冷非我们觉得的”冷”,但妈妈内心对我们的关爱是无可质疑的。

两极都合理的观点,势必容易引发讨论。

开始时大家想三个人点都主打,后来的共识是,如果卖点太多,反而会没了卖点,用户记不住太多卖点,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较容易让用户记忆深刻的标签,创造记忆点。

最终,我们选择了第三点,原因如下:

首先,母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每个人属于对母爱的观点和体验,极容易唤起每个内心的情感和共鸣,引发争议。
其次,《欢乐颂》的热点十分适合话题营销

最后,每年的母亲节,可以走节日营销路线,这本书都可以蹭《我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等有名绘本的热度。

虽然头两个卖点也有很多可以营销的点,太多的卖点,反而没了卖点。

综合考虑,《妈妈让我卖茄子》主题,是母爱和原生家庭,既能打到大众的心理,引发大众共鸣,又容易蹭话题蹭热度,最终第三个卖点脱颖而出,成为了本书的核心卖点。

说个题外话,热点营销就像明星炒红自己一样。

不火的时候,明星上新闻的通稿“A艳压B(大牌女星)”蹭大牌的热度;

负面新闻缠身时,明星洗尽铅华不施粉黛去做公益洗白(利用每个人内心“想助人”的愿望);当“炫富挑战”“冰桶挑战”刷了屏,很多明星、富二代、普通人都去这场狂欢……这些都是“蹭热点”的表现。

最忌讳的出现的卖点:

孩子最喜欢的书;最适合亲子共读……

不说广告法不允许这次字眼的出现,这些卖点是不及格的。

为什么是孩子最喜欢的呢?是因为图书符合孩子的认知角度?游戏度高可玩性强?拿出手有面子,是同学间的“社交货币”?
为什么最适合亲子共读呢?是图书互动性强,增进亲子关系?书里有提示语,帮助小白父母进行亲子共读?
就像我们赞美他人,“你是世界上最好看的人”打动人呢?还是“你的眼睛水灵灵的,带着一股灵气,笑起来眼睛弯弯的,且亲和力特别强,衣服搭配又好看,颜色搭配高超,造型可盐可甜,HOLD得住各种风格;最厉害的是禁不住你阅万卷书的内秀……”(这彩虹屁……夸不下去了)

这例子夸张啊,但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让各位感受到“具体和细节”和“落到点上”是为什么更打动人。当然也不能说压根不存在的点,这是欺骗读者,即便早期读者购买了图书,但不利于后期口碑扩散,图书的销量仍然上不了台阶。

3.有违社会公义及与大众的道德规范

人类永恒感兴趣的内容,就是死亡和性。这是最容易引起大众的关注度和话题的。

然而在一个忌讳谈论死亡的国家,“死”这个话题很难拎出来讲且引起大众讨论。

而“性”,更是一条红线。君不见很多直播的小姐姐、微信推文的题目、封面图或多或少往这边靠因此被封号),又是小时候没受过正确性教育的中国家长所忌讳的。

即便我个人观点是“如果我们不敢和孩子谈“性”,坏人会和她谈!”,在中国的大环境下,也略显无力。

暴力、反社会的价值观,就更不用说了,家长反对,官方封杀。

所以除非拿捏得当,要不切忌拿这3个点作为童书的卖点。

以上,就是本人作为一枚新入行两年的菜鸟童书营销的经验分享,很多不到位不成熟的地方,纯属个人观点,还请各位老师指正:)

最后的最后,祝各位老师的童书都大卖!愿更多孩子读过一个有书香的幸福童年❤

◎作者简介:善闻,新手童书营销菜鸟,国家心理咨询师,儿童沙盘游戏师,绘本馆故事妈妈,倡导以童书为载体,结合儿童心理学,传递使用的育儿方法。

(本文编辑:李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