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元剑经》剑力详解
学
天下武功
武卦经 通文武理略·成一代宗擘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剑有分力、毫力、厘力,无尺寸力。缠绵,厘力;拖贴,毫也;钩点问献,分也。
【阐 释】
此乃详细解析剑法力道、用力之法的条目,故曰:详解剑力。
剑法用劲力之势,有分力、毫力、厘力,无尺寸力。当然,粗浅功夫者亦有寸力的。
寸、分、毫、厘,乃长度单位。长度单位又赋于力字,乃以长度控制用力的动度长短,来分别用力之法。乃传统手战之道中惯用的方法。
拖贴、推贴,乃进退之法,皆为贴法。拳论有“细腻熨贴”之说。可见拖贴之退、推贴之进,皆用剑腰之力,而要用毫力,毫力又较厘力细微得多。其与对手器械几乎没有相交点的位移存在了。
钩点问献,四法,要用分力。此分力的动度要较缠绵的厘力;拖贴、推贴的毫力要长得多了。可见,在剑法中要贯彻“粘走相生、化打合一”,无此精妙的用力之法,亦是不可能做到的。是难了些,不冲破此难关,不见传统手战之灵巧至妙的艺境。故前人云:“人身筋力本不多,在乎用法莫蹉跎。心在何处力随往,上下一线是金梭”。可见传统手战之道的历代之大家,皆在运劲用力上下功夫,非大劈大砍生打硬撞之流所能明之。剑法如是,拳法亦如是。
但要明白,所谓的寸劲、分劲、厘劲、毫劲,是用劲势之时形态动度的长短来分的,并非以用力之大小来论的。这一点要明确地分辨清楚,方不误入歧途。
又,寸劲、分劲、厘劲、毫劲的分法。前人又有一定之规矩界限,不可不知。解之如下:
寸劲:外形动度不过尺,为寸劲。
分劲:外形动度不过寸,为分劲。
厘劲:外形动度不过分,为厘劲。
毫劲:外形动度不过厘,为毫劲。
此乃前人所言:“就技击而言,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只有外形动得小,内劲动的威力才大。此正合“辨清虚实心能定”的又一层含义。
然此条目中的“无尺寸力”。本经文未解,故只有凭我对攻防之道的体认功夫、揣摩而论之。一是太极拳中的“掤劲”,掤劲不失。但又不能以寸分尺度衡量,可曰为“无尺寸力”。再有各种攻防招法变化所持之劲势动度超过“尺”的范围,列为“无尺寸力”。亦包括未接触的动静变化之外形动度。这样理解,较为全面了。这与“至于方圆立体发用之妙,件件原委于自然之神,统蓄以先天寸绵之力,为无为无不为也”中的“统蓄以先天寸绵之力”并不矛盾。“先天寸绵之力”乃“先天自然之力”的专用名词。而“无尺寸力”是用力法的名词,故不相干也。
此经文,以“力”言,乃“先天自然之力”。非后天的“筋努骨突的聚劲凝形之肌肉爆发力”此两者以“先天、后天”;“内劲、外力”分辨之,自然就清楚、明白了。先天内气为本,后天外形为末。本为主,末为从。如何能本末倒置呢?毕坤乃明季剑客,深明此道,其又言“练剑始炼气”。故知其所用之“力”字,乃先天自然之力,即“气力”也,非“力气”尔。明此,则能通解传统手战之道之“力”尔。