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发现!一封关于国保宁远文庙的历史来信……

编者按:全国的文庙中,有石雕龙柱的文庙不多见,拥有石柱群的也只有曲阜孔庙与宁远文庙,但有龙凤柱群的唯有宁远文庙。宁远文庙的龙凤石柱共有20根,大成门前后各一对龙柱、崇圣祠前一对凤柱、大成殿前檐有8根龙凤石柱,后檐有6根龙凤石柱,主要采用了高浮雕加镂孔的石雕工艺。

古建筑专家对宁远文庙石雕的评价: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周令钊称宁远文庙的丹墀高浮雕镂孔石雕“可与北京故宫太和殿丹墀媲美”;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的古建筑专家郑孝燮、罗哲文先生称宁远文庙的龙凤石柱 “不愧为国宝”;我省知名古建筑专家、湖南大学蔡道馨教授称“宁远文庙的历史及艺术价值,堪称国内一流、省内唯一”。

那些龙凤石柱究竟来自哪里呢?请看28年前的一封信,它将为你解开这个历史之迷!

宁远县志办公负责同志:您们好!

在90年11月末的来信已收到,知县志办派人去南京文史馆查阅民国时期的有关资料。因我去东北大连讲学二个多月,到元旦前才回来常州,故未能赶回常州,去南京看望彭主席等四位同志,深表遗憾。希彭主席等四位同志原谅。

在信中问我与黄习溶的关系,我与华中理工大学校长黄树槐(又名黄泰昌)都是黄习溶的侄曾孙,他是我们的伯曾祖父。黄习溶的直系曾孙名黄泰茂,在祁阳工作,已退休,现住在祁阳他儿子处。

黄习溶在清朝时的官衔是花翎盐运使,清朝廷赠他为资政大夫(正二品衔)。他捐田二百亩给宁远县成立丧葬会,后转为梅岗八户为宁远全县及梅岗八户的贫穷人办理丧葬事业,救济穷人,又与其兄弟出家资修建宁远文庙,大石龙柱由他亲去湘潭运回。

黄立均(黄树槐的曾祖父)是黄习溶的三弟,在中法战争中战死于越南(当时越南是中国的领土),因而是清朝的忠烈。他的官衔是花翎参将,清朝廷封他为武功将军(从二品街)。清朝廷为纪念他,曾在泠水滩(信中为泠水滩,后同)为他造了一个庙,称为将军庙,据说庙址在泠水滩的电视塔处,因造电视塔被拆除,这个庙所在的岭称为将军岭(此为黄树槐的姐姐黄毓销所言)。

黄泳沂(是我的曾祖父)是黄习溶的二弟,黄立增多是其三弟。黄泳沂在清朝时期的官衔:曾任广西恭城县、思恩县、归顺县的知县,后归顺改为直隶州,黄泳沂被特授为知州(五品衔)。     据说县志办准备把黄泳沂的事迹记载在新县志上,而黄永沂的官衔比不上黄飞溶、黄立均,便也不小,是知州,五品衔,相当于现今的地市级的市长,而且造宁远文庙也有他的份功劳。因此,是否可把黄泳沂的事迹也列入新县志?意见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

黄习溶、黄立均、黄永沂这是他们的当官的名字,而他们的字辈名分别是黄国珍、黄国琼、黄国理。

我在外地工作,没在岗位上做出成绩为家乡争光,被收入《宁远县志》当代名人之列,深感惭愧,是不够条件的,是县志办领导对我的关怀与照顾,在此表示感谢!

县志办的同志,如有机会来再来,希来常州家中做客,作为家乡人的我,理应热情招待。

此致

黄泰礼  91年元月2日

敬礼!

附我黄氏子孙在清朝与民国时期的官职以及解放后的职务与技术职称资料一份,供修县志时参考。因内容较多,分成两个信封邮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